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上最愚蠢的事情,莫過於「活給別人看」

有人問:總是活給別人看的人, 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個精闢回答:「你會覺得自己不像自己, 甚至不像個人, 是別人眼光的附屬品;

當有一天失去這些目光你會不知道怎麼去生存;

靈魂中渴望自由, 但是被別人束縛, 太壓抑了。 」

行走於人世間, 都想得到更多人認可和贊同, 讓人瞧得起。

有的人悄悄的努力, 然後驚豔眾人。

而有的人, 被他人的眼光綁架, 活成了別人的人設。

楊絳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 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 與他人毫無關係。

的確, 我們皆有欲望, 也皆有虛榮心,

但命運終歸由自己掌握, 「活給別人看」不是人生的加分項, 只會貶低你的人生。

01.活給別人看, 是一種偽幸福

阪口安吾在《青色地毯》中說:「人生不如意之事, 一半來自求不得, 一半來自得而又欲。 沒有人過著如願以償的順遂人生, 所以大家都覺得別人比自己幸福。

深以為然。

人生路上, 都在追趕幸福, 然而很多人卻弄不清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錯把超過別人幸福當成了幸福。

其實, 一個人要想得到幸福很簡單, 它是一種感覺, 不是比較。

世界是平衡的, 人生也是苦樂參半, 當你抱著「活給別人看」的想法, 嘩眾取寵, 必定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內心空空如也。

事實往往是人前多麼光鮮耀眼, 人後便難免灰頭土臉。

一如伊莉莎白.泰勒什麼都有, 世人無不豔羨, 可是她自己卻感受不到愉快, 她說:「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財富, 所以沒有給我快樂。 」

不管你是多麼接近完美的人, 只要是為了取悅別人, 你的心靈便已扭曲。

因為世上沒有能始終讓別人滿意的人, 每個人只有自己的時區。

曾看過一個盲人打燈籠的故事。

有一位提著燈籠的盲人, 走夜路。

路人看見後感到質疑, 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

盲人答道:「是的, 我生下來就沒見過一絲光亮。 」

路人迷惑了:「既然看不到, 為何打著燈籠呢?難道是為了迷惑別人嗎?」

盲人說:「不是的, 我聽說一到晚上, 別人都和我一樣, 看不見路上的東西, 所以就提著燈籠出來了。 」

路人感歎道:「原來你是為了別人啊!」

盲人連忙糾正:「不, 我是為了自己。 」

你看, 為自己而活, 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並且, 愛自己的同時, 也給別人帶來光明。

02.太在意別人, 是在允許別人添堵

莊子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 不譴是非, 以與世俗處。 」

人生在世, 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 總是有人對你指指點點。

當我們遭受嘲諷, 被人否定, 內心註定戚戚然。 即使這樣, 仍然有很多人願意飛蛾撲火, 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了。

人是群居生物, 為了不被孤立, 努力合群是常態, 但是委曲求全也要融入不適合的圈子, 那就是欲壑難填, 一種病態。

過分在意別人, 只會離你的期望值越來越遠,

方向要是錯了, 再多的努力也終將事與願違。

眾所周知, 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曾在《百家講壇》節目, 主講《孟子的智慧》, 得到過很多學者的贊同, 是個才華橫溢的演說家。

但是, 很少人知道傅佩榮先生曾經有過口吃的經歷, 那時還一度成為別人的笑柄。

談起曾經被嘲笑的經歷, 傅佩榮說:

「你有缺點, 別人才會嘲笑你, 想消除缺點, 太難了。

與其整天提心吊膽地在意別人的眼光, 不如接受自己的不足, 然後按照自己的節奏, 努力地完善自己。 」

就是憑藉這份坦然, 直面自己生理缺陷的勇氣, 他選擇不責怪嘲笑他的人, 不逃避, 更不屈就於別人的看法, 反而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口吃, 最終贏得眾人的敬仰。

也許有人會說,大環境下你要順勢而為,必須得向人脈認慫,順應別人就會多條路,可有時候,迎合別人不是路,反而是允許別人來堵路。

沒有一個人,能依靠曲意逢迎,會使得人生一帆風順。

03.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道德經》有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外界給予我們的是福,但不知足,也會變成禍,福與禍可以相互轉換,是動態的。

因此,唯有保持內心的寧靜,才不會在福禍中迷失方向,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成為別人的附庸。

生而為人,可以結伴走過千山萬水,但是更需要獨自仰望星空。

正如莊子所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也是莊子總結出的最了不起的三個人生境界。

人的生命極限大體三萬天,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就已經老了,所以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局限。

世間有一種不值得,就是活在別人的觀念裡,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誰也不至於活的一無是處,誰也不能活的了無遺憾。如果你總是顧忌別人的眼光和舌頭,那麼,屬於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呢?

人生海海,千人千面,眾口難調,我們不可能讓人人喜歡,如果過分的在意別人,常常會讓自己陷入不知所措中,而鬱鬱寡歡。

意見,是別人的,要選擇;生活,是自己的,要隨意。

不被嘈雜的外界,擾亂你向前的節奏,才會繞過山重水複,擁抱柳暗花明。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總是非常苦惱,他決定去找佛滅除一切苦難。

佛聽完他訴說後,平靜的說:「真正能幫助你解脫的,只有你自己。」

可那人不思其解,問:「可是,引起心中充滿的煩惱和苦澀正是我自己啊。」

佛笑笑說:「你仔細想一想,那些苦惱和困惑又是誰放進去的呢?」那人沒有說話。

佛陀繼續開示:「當然是誰放進去的,就由誰拿出來啊。」

看著面帶微笑的佛,痛苦的人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苦悶,自己的煩躁,只不過是一種無謂的執著,庸人自擾而已。靠外因是解脫不了的,解鈴還須系鈴人。

人生實苦,我們卻不甘心受苦,總想從外界捕捉到去苦的秘方,可是解藥始終在自己的內心,只有知足,才會常樂。

生活中不一定非得爬上高山,才能看到旖旎風光,也不一定必須乘風破浪,才能抵達彼岸。只要你不在意更多,不計較很少,那麼處處是風景,時時都安寧。

04.

有一位作家曾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滿,唯有平視,才能看見本真的自己。」

誠然如是。我們的種種努力,有時只為周圍的人能滿意自己,為了博得一點點稱許與微笑,卻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最終只剩下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這使我想到羅馬尼亞的熊,一隻關了20年的熊,被放回森林,卻終究沒有逃出心理的桎梏,依舊在原地轉圈。

但願我們不要像那只熊,讓別人的眼光成為自己美輪美奐的牢籠。

因為人的一生只一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活法,都有獨一無二的珍貴之處,不存在高低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別。

認清自己,守住初心,就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也許有人會說,大環境下你要順勢而為,必須得向人脈認慫,順應別人就會多條路,可有時候,迎合別人不是路,反而是允許別人來堵路。

沒有一個人,能依靠曲意逢迎,會使得人生一帆風順。

03.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道德經》有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外界給予我們的是福,但不知足,也會變成禍,福與禍可以相互轉換,是動態的。

因此,唯有保持內心的寧靜,才不會在福禍中迷失方向,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成為別人的附庸。

生而為人,可以結伴走過千山萬水,但是更需要獨自仰望星空。

正如莊子所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也是莊子總結出的最了不起的三個人生境界。

人的生命極限大體三萬天,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就已經老了,所以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局限。

世間有一種不值得,就是活在別人的觀念裡,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誰也不至於活的一無是處,誰也不能活的了無遺憾。如果你總是顧忌別人的眼光和舌頭,那麼,屬於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呢?

人生海海,千人千面,眾口難調,我們不可能讓人人喜歡,如果過分的在意別人,常常會讓自己陷入不知所措中,而鬱鬱寡歡。

意見,是別人的,要選擇;生活,是自己的,要隨意。

不被嘈雜的外界,擾亂你向前的節奏,才會繞過山重水複,擁抱柳暗花明。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總是非常苦惱,他決定去找佛滅除一切苦難。

佛聽完他訴說後,平靜的說:「真正能幫助你解脫的,只有你自己。」

可那人不思其解,問:「可是,引起心中充滿的煩惱和苦澀正是我自己啊。」

佛笑笑說:「你仔細想一想,那些苦惱和困惑又是誰放進去的呢?」那人沒有說話。

佛陀繼續開示:「當然是誰放進去的,就由誰拿出來啊。」

看著面帶微笑的佛,痛苦的人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苦悶,自己的煩躁,只不過是一種無謂的執著,庸人自擾而已。靠外因是解脫不了的,解鈴還須系鈴人。

人生實苦,我們卻不甘心受苦,總想從外界捕捉到去苦的秘方,可是解藥始終在自己的內心,只有知足,才會常樂。

生活中不一定非得爬上高山,才能看到旖旎風光,也不一定必須乘風破浪,才能抵達彼岸。只要你不在意更多,不計較很少,那麼處處是風景,時時都安寧。

04.

有一位作家曾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滿,唯有平視,才能看見本真的自己。」

誠然如是。我們的種種努力,有時只為周圍的人能滿意自己,為了博得一點點稱許與微笑,卻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最終只剩下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這使我想到羅馬尼亞的熊,一隻關了20年的熊,被放回森林,卻終究沒有逃出心理的桎梏,依舊在原地轉圈。

但願我們不要像那只熊,讓別人的眼光成為自己美輪美奐的牢籠。

因為人的一生只一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活法,都有獨一無二的珍貴之處,不存在高低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別。

認清自己,守住初心,就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