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97歲國寶級奶奶太勵志爆紅全網,她親手織出和服「比愛馬仕還昂貴」絕美還原「夕陽染上湖泊色彩」逆襲人生

日本有100多位可稱作「國寶」的大師, 他們都是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產的保持和傳承者。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97歲高齡的日本「人間國寶」志村福美, 她是一位染織藝術家, 被稱為「色彩與光的詩人」。

據說, 經她之手製作的和服要貴過愛馬仕的鉑金包, 而且光有錢不行, 想買還得看運氣。

那麼, 志村福美的作品究竟有什麼珍貴之處呢?她自己又在創作路上經歷了哪些故事?

1924年, 志村福美出生于日本滋賀縣, 兩歲時被送到叔叔家收養, 兒時曾在中國上海生活過, 後來才回到東京。

儘管養父一家對她很好, 但是仿若天生的孤寂感一直陪伴著她成長。 直到17歲那年, 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真相, 與生母相認後這種感覺才得以消散。

志村福美的生母特別喜歡織物, 年輕時也很用心地學習過紡織, 但因為家事繁重, 不得已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有一次, 志村福美無意間發現了母親用過的織機, 於是17歲的她開始接觸紡織。

之後因為家庭與孩子, 她也耽擱過一段時間, 但是等31歲時, 她受到女性藝術家富本一織的鼓勵, 終於下定決心和生母學習紡織技藝。

志村福美第一次報名傳統工藝展時, 經濟上捉襟見肘, 只能用僅有的彩線搭配母親私藏的白色手撚線進行紡織, 幸好結局是可喜的,她的作品《方型紋綴帶》成功入選了。

第二年,志村福美開始鑽研紬織,創作了她的首件紬絲和服作品《秋霞》,獲得了第五屆日本傳統工藝展獎勵獎。

△《秋霞》(1958年)

所謂紬絲織物,就是用手工方式將蠶繭或絲綿拉引成細線,再借助手織機織成布,配置方格和條紋樣式或運用技法拼合不同圖案,最後靠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的紡織織物。

△《梔子熨斗目》(1970年)

△《半蔀》(1978年)

原本這種織物只流傳於鄉野,但是志村福美接觸紬絲織物後便逐漸沉迷於它的魅力,堅定了發揚這門傳統技藝的決心。

△《水琉璃》(1976年)

△《七夕》(1960年)

雖然化學染料有著一勞永逸的優點,但是志村福美堅信被自然賦予的顏色才有獨特的生命,故而特別青睞植物染料。

△《紫紺格子》(1976年)

△《燭》(1987年)

比如榿木皮、青茅、梔子、薔薇花等,都是她最常用的「染色劑」。

誕生于中國的藍染翻越兩千多年的時光之海傳承至今,因其耐磨、固色的屬性,過去曾受到日本普通女性的喜愛。

△《月之初》(1985年)

△《鈴蟲》(1959年)

志村福美就從染藍色入手,細細琢磨,不斷研製,像養育孩子一樣染出了生動的藍,以一雙工匠之手照顧著「藍」的生命。

與紡織和染色兩件事共處久了,志村福美身上的雅致韻味就更加偏向一個藝術家。

她說:「曾經,我以為做一色會耗費十年;如今,我覺得做一色將用盡一生。」

△《勾蘭》(1987年)

△《櫻花襲》(1976年)

志村福美66歲被認定為日本染織界的「人間國寶」;69歲被評為「文化功勞者」;90歲獲得了有「日本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獎(思想·藝術部);91歲被授予日本文化勳章。

△《松風》(2003年)

△《舞姬》(2013年)

川端康成在欣賞她的作品後,毫不吝惜對她的誇讚:優雅而微妙的配色裡,貫通著一顆對自然謙遜而坦誠的心。

△《蘇芳段暈染》(1978年)

△《風露》(2000年)

志村福美名氣漸起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滋賀縣立近代美術館等頗有名望的展館都競相收藏她的和服作品。

而志村福美在自己的隨筆集《一色一生》中,也用豐富且詩意的語言,詳細描述了自己在染織道路上的探索與思考。

詩人大岡信作序推薦道:「在這本書中,我們與一位染織家相遇,了然她的思想,領悟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意。」

為染一色,付出一生。年近百歲,志村福美這段始於手藝、終於心靈的創造之旅,是被藝術拯救的一生,願我們也能從她身上窺探到生活的真相。

幸好結局是可喜的,她的作品《方型紋綴帶》成功入選了。

第二年,志村福美開始鑽研紬織,創作了她的首件紬絲和服作品《秋霞》,獲得了第五屆日本傳統工藝展獎勵獎。

△《秋霞》(1958年)

所謂紬絲織物,就是用手工方式將蠶繭或絲綿拉引成細線,再借助手織機織成布,配置方格和條紋樣式或運用技法拼合不同圖案,最後靠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的紡織織物。

△《梔子熨斗目》(1970年)

△《半蔀》(1978年)

原本這種織物只流傳於鄉野,但是志村福美接觸紬絲織物後便逐漸沉迷於它的魅力,堅定了發揚這門傳統技藝的決心。

△《水琉璃》(1976年)

△《七夕》(1960年)

雖然化學染料有著一勞永逸的優點,但是志村福美堅信被自然賦予的顏色才有獨特的生命,故而特別青睞植物染料。

△《紫紺格子》(1976年)

△《燭》(1987年)

比如榿木皮、青茅、梔子、薔薇花等,都是她最常用的「染色劑」。

誕生于中國的藍染翻越兩千多年的時光之海傳承至今,因其耐磨、固色的屬性,過去曾受到日本普通女性的喜愛。

△《月之初》(1985年)

△《鈴蟲》(1959年)

志村福美就從染藍色入手,細細琢磨,不斷研製,像養育孩子一樣染出了生動的藍,以一雙工匠之手照顧著「藍」的生命。

與紡織和染色兩件事共處久了,志村福美身上的雅致韻味就更加偏向一個藝術家。

她說:「曾經,我以為做一色會耗費十年;如今,我覺得做一色將用盡一生。」

△《勾蘭》(1987年)

△《櫻花襲》(1976年)

志村福美66歲被認定為日本染織界的「人間國寶」;69歲被評為「文化功勞者」;90歲獲得了有「日本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獎(思想·藝術部);91歲被授予日本文化勳章。

△《松風》(2003年)

△《舞姬》(2013年)

川端康成在欣賞她的作品後,毫不吝惜對她的誇讚:優雅而微妙的配色裡,貫通著一顆對自然謙遜而坦誠的心。

△《蘇芳段暈染》(1978年)

△《風露》(2000年)

志村福美名氣漸起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滋賀縣立近代美術館等頗有名望的展館都競相收藏她的和服作品。

而志村福美在自己的隨筆集《一色一生》中,也用豐富且詩意的語言,詳細描述了自己在染織道路上的探索與思考。

詩人大岡信作序推薦道:「在這本書中,我們與一位染織家相遇,了然她的思想,領悟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意。」

為染一色,付出一生。年近百歲,志村福美這段始於手藝、終於心靈的創造之旅,是被藝術拯救的一生,願我們也能從她身上窺探到生活的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