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孩子發脾氣時你怎麼做,影響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前幾天, 一個同學來找我, 說他兒子現在2歲多, 特別容易發脾氣, 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我給同學解釋了一下,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 是很容易發脾氣的, 接著又給他想了幾個應對的辦法。

本來這事就這麼結束了。

可是這幾天, 我聽蒙臺梭利的課時, 聽到了這樣一句話。

「幼稚教育不只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 更是為他的一生奠定基礎。 」

於是我想, 孩子發脾氣的問題, 是不是也可以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 從培養孩子性格、情商的角度來解決呢?

所以我重新翻書、查資料, 結合我和小樣的相處過程, 總結了下面這套方法。

希望能給同樣是父母的你一點幫助和啟發。

01 孩子為什麼容易發脾氣?

和大部分家長認為的不同, 年齡較小的孩子發脾氣不是任性, 而是一種健康的表現。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

因為他想要獨立, 想要自由地探索, 我們大人卻處處管著他。

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 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結果卻處處碰壁。

因為他還太小, 無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也不擅長用語言表達自己。

所以發脾氣是他唯一的選擇。

爸爸媽媽不要太焦慮。

孩子發脾氣, 不是我們的錯, 也不是孩子的錯, 這只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 我們陪孩子一起度過就好了。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越理解孩子, 給他越多的支持, 他就能越早地從「情緒小怪獸」進化成「情緒管理小達人」。

02 孩子有情緒時, 你可以這樣做

如何幫孩子快速進化呢?

這裡和大家分享4個步驟、1張圖。

第一步:用身體接觸幫孩子平靜下來

孩子發脾氣時, 幫助他快速平靜下來, 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

否則, 陷在情緒裡的他是聽不到你說話的。

國外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方法, 叫作「平靜中斷法」。

具體做法是, 在家設立一個沒有干擾的平靜角。 孩子發脾氣時, 就讓他在裡面待幾分鐘。 直到他冷靜下來, 才能出來。

這時你再和他討論「為什麼要你面壁思過, 哪裡做錯了, 下次怎麼辦」之類的問題。

雖然這個方法既科學又有效, 連美國兒科學會也推薦使用, 但小樣媽還是不太喜歡這個方法。

原因是, 當我們自己也很生氣時, 非常容易用錯這個方法, 把「讓孩子冷靜」變成一種冷酷的懲罰。

同樣是陪孩子冷靜, 我推薦另一種方法——擁抱。

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 他們的脾氣沒什麼惡意, 也沒有很大的傷害性。

當你在他內心受挫, 不知如何表達時, 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孩子是會被暖化的。

身體上的接觸, 不僅能幫孩子快速平靜下來, 還能把我們的心聯結在一起, 讓孩子知道媽媽理解你, 我們是一邊的。

這時我們再說什麼, 孩子就不會那麼抵觸了。

如果孩子抗拒你的擁抱, 也沒關係。

我們可以蹲下來, 拉著他的手, 摸摸他的後背,

然後安靜地陪著他。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兒》裡對嗯哼做的那樣。

沒有訓斥, 沒有說教, 只有陪伴。

第二步: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

「玩具找不到了, 你是不是覺得很難過?」

幫孩子把感受說出來, 一方面, 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 這會讓他好受很多, 負面情緒也會消散地更快。

另一方面,給孩子的情緒一個名字,也是説明孩子認識情緒,學會表達情緒的過程。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一點,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對錯的,錯的只有不恰當的行為。

只有當我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時,孩子才能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也才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當你難過流淚的時候,你希望你的孩子過來抱抱你,靜靜地陪著你,還是希望他冷漠地說一句,「別哭了,哭有什麼用」呢?

第三步:找出比發脾氣更有用的辦法

前面提到過,孩子發脾氣是因為無計可施,就像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對他發脾氣一樣。

所以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小樣發脾氣時,我都會鼓勵他用語言表達他遇到的困難。

「你這樣發脾氣,媽媽不懂你的意思。你可以用說的告訴我你想幹什麼嗎?」

如果小樣能清楚地告訴我他想幹嘛,希望我做什麼,我就會馬上表揚他。

「嗯,你說的很清楚,媽媽明白你的意思了。」

再比如,孩子因為我們的限制——不許吃糖——而發脾氣,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方法來解決。

1.說出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小樣很喜歡吃糖,吃不到很難受對不對?

2.簡單解釋原因——吃糖會讓你蛀牙,讓你經常生病,你不喜歡生病吃藥對不對?(多吃糖確實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我們約定每天放學的時候,可以吃一顆糖,你看行不行?

4.給孩子找一個替代品——今天已經吃過糖了,不能再吃了。不過你可以喝一杯甜甜的優酪孚乚,你想要草莓味還是黃桃味?

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他遇到的問題,不僅能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也是教給他一種正面思考的思維方式。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把時間花在抱怨、指責、發洩情緒上,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成功,幸福感也會更強烈。

第四步:用彌補代替懲罰

這是小樣媽非常推崇的一點。

孩子發脾氣時,如果有不當的行為,比如扔玩具、打人、說狠話,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懲罰孩子。

可是懲罰真的能讓孩子知錯就改嗎?

《魔法歲月》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

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想想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

犯錯時,如果父母耐心地跟我們講道理,我們會很內疚,覺得辜負了他們。

但如果父母打罵我們,說一些傷我們自尊的話,即使知道錯了,我們也不會認錯,更不會改過。

因為對父母的怨恨,已經抵消了我們的內疚感。

其實孩子受不受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將來做的更好。

所以我更建議讓孩子彌補過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他本該承受的結果。

比如孩子一生氣,把玩具扔壞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把玩具修好。

倘若真的修好了,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

「雖然扔玩具不對,但我能把它修好,也是滿厲害的。」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能從中學會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再比如,孩子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了,我們可以讓他做家務掙零花錢,用賺來的錢買一個新的。

要是孩子生氣時打了人,我們可以說,「你打疼我了,我很難過,不想和你玩了。」「但如果你能幫我揉一揉,那我們還是好朋友。」

千萬不要一邊懲罰孩子,一邊又替孩子把他該做的事都做了,這樣孩子除了怨恨你,下次繼續犯錯,不會有任何改變。

03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張圖——5步情緒控制法。

我們可以把它列印出來,貼在家裡明顯的位置。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覺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緒時,就走到這張圖前,按照這5個步驟來平靜自己。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理解他,他會和我們親近,願意聽我們說話。

我們指責他,他會捂上耳朵,和我們疏遠。

我們懲罰他,他會心生怨恨,知錯不改。

我們給他機會彌補過失,他會重建自信,學會承擔責任。

你想擁有一個怎樣的孩子,就用對應的方式去對待他吧。

有一天他長大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

另一方面,給孩子的情緒一個名字,也是説明孩子認識情緒,學會表達情緒的過程。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一點,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對錯的,錯的只有不恰當的行為。

只有當我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時,孩子才能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也才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當你難過流淚的時候,你希望你的孩子過來抱抱你,靜靜地陪著你,還是希望他冷漠地說一句,「別哭了,哭有什麼用」呢?

第三步:找出比發脾氣更有用的辦法

前面提到過,孩子發脾氣是因為無計可施,就像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對他發脾氣一樣。

所以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小樣發脾氣時,我都會鼓勵他用語言表達他遇到的困難。

「你這樣發脾氣,媽媽不懂你的意思。你可以用說的告訴我你想幹什麼嗎?」

如果小樣能清楚地告訴我他想幹嘛,希望我做什麼,我就會馬上表揚他。

「嗯,你說的很清楚,媽媽明白你的意思了。」

再比如,孩子因為我們的限制——不許吃糖——而發脾氣,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方法來解決。

1.說出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小樣很喜歡吃糖,吃不到很難受對不對?

2.簡單解釋原因——吃糖會讓你蛀牙,讓你經常生病,你不喜歡生病吃藥對不對?(多吃糖確實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我們約定每天放學的時候,可以吃一顆糖,你看行不行?

4.給孩子找一個替代品——今天已經吃過糖了,不能再吃了。不過你可以喝一杯甜甜的優酪孚乚,你想要草莓味還是黃桃味?

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他遇到的問題,不僅能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也是教給他一種正面思考的思維方式。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把時間花在抱怨、指責、發洩情緒上,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成功,幸福感也會更強烈。

第四步:用彌補代替懲罰

這是小樣媽非常推崇的一點。

孩子發脾氣時,如果有不當的行為,比如扔玩具、打人、說狠話,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懲罰孩子。

可是懲罰真的能讓孩子知錯就改嗎?

《魔法歲月》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

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想想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

犯錯時,如果父母耐心地跟我們講道理,我們會很內疚,覺得辜負了他們。

但如果父母打罵我們,說一些傷我們自尊的話,即使知道錯了,我們也不會認錯,更不會改過。

因為對父母的怨恨,已經抵消了我們的內疚感。

其實孩子受不受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將來做的更好。

所以我更建議讓孩子彌補過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他本該承受的結果。

比如孩子一生氣,把玩具扔壞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把玩具修好。

倘若真的修好了,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

「雖然扔玩具不對,但我能把它修好,也是滿厲害的。」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能從中學會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再比如,孩子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了,我們可以讓他做家務掙零花錢,用賺來的錢買一個新的。

要是孩子生氣時打了人,我們可以說,「你打疼我了,我很難過,不想和你玩了。」「但如果你能幫我揉一揉,那我們還是好朋友。」

千萬不要一邊懲罰孩子,一邊又替孩子把他該做的事都做了,這樣孩子除了怨恨你,下次繼續犯錯,不會有任何改變。

03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張圖——5步情緒控制法。

我們可以把它列印出來,貼在家裡明顯的位置。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覺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緒時,就走到這張圖前,按照這5個步驟來平靜自己。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理解他,他會和我們親近,願意聽我們說話。

我們指責他,他會捂上耳朵,和我們疏遠。

我們懲罰他,他會心生怨恨,知錯不改。

我們給他機會彌補過失,他會重建自信,學會承擔責任。

你想擁有一個怎樣的孩子,就用對應的方式去對待他吧。

有一天他長大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