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粘膜下隆起」,是怎麼回事?

導語

如果你一定希望明確粘膜下隆起到底是什麼, 那必須手術獲得病理, 才能明確。

「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性質待定」, 現在經常看到胃鏡醫生會給一個這樣的診斷, 病人看到後常常很緊張, 因為不懂往往無所適從。

那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首先, 要搞清楚什麼是胃粘膜下隆起, 必須先明確胃壁的結構, 胃壁分幾層?粘膜下指什麼?

胃壁分四層: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

1、粘膜層:包括上皮層、固有層、粘膜肌。

2、黏膜下層

由疏鬆結締組織和彈力纖維組成, 起緩衝作用, 此層含有較大的血管、神經叢和淋巴管。

3、肌層

胃壁的肌層很發達, 由三層平滑肌組成。 外層為縱形肌、中層為環形肌、內層為斜形肌。

4、漿膜層

胃壁的漿膜層是胃的外膜, 實際上是腹膜覆蓋在胃表面的部分。

胃粘膜下隆起, 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在胃的粘膜層以下的隆起, 區別於生長在胃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灶。

這樣的病灶通常胃鏡下所見粘膜表面是完整、光滑的。

隨著這幾年胃鏡下微創治療的廣泛開展, 胃粘膜下隆起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胃鏡做微創手術, 不像以前需要開腹或腹腔鏡手術。

因為有了治療的手段, 某種程度上也促使內鏡醫生更關注胃粘膜下隆起的檢查。

所以這幾年胃鏡報告上, 常常會出現「胃粘膜下隆起性病灶」的診斷。

圖 1 A-B 胃體上後壁間質瘤;D-E 胃竇前壁間質瘤, 以上病變均起源於黏膜第四層, 與周圍黏膜界線清晰, 與肌層延續處可觀察到「喇叭口」樣結構(箭頭所示)

有胃粘膜下隆起的病人常常會遇到幾個問題:

1、胃粘膜下隆起一般都不做活檢。 曾經有病人質疑, 為什麼發現隆起, 不給我取活檢?其實很簡單, 既然在粘膜下, 一般活檢是不可能取到有意義的組織的。 也就是說取了也白取, 沒有意義。

2、胃粘膜下隆起一般醫生都會建議做EUS檢查。 其實就是做超聲內鏡檢查。 也就是說在胃裡做超聲波檢查, 這樣可以判斷粘膜下隆起到底位於胃壁的哪一層?到底有多大?大概屬於什麼性質的東西(囊性、實性等等)?

3、有些病人還需要結合CT檢查。 有些粘膜下比較大的隆起性病灶, 有時還需要結合CT檢查, 以進一步判斷病灶的性質、大小、與鄰近組織的關係等等, 以便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

胃粘膜下隆起常見哪些情況呢?

1、腔外壓迫。 一種是正常器官的壓迫, 比如脾臟壓迫, 導致胃裡看到粘膜下隆起。 另一種是腹腔其它部位的腫瘤, 比如胰腺的囊腫、膽囊腫瘤等等。 B超或CT檢查有利於鑒別。

2、囊性包塊或血管。 這種情況多見於囊腫、血管畸形等等, 多屬於良性, 一般不需要處理。

3、實質性腫塊。 多見間質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異位胰腺等等, 從大小可以幾毫米到幾公分不等, 常常需要借助超聲胃鏡、CT等進一步檢查,

具體性質往往需要術後病理明確。

圖 2胃神經內分泌瘤。 白光下胃體下前壁可見扁平黏膜下隆起, 表面可見血管顯露, EUS 下黏膜深層-黏膜下層可見低回聲病變

而這樣的粘膜下隆起預後好壞, 除了與病變不同有關係外, 比如脂肪瘤預後很好。

圖 3胃平滑肌瘤。A 胃體小彎可見黏膜下隆起;B EUS 下固有肌層可見圓形、均勻低密度回聲;C-D HE 可見梭形細胞,免疫組織化學可見α-SMA(+)

也常常與病變大小密切相關,比如小的間質瘤預後良好,而大的間質瘤常常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復發,有些還需要化療,具體情況也還要結合術後病理結果分析。

圖4 異位胰腺(淺型)。白光胃角可見臍樣黏膜下隆起,超聲內鏡下可見黏膜肌層-黏膜下層有一界線不清之偏高回聲病變

圖5 胃體異位胰腺(深型)。白光下胃體大彎可見半球型黏膜下隆起,超聲內鏡下可見一界線模糊的偏高回聲病變,起源於黏膜下—固有肌層,類似肌層增厚表現

看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不難看出,胃粘膜下隆起單純胃鏡甚至結合超聲胃鏡和CT檢查,都不能完全確定病變的性質,只有術後病理,才能確診。

那胃粘膜下隆起是不是都需要手術呢?

其實胃粘膜下隆起並不是一定都需要手術。

比如腔外正常器官的壓迫、脂肪瘤、血管瘤(血管畸形)、粘膜下囊腫等等完全不需要手術,而對於一些小於一公分的、考慮可能是間質瘤、平滑肌瘤的,也可以暫時不手術,注意定期複查。

但有一點,如果你一定希望明確粘膜下隆起到底是什麼,那必須手術獲得病理,才能明確。

胃粘膜下隆起需要選擇什麼手術方式呢?

隨著這些年胃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很多胃粘膜下隆起已經不需要開腹或行腹腔鏡手術了。

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以及隧道技術等等已經完全可以解決絕大多數胃粘膜下隆起的微創手術治療。

那胃粘膜下隆起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術後病人一定要記得看看病理結果。儘管大多數胃粘膜下隆起都是良性病變,但具體情況還是需要病理判斷。

術後多久需要複查、需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需要結合病理情況決定。

比如比較大的間質瘤,根據病理免疫組化判斷,如果惡性程度較高,一定要密切隨訪,有的還需要結合化療。

比如脂肪瘤預後很好。

圖 3胃平滑肌瘤。A 胃體小彎可見黏膜下隆起;B EUS 下固有肌層可見圓形、均勻低密度回聲;C-D HE 可見梭形細胞,免疫組織化學可見α-SMA(+)

也常常與病變大小密切相關,比如小的間質瘤預後良好,而大的間質瘤常常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復發,有些還需要化療,具體情況也還要結合術後病理結果分析。

圖4 異位胰腺(淺型)。白光胃角可見臍樣黏膜下隆起,超聲內鏡下可見黏膜肌層-黏膜下層有一界線不清之偏高回聲病變

圖5 胃體異位胰腺(深型)。白光下胃體大彎可見半球型黏膜下隆起,超聲內鏡下可見一界線模糊的偏高回聲病變,起源於黏膜下—固有肌層,類似肌層增厚表現

看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不難看出,胃粘膜下隆起單純胃鏡甚至結合超聲胃鏡和CT檢查,都不能完全確定病變的性質,只有術後病理,才能確診。

那胃粘膜下隆起是不是都需要手術呢?

其實胃粘膜下隆起並不是一定都需要手術。

比如腔外正常器官的壓迫、脂肪瘤、血管瘤(血管畸形)、粘膜下囊腫等等完全不需要手術,而對於一些小於一公分的、考慮可能是間質瘤、平滑肌瘤的,也可以暫時不手術,注意定期複查。

但有一點,如果你一定希望明確粘膜下隆起到底是什麼,那必須手術獲得病理,才能明確。

胃粘膜下隆起需要選擇什麼手術方式呢?

隨著這些年胃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很多胃粘膜下隆起已經不需要開腹或行腹腔鏡手術了。

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以及隧道技術等等已經完全可以解決絕大多數胃粘膜下隆起的微創手術治療。

那胃粘膜下隆起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術後病人一定要記得看看病理結果。儘管大多數胃粘膜下隆起都是良性病變,但具體情況還是需要病理判斷。

術後多久需要複查、需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需要結合病理情況決定。

比如比較大的間質瘤,根據病理免疫組化判斷,如果惡性程度較高,一定要密切隨訪,有的還需要結合化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