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腦洞系列】鄧艾抄小路偷襲成都,劉禪如果固守,然後姜維從後夾擊,蜀國能得救嗎?

鄧艾偷渡陰平, 直接導致原本蜀、魏雙方對峙的局面變得異常複雜。 那麼鄧艾真的有把握能夠迫降成都嗎?未必。 如果在鄧艾圍困成都時姜維從後面夾擊, 那麼鄧艾必敗。 為什麼這樣講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先看當時的戰爭態勢, 鐘會率領十萬大軍入漢中後, 繞過漢城、樂城直撲劍門關, 此時被千里急行軍奔赴過來的姜維所阻擋, 雙方對峙於劍門關。 劍門關雖然是險關, 但是山勢連綿幾百公里, 想要守住還是需要很多兵力的。

當時雙方的兵力佈置是這樣的, 鐘會原本率領十萬大軍, 其中圍困漢城、樂城留下了一萬大軍, 只剩下了九萬人。 後鐘會以畏敵不前的罪名奪了諸葛緒的兵, 獲得三萬魏軍, 於是鐘會增兵至十二萬人。

姜維率領蜀兵主力滯留遝中時兵力為五萬左右, 後劉禪派張翼、廖化支援姜維, 帶過去兵力約為一萬人, 後雙方合軍據守劍門關,

總兵力達到六萬人左右。 因此, 總體來說, 姜維以1:2的兵力劣勢, 憑藉劍門天險守住了通往蜀中的唯一門戶。

這時, 鄧艾提出一個新的破蜀方案, 這個方案與後來發生的情況不完全一致, 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看下圖, 經漢中入蜀有下麵幾個地方可守, 劍門關、江油(涪附近)、涪縣、綿竹。 劍門關是最重要的, 這個眾人皆知。 其次就是距離劍門關以西約一百里的涪, 即靠近江油這個地方。 換句話說, 雖然陰平很難通過, 但是其實蜀兵還是有防備的, 在江油這個地方就駐留有蜀兵, 鄧艾的計畫就是打江油的主意。

原文【艾上言:「今賊摧折, 宜遂乘之, 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 出劍閣西百里, 去成都三百餘裡, 奇兵沖其腹心。 劍閣之守必還赴涪, 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 則應涪之兵寡矣。 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 '今掩其空虛, 破之必矣。 」】

鄧艾計畫的核心就是奪取江油, 因為江油立劍閣很近, 既可以防守陰平山, 也可以支援劍閣。 但是因為陰平山很險, 所以駐兵很少,

這是個極易突破的點。 一旦江油突破, 那麼姜維必然來援, 這樣劍閣天險就有機可乘了。

鄧艾的計畫到這裡其實已經結束了, 但是後期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 也出乎所有人意料。 鄧艾率軍經過艱難行軍抵達江油, 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 沒有一絲抵抗。 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鄧艾通過馬邈瞭解到蜀漢的兵力佈置狀況和實情, 這才是最關鍵的。

於是鄧艾沒有按照原計劃向東行進, 從背後偷襲防守劍門關的蜀軍, 配合鐘會的十萬大軍奪關, 而是直接南下, 搶奪涪縣。 為什麼呢?兩個原因, 一個是鄧艾想獨吞軍功, 因為此時鄧艾知道蜀國守衛成都的士兵不多了, 自己帶領的士兵很有希望獨自完成滅蜀的重任。 其二、而且此時蜀軍也在諸葛瞻的率領下搶佔涪縣,

過了涪縣就是平原地帶, 蜀軍將無險可守。 因此, 鄧艾率兵快速進軍, 直接擊潰了諸葛瞻的前部探哨。

也是鄧艾運氣好, 諸葛瞻在快要抵達涪縣時率兵返回, 駐紮在綿竹城外, 列陣等待。 鄧艾沒有客氣, 第一次衝擊蜀軍失敗, 第二次自己親自擂鼓鼓舞戰士,終於擊潰蜀軍,順便除掉了諸葛瞻,自此成都近在眼前。

那麼就如同標題問的那樣,此時如果姜維率一部分蜀軍返回,而劉禪堅守成都,蜀國能得救嗎?答案是能。為什麼呢?

此時成都內守軍不到一萬人,而姜維能抽調回來的士兵也不會超過兩萬人,如此少的兵力如何抵擋鄧艾虎視眈眈的大軍呢?況且劍門關離成都約有四百餘裡,時間也成問題。

其實此時的成都不是在單獨作戰,只要劉禪能夠團結成都眾官員和士兵,堅守城池,那麼就有希望。在成都的南方,霍戈已經準備好了鎮守南中四郡的士兵前來增援。在江州,也有羅憲率兵走在增援的路上。

此時成都之外的重鎮雒城還沒有失守(當年龐統就是倒在攻擊雒城的路上,可見雒城之堅固),東吳的丁封、孫異也在救援的路上。因此只要爭取時間,一旦鄧艾的軍隊在成都城外受挫,而姜維和霍戈等軍的援軍到達,到時鄧艾就會變成甕中之鼈。

很可惜的是,得到諸葛瞻兵敗的消息後,蜀國一片大亂,上上下下都喪失了抵抗的信心。而在朝中,主降派占了上風,於是在譙周的極力說服下,蜀國上下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投降。

劉禪投降時,姜維尚領著幾萬蜀軍在艱難奮戰,而霍戈也匆匆忙忙的走在支援路上,東吳的援軍也正馬不停蹄的趕路,然而一切都沒有劉禪的速度快,劉禪不但自己投降了,也親自寫下詔書讓四周邊疆將士就地投降,不得抵抗,至此,蜀漢最後一絲希望徹底沒了。

鄧艾抄小路偷襲成都,此時劉禪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姜維在劍門關堅守,姜維一定會派一部分士兵回援。而霍戈也帶著南中四郡的援軍前來增員,吳國丁封、孫異也正馬不停蹄的趕往川蜀。因此,如果此時劉禪堅守,鄧艾必敗。可惜,劉禪和譙周等大臣沒有骨氣和勇氣,將劉備親手創建的蜀國拱手送人,可悲可歎!

第二次自己親自擂鼓鼓舞戰士,終於擊潰蜀軍,順便除掉了諸葛瞻,自此成都近在眼前。

那麼就如同標題問的那樣,此時如果姜維率一部分蜀軍返回,而劉禪堅守成都,蜀國能得救嗎?答案是能。為什麼呢?

此時成都內守軍不到一萬人,而姜維能抽調回來的士兵也不會超過兩萬人,如此少的兵力如何抵擋鄧艾虎視眈眈的大軍呢?況且劍門關離成都約有四百餘裡,時間也成問題。

其實此時的成都不是在單獨作戰,只要劉禪能夠團結成都眾官員和士兵,堅守城池,那麼就有希望。在成都的南方,霍戈已經準備好了鎮守南中四郡的士兵前來增援。在江州,也有羅憲率兵走在增援的路上。

此時成都之外的重鎮雒城還沒有失守(當年龐統就是倒在攻擊雒城的路上,可見雒城之堅固),東吳的丁封、孫異也在救援的路上。因此只要爭取時間,一旦鄧艾的軍隊在成都城外受挫,而姜維和霍戈等軍的援軍到達,到時鄧艾就會變成甕中之鼈。

很可惜的是,得到諸葛瞻兵敗的消息後,蜀國一片大亂,上上下下都喪失了抵抗的信心。而在朝中,主降派占了上風,於是在譙周的極力說服下,蜀國上下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投降。

劉禪投降時,姜維尚領著幾萬蜀軍在艱難奮戰,而霍戈也匆匆忙忙的走在支援路上,東吳的援軍也正馬不停蹄的趕路,然而一切都沒有劉禪的速度快,劉禪不但自己投降了,也親自寫下詔書讓四周邊疆將士就地投降,不得抵抗,至此,蜀漢最後一絲希望徹底沒了。

鄧艾抄小路偷襲成都,此時劉禪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姜維在劍門關堅守,姜維一定會派一部分士兵回援。而霍戈也帶著南中四郡的援軍前來增員,吳國丁封、孫異也正馬不停蹄的趕往川蜀。因此,如果此時劉禪堅守,鄧艾必敗。可惜,劉禪和譙周等大臣沒有骨氣和勇氣,將劉備親手創建的蜀國拱手送人,可悲可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