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星座生肖»正文

也談文化對於賞石藝術表現地重要性

我們說的文化賞石, 既是傳承和弘揚民族賞石文化的需要, 也是更新賞石理念、發展賞石藝術的必須。 只有用文化賞石的態度和視角去愛石賞石, 才能在賞石活動中注入更多更深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 提升精神境界, 促進賞石文化藝術的大繁榮、大發展。

詩詞歌賦與賞石

“千岩萬壑來幾上, 中有絕澗橫天河。 ”這是元代趙孟頫詠《水岱岳》石的名句。 他把幾案上的水石觀賞放大到山川天地之間;蘇東坡在《壺中九華》詠石詩“五嶺莫愁千嶂外, 九華今在一壺中”的佳句裡, 賦予了對大自然的深切之愛。

“愛此一拳石, 玲瓏出自然……不求邀眾賞, 瀟灑做頑仙。 ”這是清代大文學家、詩人賞石家曹雪芹的賞石畫之作。

凡此種種, 不一而舉。 由此可見, 古代文人墨客都能夠充分運用詩詞的解析功能, 通過與愛石的對視、愛撫、對話, 以情達意, 以物盡興, 讓一方看似尋常的石頭富含了更多的文人氣息, 真正達到了人石合一的忘我境界。

詩詞歌賦通過對文化賞石中的物象進行人為的情感描寫, 抒發個人的不同思緒, 表達自己的不同心境, 使觀賞石具備更加豐富的文化魅力, 這也是我們提倡包括詩詞歌賦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文化賞石的目的所在, 也是對文化賞石更高的審美追求和藝術表現。

文化賞石意義深遠

古往今來, 歷代文人墨客都與玩石賞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們用獨特的眼光、多種表現形式, 為賞石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晉代陶淵明的“誰知片石多情甚, 曾送淵明入夢鄉”, 形象生動;唐代白居易的“借君片石意如何, 置向庭中慰索石”, 令人感歎。 而宋代米芾的“瘦皺漏透”、東坡的“石文而醜”之說, 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延展了古代賞石文化的內涵與深度, 成為古代賞石文化的理論基礎。 當代大畫家齊白石以石入畫, 以石入名, 可贊可歎;國畫大師張大千賞石如命, 其書畫齋房無處不石, 讓人敬仰;愛國老人沈筠儒的愛石詩“掇拾滿屋後, 安然伴石眠”, 更是迷石愛石的生動寫照。

這些賞石範例, 充分說明了賞石活動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 缺少不了文化的注入。

正因為這些文化的記憶、文化的資訊、文化的符號, 給予了觀賞石更多更深的人文內涵, 使之成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陶冶性情、淨化心靈的文化載體。 這也是現代文化賞石的意義所在。

文化賞石作用重大

一般的賞石活動, 人們只是簡單的對一塊石頭進行膚淺的形象判斷之後, 就草率地命題了事, 很少用科學的、文學的、藝術的眼光去深入觀察、理性賞析, 以企求得最大程度的主題展現, 忽視了文化賞石的重要。 而真正的文化賞石, 則是由感性到理性、由表面到深層、由文化到藝術的轉化和昇華過程, 也是對石頭的意境和內涵進行深入發掘與藝術創造的過程。 當然, 這與賞石者的文化素質、審美心理、情緒張弛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個缺少文化底蘊、缺乏藝術修養的人, 是無法對一方石頭進行準確理解和精闢解析的。 要達到這個高度, 我們就必須明確賞石的核心是由表及裡的藝術鑒賞、人文欣賞, 就必須對一方石頭包含的所有文化資訊符號, 進行深刻地分析、審慎地揣度, 進而在點化主題、情感表達、意境昇華時, 能夠完美運用和把握。 這就是運用多種文化元素進行賞石的作用。 而前提是, 每一個愛石人、賞石人, 必須努力學習國學和歷史、學習文化和藝術, 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水準和藝術造詣, 學會文化賞石、藝術賞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