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早在30年代上海就有雙層巴士 生意冷淡竟是因為這個

曾見有文章說, 上海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雙層巴士的。 其實不然, 早在30年代上海就已有雙層巴士了。 早年的雙層巴士是什麼樣的呢?可以從這張老明信片上看到。

這是一張1938年3月從上海寄往德國柏林的老明信片, 著名的外白渡橋身後是雄偉大氣的上海大廈, 當年它的名字是百老匯大廈。 從虹口向外灘的路上, 有輛雙層巴士剛剛開過外白渡橋。


從上海寄往德國柏林的老明信片正面


從上海寄往德國柏林的老明信片反面

世界上最早的雙層巴士出現在1904年的英國。 而雙層巴士之所以進入上海,

與上海城市的變遷相關。 19世紀40年代上海開埠之初, 租界的面積並不大, 租界裡的人們來往交通靠馬車或者人力車就能滿足出行需求。 然而到了19世紀末, 公共租界經不斷擴張, 面積越來越大, 靠人力車漸已難滿足需要, 於是發展機動公共交通提上了議事日程。 1908年3月5日, 從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一路有軌電車通車典禮舉行, 標誌著上海有了電車。 與人力車比起來, 電車無論是運能還是速度都要大大占優, 儘管一開始人們對電車心存疑慮, 但電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很快就顯露出來。 此後, 法商和華商電車公司均開設線路, 上海的公共交通快速發展起來。

到了20世紀30年代, 由於上海人口日益增加, 城市交通又日益顯出困境。

為了緩和道路擁堵和交通矛盾, 同時也為了招徠更多的乘客, 當時英商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向工部局提出關於在上海開闢雙層巴士的申請。 經同意後, 英商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向英國史蒂文工廠訂購了40輛雙層公共汽車, 運抵上海後, 於1934年4月1日開始投入運營, 其路線是由靜安寺至虹口公園沿南京路行駛, 這也就是明信片上所見到的上海最早的雙層巴士。


上海最早的雙層巴士

從英國購進的這種雙層公共汽車上層可坐38人, 下層可坐44人。 下層票價與普通車價相同, 但坐上層比普遍車價稍高些。 為了乘客的安全, 當雙層公共汽車在行駛時, 上層不許乘客站立, 下層則可以有少數乘客站立。 當然在雙層巴士裡, 上層的乘客觀光效果肯定比下層的乘客要好。

為了避免客人都擁向上層, 所以使用了價格杠杆來調節, 也就是採取上下層不同票價的方式。

雙層巴士的出現給上海增添了一個新景, 但也出現了些問題。 比如, 上海一些馬路比較狹窄, 街沿上還設有許多電線杆和行道樹。 主要路段的大部分商店店招做得比較低, 而且探向路中, 所以雙層巴士為了避免頂部與行道樹電線杆上的附屬物相撞, 只能儘量在馬路中間行駛, 有時靠站也只能停靠在馬路中, 影響車輛正常行駛, 也給乘客安全帶來威脅。 而且雙層巴士由於重心偏高, 車速一旦稍快, 轉彎時極易發生翻車事故。 於是僅僅在雙層巴士引進上海兩年後, 也就是1936年, 雙層巴士的生意就變得十分清淡,

結束了運營使命, 退出上海。 40年代初, 據說在延安東路上重新恢復過雙層巴士, 但時間不長又退出了市場。

雙層巴士在上海的下一次登場是在半個世紀之後了。 1993年4月, 香港海派(中國)有限公司贈送37輛雙層巴士給上海雙層巴士公司, 其中25輛用於上海公交公司線路運營, 另外12輛送給中國旅行社作為旅遊用車。 從那時起至今, 雙層巴士又在上海的馬路上成為一道風景線, 有人說, 想要體驗慢生活, 有個很好的方式, 那就是坐上一輛雙層巴士, 沿途欣賞繁華街景, 品味一路梧桐, 閱讀美麗建築, 十分愜意。

這極具收藏意義的極限明信片“主人”, 便是十三年收藏2萬多張明信片並集結成冊的上海“老克勒”魏斌。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他的明信片專題收藏自然少不了“老上海”系列。

在魏斌看來, 明信片的誘人, 就在於集精挑細選的美麗圖片、記載郵政歷史的郵票郵戳以及傳遞心聲留下故事的隻言片語於一身的美妙。 透過它, 可以實現“穿越”, 感受逝去的光陰, 任思緒飛揚, 猜想明信片背後的故事。

騰訊大申網《圖說上海》欄目與魏斌聯合出品《郵中之言》系列, 每週一期, 讓我們一起回憶老上海。

(視頻/陳翊昊 圖文/魏斌 編輯/汪曉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