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媽媽,你腳下的路將很長很長

01對男孩的保護不要過多。

因為他們天性頑皮, 所以大人擔心他們弄傷自己, 也怕他們搞破壞。

所以一批批乖乖的「玩偶男孩」被養了出來。

我曾經在公園遇到一對母子。

孩子牽著媽媽的手來的, 一邊走著, 一邊聽媽媽說著:「不要跟人打架, 離那些孩子遠點, 小心點, 別撞到東西, 也不要撞到別人。 」

孩子坐上了秋千, 然後跟媽媽說:「我可以蕩高一點嗎?」

「還是我推你吧, 安全一些」, 然後媽媽在那慢慢地推著。

但是沒多久孩子就覺得沒意思, 下來了。

「媽媽, 我可以去爬那個臺階嗎?」

「我可以……」孩子的話還沒說完。

媽媽就說:「不行,

那個地方太危險, 我們還是去玩滑滑梯吧。 」

然後孩子跟著媽媽去了滑滑梯, 媽媽在下面等著。

「你等下, 不要撞到人」

「慢點, 不要滑太快。 」

「好, 現在你下來吧!」

孩子最後不玩了, 牽著媽媽的手走了。

他不能從秋千上找到一點刺激, 不能大聲喊, 也不能大聲笑, 甚至不能跑, 也不能跳, 沒有機會跟其他的小朋友接觸一下。

這樣的地方, 孩子找不到快樂。

既然帶孩子出門來玩。

那就瘋一點玩呀!

「來, 撒野吧!」我常常跟兒子說。

因為男孩, 需要這樣的機會。

他們在冒險中鍛煉勇氣。

在碰撞中增強力量。

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發育他們的大腦。

我們在儘量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就應該去激發孩子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 去強健他們的筋骨。

02

給男孩的耐心更多點。

有一次, 兒子班上的老師發了一個活動視訊。

班上的孩子分成男孩女孩兩組。

任務是拿著接力棒跑5米然後繞前面的立柱一圈再返回交給下一位同學。

只見女孩們井然有序地一個接一個完成任務。

而男孩這組則是狀況不斷。

一個孩子跑的慢, 到了半途, 見女孩已經繞了立柱返回, 沒到終點就掉頭就往回跑。

把棒子遞給班上最強壯的那個男孩。

這個男孩拿著棒子, 就把它當作了武器, 一路哼哼哈嘿玩去了。

最後把立柱打翻在地, 然後返回了。

下一個接棒的男孩, 邁著小步, 慢慢地跑著, 一路扭扭捏捏。

但是他下一個孩子呢, 拿著棒子一直朝前跑, 跑出了10多米才被眾人喊停。

老師們也是哭笑不得。

最後女孩們跑完之後,

男孩這邊還有三個選手在排隊。

如果把這當做真正的接力賽, 男孩們已經輸得一塌塗地。

但這就是幼稚園男孩女孩的現實。

也是大部分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距。

從男孩的這些行為中可以看出三個問題:

1、沒有理解任務流程, 所以才有拿著棒子跑老遠的孩子。

2、沒有遵守規則, 所以半途折返, 甚至破壞掉設施。

3、注意力不集中, 在行進過程中左搖右晃, 所以棒子到了面前還看不到。

承認吧!在幼年時代, 我們的男孩真的不如女孩。

這不是一次活動的結論, 而是很多父母觀察的心得。

也是科學家研究的結果。

所以面對男孩, 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

幫助他們克服這些與生俱來的困難。

03父親是男孩最直接的榜樣

4月11日,

杜江發了一條和嗯哼一起衝浪的微博, 附的四張圖片, 每一張都很帥氣。

這條微博點贊已經超過十萬, 網友紛紛在下面評論「嗯哼好帥」「太棒了」。 其中有這樣一條評論吸引了我的注意。

是的, 自從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之後, 嗯哼簡直成為了全國的「男孩教育范本」,

他的細心、體貼、可愛、聰慧每次出現在大眾眼前都會萌化一片成年人。

尤其是他的紳士風度和對媽媽溢于言表的愛讓很多家長羨慕不已。 給媽媽買咖啡, 都會專門買熱的, 怕媽媽感冒。

諸如此類的小事, 精準展現了嗯哼純真的愛心和超高的情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嗯哼是在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

杜江和霍思燕這對夫妻從結婚到現在,一直是恩愛溢出螢幕的。

生了孩子之後,霍思燕的身材有明顯發福,面對一桌子美食,她想吃又怕胖。

旁邊的杜江立刻回答:「你不胖,可以修圖,沒事,吃吧。」

如果說嗯哼的愛心、體貼來自哪裡,那麼無疑離不開杜江這個好爸爸的榜樣作用。

在《男孩養育書》中有段話寫到:

「‘男孩兒在尋找,有時候是渴望,一個正面的男性榜樣。’一位女老師告訴我,‘爸爸、教練、男老師、輔導員——生活裡沒有這些人物的男孩兒將會聽從和回應他們的女老師,但是當他們需要一個人來模仿的時候,他們仍然會感到茫然。’」

這段話生動表明了「父親」這一形象在男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一個孩子在社會上的品行、對待他人的態度、在親密關係中所持有的互動模式基本都是在家庭中習得的。

04小男子漢也可以脆弱

前兩天去醫院的時候,我看到一家人帶著一個小男孩來打針。

男孩明顯非常抗拒,等待的時候就一直煩躁地踢凳子、跺腳,等到護士拿著針過來的時候,他「哇」的一聲就哭了,邊哭邊撕扯他的媽媽。

他媽媽一邊兩隻胳膊把他按得結結實實,一邊嚴肅地說道:「不許哭!老實點別動!」

誰知他哭得更兇了,媽媽氣不過,直接把他的袖子擼上去,伸給護士打。

完事之後,男孩氣鼓鼓地哭著跑到外面,他媽媽在後面追他,邊追邊吼:「打個針跟要你的命似的!男孩子哭哭啼啼像什麼樣子!」

整個過程看得我非常揪心,看著那個男孩小小的背影,特別想替他媽媽抱抱他。

英國進化心理學家莫騰L.克林格爾巴赫說過:「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哭聲時,會本能地產生抗拒甚至害怕的心理。

所以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哭泣定性為是他們嬌氣、軟弱,以此來回避直面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深層需求。

尤其是對於男孩的要求,更加苛刻。

想必以上這些話,我們都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

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對男孩寄予這樣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強大、堅強、沒有軟肋、不需要哭泣。

但是,哭首先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是他們的天性和本能,也是他們希望自己被看見的信號。

男孩由於神經生物學原因,更容易躁動不安,哭泣也是他們的一個健康的宣洩情緒的方式。

事實上,阻止男孩哭泣,要求他時刻保持「堅強」的狀態,並不會使男孩真正「強大」起來,反而會堵住他的宣洩口,使他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健康的發洩,積攢在體內,在將來有一天,他控制不住的時候,這些情緒就會用更加暴力的方式被發洩出來。

所以,當你家的小小男子漢害怕、難過、不知所措的時候,請抱抱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會陪著你,想哭就哭出來吧。」

05規則教育

還有一件最讓父母頭疼的就是規矩教育。

比如男孩的淘氣,忽視規矩。

我常常跟平臺的媽媽說要鼓勵男孩去冒險,培養他們的勇氣。

有媽媽就跟我說,自己的兒子總是喜歡打其他小朋友。

管他怕讓他變得膽小,但是不管又覺得不好,到底該怎麼辦?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種打人的方式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是想表達自己的憤怒,可以喊出來。

如果是想打招呼,可以用嘴巴說啊。

要記得告訴孩子具體可以怎麼做。

在實際的生活中,特別是一些老人,特別寵自己的孫兒。

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孩子沒吃虧就行。

這就會變成「無原則溺愛。」

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能有條件,但是對於孩子的行為卻一定要有原則。

怎麼理解呢?

比如孩子犯了錯誤,不要說:「我不愛你了,你是個壞孩子。」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帶著條件。

但是可以說:「你剛剛的行為,我覺得不對。」

然後平和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違反了規矩,那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而懲罰時也不要說我不愛你了。

而是針對行為本身,按照規矩來對待。

父母的愛會讓孩子願意接受引導,而不是排斥。

而父母的原則就是樹立孩子規矩意識的前提。

弗洛姆說:「在一切愛的關係中,自由最重要。」

但是,自由不是絕對的,沒有規矩能保證自由嗎?

其實,真正自由的孩子,是內心自覺的孩子。

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方向。

對我們大人來說,也是如此啊。

Wendy媽有話說:

家有男孩,請好好愛他,哪怕他渾身是刺……

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媽媽,你腳下的路將很長很長。

因為男孩的世界更加敏感而脆弱,需要更操心。

當你發現自己的男孩身上有這些問題,請不要著急,多點耐心去幫助他。

打罵呵責發脾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教育方式。

問題還是在那裡,但是親子關係卻受到了傷害。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爸爸,那你肩上的任務將更加重要。

因為男孩的世界裡,你是他成長的方向,效仿的榜樣。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嗯哼是在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

杜江和霍思燕這對夫妻從結婚到現在,一直是恩愛溢出螢幕的。

生了孩子之後,霍思燕的身材有明顯發福,面對一桌子美食,她想吃又怕胖。

旁邊的杜江立刻回答:「你不胖,可以修圖,沒事,吃吧。」

如果說嗯哼的愛心、體貼來自哪裡,那麼無疑離不開杜江這個好爸爸的榜樣作用。

在《男孩養育書》中有段話寫到:

「‘男孩兒在尋找,有時候是渴望,一個正面的男性榜樣。’一位女老師告訴我,‘爸爸、教練、男老師、輔導員——生活裡沒有這些人物的男孩兒將會聽從和回應他們的女老師,但是當他們需要一個人來模仿的時候,他們仍然會感到茫然。’」

這段話生動表明了「父親」這一形象在男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一個孩子在社會上的品行、對待他人的態度、在親密關係中所持有的互動模式基本都是在家庭中習得的。

04小男子漢也可以脆弱

前兩天去醫院的時候,我看到一家人帶著一個小男孩來打針。

男孩明顯非常抗拒,等待的時候就一直煩躁地踢凳子、跺腳,等到護士拿著針過來的時候,他「哇」的一聲就哭了,邊哭邊撕扯他的媽媽。

他媽媽一邊兩隻胳膊把他按得結結實實,一邊嚴肅地說道:「不許哭!老實點別動!」

誰知他哭得更兇了,媽媽氣不過,直接把他的袖子擼上去,伸給護士打。

完事之後,男孩氣鼓鼓地哭著跑到外面,他媽媽在後面追他,邊追邊吼:「打個針跟要你的命似的!男孩子哭哭啼啼像什麼樣子!」

整個過程看得我非常揪心,看著那個男孩小小的背影,特別想替他媽媽抱抱他。

英國進化心理學家莫騰L.克林格爾巴赫說過:「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哭聲時,會本能地產生抗拒甚至害怕的心理。

所以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哭泣定性為是他們嬌氣、軟弱,以此來回避直面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深層需求。

尤其是對於男孩的要求,更加苛刻。

想必以上這些話,我們都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

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對男孩寄予這樣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強大、堅強、沒有軟肋、不需要哭泣。

但是,哭首先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是他們的天性和本能,也是他們希望自己被看見的信號。

男孩由於神經生物學原因,更容易躁動不安,哭泣也是他們的一個健康的宣洩情緒的方式。

事實上,阻止男孩哭泣,要求他時刻保持「堅強」的狀態,並不會使男孩真正「強大」起來,反而會堵住他的宣洩口,使他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健康的發洩,積攢在體內,在將來有一天,他控制不住的時候,這些情緒就會用更加暴力的方式被發洩出來。

所以,當你家的小小男子漢害怕、難過、不知所措的時候,請抱抱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會陪著你,想哭就哭出來吧。」

05規則教育

還有一件最讓父母頭疼的就是規矩教育。

比如男孩的淘氣,忽視規矩。

我常常跟平臺的媽媽說要鼓勵男孩去冒險,培養他們的勇氣。

有媽媽就跟我說,自己的兒子總是喜歡打其他小朋友。

管他怕讓他變得膽小,但是不管又覺得不好,到底該怎麼辦?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種打人的方式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是想表達自己的憤怒,可以喊出來。

如果是想打招呼,可以用嘴巴說啊。

要記得告訴孩子具體可以怎麼做。

在實際的生活中,特別是一些老人,特別寵自己的孫兒。

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孩子沒吃虧就行。

這就會變成「無原則溺愛。」

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能有條件,但是對於孩子的行為卻一定要有原則。

怎麼理解呢?

比如孩子犯了錯誤,不要說:「我不愛你了,你是個壞孩子。」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帶著條件。

但是可以說:「你剛剛的行為,我覺得不對。」

然後平和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違反了規矩,那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而懲罰時也不要說我不愛你了。

而是針對行為本身,按照規矩來對待。

父母的愛會讓孩子願意接受引導,而不是排斥。

而父母的原則就是樹立孩子規矩意識的前提。

弗洛姆說:「在一切愛的關係中,自由最重要。」

但是,自由不是絕對的,沒有規矩能保證自由嗎?

其實,真正自由的孩子,是內心自覺的孩子。

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方向。

對我們大人來說,也是如此啊。

Wendy媽有話說:

家有男孩,請好好愛他,哪怕他渾身是刺……

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媽媽,你腳下的路將很長很長。

因為男孩的世界更加敏感而脆弱,需要更操心。

當你發現自己的男孩身上有這些問題,請不要著急,多點耐心去幫助他。

打罵呵責發脾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教育方式。

問題還是在那裡,但是親子關係卻受到了傷害。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爸爸,那你肩上的任務將更加重要。

因為男孩的世界裡,你是他成長的方向,效仿的榜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