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冷戰時23張高科技武器照片:圖1是B2隱身轟炸機,圖4是核動力坦克

二戰結束後, 為了爭奪世界的領導權,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

何為冷戰, 這是相對熱戰而言的, 就是兩個國家在不發動戰爭的前提下進行各個方面的對抗。 其中,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軍備競賽。

23張冷戰武器照片, 帶你看看冷戰催生了哪些高科技武器。

一、B-2隱身戰略轟炸機

圖1:B-2轟炸機

說到美蘇兩國冷戰期間美國這邊最引以為傲的轟炸機, 當屬B-2隱身戰略轟炸機, 至今還是世界各國都無法超越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核武器轟炸、常規武器轟炸、高低空突防都不在話下, 綽號「幽靈」十分符合它的氣質。

圖2:B-2轟炸機

一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的造價為22億美金,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所以B-2也被寄予厚望, 美國希望它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破蘇聯嚴密的防空系統, 然後摧毀蘇聯的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架等重要軍事設施。

圖3:空中加油

B-2隱身戰略轟炸機還有著超強的續航能力, 正常航程能達1.2萬千米, 如果在空中加油, 基本上可以到達全球任何角落, 所以B-2一度被外界懷疑是外星科技。

二、克萊斯勒「TV-8」核動力坦克

圖4:「TV-8」核動力坦克

如何才能讓坦克能跑得更快、載重量更多、火力更強, 甚至有用不完的油?核動力坦克可能會達到這些要求。 於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 美國克萊斯勒公司設計了一款核動力坦克——TV-8。

通過照片可以看出, 這輛核動力坦克身形比較奇怪, 炮塔長得像豆莢, 而且頭大身子小(炮塔15噸, 底盤10噸)。

圖5:「TV-8」坦克演示模型

然而TV-8有許多缺點, 比如造價高, 後勤保障麻煩, 燃料具有放射性, 補充燃料的過程十分危險, 而且工序也很複雜。 最終, 美國軍方放棄了這項計畫。 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輛TV-8被放在美國的亞伯丁坦克博物館, 核反應爐也已被拆除了。

三、「大伊萬」氫彈

圖6:「大伊萬」氫彈

「大伊萬」氫彈別稱「沙皇炸彈」,是蘇聯在冷戰時期製造的氫彈。當年蘇聯一共製造出了兩枚,一枚被引爆在試驗場,一枚被用作研究和備用。縱觀人類歷史上用過的各種炸彈,無論在威力還是體積上都無法與「大伊萬」相媲美。

圖7:「大伊萬」試爆過程

「大伊萬」氫彈在重量、威力、體積上都表現地十分強悍,它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7億噸TNT炸藥。如此巨大的威力,難免會引起世人的恐慌和外交風波,而且核爆對環境的破壞也十分的嚴重。

所以蘇聯再三斟酌,最終將「大伊萬」的爆炸威力減至6000萬噸。然而即使這樣,它的威力仍不可小覷。被削弱後的「大伊萬」,其威力仍然是二戰時「小男孩」原子彈的3864倍,「胖子」原子彈的2300倍。

四、「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圖8:「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人類史上最大的潛艇就是蘇聯研製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產物。

先看看它的尺寸:長度有172.8米,寬度有23.3米,水面排水量有23200~24500噸,水下排水量約為46000噸,每艘可配備20枚多彈頭射程8300公里的核導彈,完全是海底巨無霸。

圖9:「颱風級」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研製於1972年,1980年首艇下水,計畫造10艘,實際造了6艘,如今只有1艘在服役。隨著蘇聯的解體,由於經濟等原因,有3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被送去了拆船廠,還有2艘已經於2013年退役了,其實在退役前,這2艘就已經是長期停泊在港口處於半退役狀態。

五、F-14艦載機

圖10:F14艦載機

F-14艦載機採用的是可變後掠翼方案,就是機翼可以活動,伸出翅膀如雄鷹展翅,縮攏翅膀如海燕掠水。如此一來,戰機既可低速巡航,又可高速攔截。

圖11:F14艦載機

F-14的自動飛控系統也是當時最先進的,飛控電腦能根據飛行員的指令和飛機的姿態調整飛機的機翼,讓飛機時刻都處於最佳的氣動狀態。不過F-14的造價十分高昂,後期維護更是燒錢,2006年9月,美國的F-14全部退役。

六、圖-160戰略轟炸機

圖12:圖-160戰略轟炸機

「白天鵝」圖-160當是前蘇聯最先進的轟炸機了,作為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在它身上也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從1970年開始研發,1987年才服役,研發過程長達17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圖-160成為蘇聯大型戰機領域中最拿得出手的作品。

圖13:「白天鵝」

圖-160在續航方面有著過硬的實力,160噸的燃油能讓它飛行16000公里,也可實現全球打擊。和圖-160對標的美軍B-1B戰略轟炸機,無論在速度、載彈量還是航程上都不及圖-160。

圖14:位於烏克蘭被拆毀的圖-160

七、美國M-388核火箭筒

圖15:美國M-388核火箭筒

為了對付蘇聯的鋼鐵洪流,美國研製了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M-388核火箭筒。美國為了研製M-388,注入了不少的心血,光是錢就花了5.4億美元,在那個年代,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圖16:美國M-388核火箭筒

但是M-338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它的射程小於它的影響范圍。發射完炮彈之後,發射人員必須立馬回到堅固的掩體裡躲起來,否則會被爆炸後產生的輻射以及衝擊波傷害到。但是戰場熟悉萬變,不可能處處有掩體,所以M-388也被稱為「最愚蠢的武器」。

八、M65原子炮

圖17:M65原子炮

M65原子炮,研製於上世紀50年代,這也是美國人的作品,表面上看只是一門牽引火炮,但是它能發射核炮彈,在歐洲和韓國都有部署過。M65原子炮的炮口口徑是280毫米,85噸重,它的射程隨炮彈類型而定,發射傳統炮彈時是32公里,發射核炮彈時是29公里。

圖18:M65原子炮開炮瞬間

雖然已經M65原子炮已經在軍隊中服役了,但是從來沒有在真實的戰場上開過炮。M65唯一一次發射核炮彈還是在試驗場,時間是1953年5月25日,地點是內華達州的一個軍事試驗場。當時美國用它發射了一枚核炮彈,威力相當於1.5萬噸的TNT炸藥,在炮彈爆炸後,一朵巨大的蘑菇雲赫然升起。

九、蘇-27戰鬥機

圖19:被遺棄的蘇-27戰鬥機

「蘇-27」首飛於1977年,到了1982年,更加成熟的量產型蘇-27問世。蘇-27戰機採用懸臂式中單翼,機翼面積和翼展都很大。相比其他戰機,蘇-27機身結構有30%都是鈦合金,這樣可以減輕機身的重量,看起來十分的「苗條」。

圖20:蘇-27

圖21:蘇-27

氣動外形設計是蘇-27最大的亮點,採用了中央升力體結構,長條邊設計,翼身融合技術,這些設計都有助於提高蘇-27的升力係數。憑藉優異的機動性以及在航程和載彈量上的優勢,蘇-27其成了當時蘇聯空軍、防空軍、海軍航空兵的絕對主力。

十、「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圖22:「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說到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巡洋艦,不得不提到蘇聯的「基洛夫」;說到「基洛夫」,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核動力,繞地球幾圈,連續航行幾年,無需補充燃料,所以在航程上基本上沒有限制。

圖23:「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大,滿載排水量2.5萬噸,長有250.1米,寬有28.5米,吃水7.8米,可配備至少400枚各型導彈,是蘇聯暴力美學的典范。

圖6:「大伊萬」氫彈

「大伊萬」氫彈別稱「沙皇炸彈」,是蘇聯在冷戰時期製造的氫彈。當年蘇聯一共製造出了兩枚,一枚被引爆在試驗場,一枚被用作研究和備用。縱觀人類歷史上用過的各種炸彈,無論在威力還是體積上都無法與「大伊萬」相媲美。

圖7:「大伊萬」試爆過程

「大伊萬」氫彈在重量、威力、體積上都表現地十分強悍,它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7億噸TNT炸藥。如此巨大的威力,難免會引起世人的恐慌和外交風波,而且核爆對環境的破壞也十分的嚴重。

所以蘇聯再三斟酌,最終將「大伊萬」的爆炸威力減至6000萬噸。然而即使這樣,它的威力仍不可小覷。被削弱後的「大伊萬」,其威力仍然是二戰時「小男孩」原子彈的3864倍,「胖子」原子彈的2300倍。

四、「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圖8:「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人類史上最大的潛艇就是蘇聯研製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產物。

先看看它的尺寸:長度有172.8米,寬度有23.3米,水面排水量有23200~24500噸,水下排水量約為46000噸,每艘可配備20枚多彈頭射程8300公里的核導彈,完全是海底巨無霸。

圖9:「颱風級」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研製於1972年,1980年首艇下水,計畫造10艘,實際造了6艘,如今只有1艘在服役。隨著蘇聯的解體,由於經濟等原因,有3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被送去了拆船廠,還有2艘已經於2013年退役了,其實在退役前,這2艘就已經是長期停泊在港口處於半退役狀態。

五、F-14艦載機

圖10:F14艦載機

F-14艦載機採用的是可變後掠翼方案,就是機翼可以活動,伸出翅膀如雄鷹展翅,縮攏翅膀如海燕掠水。如此一來,戰機既可低速巡航,又可高速攔截。

圖11:F14艦載機

F-14的自動飛控系統也是當時最先進的,飛控電腦能根據飛行員的指令和飛機的姿態調整飛機的機翼,讓飛機時刻都處於最佳的氣動狀態。不過F-14的造價十分高昂,後期維護更是燒錢,2006年9月,美國的F-14全部退役。

六、圖-160戰略轟炸機

圖12:圖-160戰略轟炸機

「白天鵝」圖-160當是前蘇聯最先進的轟炸機了,作為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在它身上也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從1970年開始研發,1987年才服役,研發過程長達17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圖-160成為蘇聯大型戰機領域中最拿得出手的作品。

圖13:「白天鵝」

圖-160在續航方面有著過硬的實力,160噸的燃油能讓它飛行16000公里,也可實現全球打擊。和圖-160對標的美軍B-1B戰略轟炸機,無論在速度、載彈量還是航程上都不及圖-160。

圖14:位於烏克蘭被拆毀的圖-160

七、美國M-388核火箭筒

圖15:美國M-388核火箭筒

為了對付蘇聯的鋼鐵洪流,美國研製了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M-388核火箭筒。美國為了研製M-388,注入了不少的心血,光是錢就花了5.4億美元,在那個年代,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圖16:美國M-388核火箭筒

但是M-338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它的射程小於它的影響范圍。發射完炮彈之後,發射人員必須立馬回到堅固的掩體裡躲起來,否則會被爆炸後產生的輻射以及衝擊波傷害到。但是戰場熟悉萬變,不可能處處有掩體,所以M-388也被稱為「最愚蠢的武器」。

八、M65原子炮

圖17:M65原子炮

M65原子炮,研製於上世紀50年代,這也是美國人的作品,表面上看只是一門牽引火炮,但是它能發射核炮彈,在歐洲和韓國都有部署過。M65原子炮的炮口口徑是280毫米,85噸重,它的射程隨炮彈類型而定,發射傳統炮彈時是32公里,發射核炮彈時是29公里。

圖18:M65原子炮開炮瞬間

雖然已經M65原子炮已經在軍隊中服役了,但是從來沒有在真實的戰場上開過炮。M65唯一一次發射核炮彈還是在試驗場,時間是1953年5月25日,地點是內華達州的一個軍事試驗場。當時美國用它發射了一枚核炮彈,威力相當於1.5萬噸的TNT炸藥,在炮彈爆炸後,一朵巨大的蘑菇雲赫然升起。

九、蘇-27戰鬥機

圖19:被遺棄的蘇-27戰鬥機

「蘇-27」首飛於1977年,到了1982年,更加成熟的量產型蘇-27問世。蘇-27戰機採用懸臂式中單翼,機翼面積和翼展都很大。相比其他戰機,蘇-27機身結構有30%都是鈦合金,這樣可以減輕機身的重量,看起來十分的「苗條」。

圖20:蘇-27

圖21:蘇-27

氣動外形設計是蘇-27最大的亮點,採用了中央升力體結構,長條邊設計,翼身融合技術,這些設計都有助於提高蘇-27的升力係數。憑藉優異的機動性以及在航程和載彈量上的優勢,蘇-27其成了當時蘇聯空軍、防空軍、海軍航空兵的絕對主力。

十、「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圖22:「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說到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巡洋艦,不得不提到蘇聯的「基洛夫」;說到「基洛夫」,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核動力,繞地球幾圈,連續航行幾年,無需補充燃料,所以在航程上基本上沒有限制。

圖23:「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大,滿載排水量2.5萬噸,長有250.1米,寬有28.5米,吃水7.8米,可配備至少400枚各型導彈,是蘇聯暴力美學的典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