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歲是一個分水嶺,父母一定要教給孩子這5個道理,讓孩子受益一生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各位家長看了很多育兒經、成功學, 聽了很多教育專家的講座, 都是為了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 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12歲對於孩子而言, 是一個特別的年齡分水嶺, 他們開始慢慢告別童年, 進入青春期, 所面對的環境也日益複雜。

作為父母, 記得提前告訴他們一些生活的道理, 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1、你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

上了國中的孩子, 學業壓力慢慢大了起來, 很多孩子開始迷茫:「我到底在為誰讀書?」

有的孩子認為父母很辛苦地供自己上學, 那麼要好好學習考大學報答父母。

有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學習很嚴格, 讀書是被父母逼著的, 甚至懷疑爸爸媽媽眼中只有成績, 就好像努力讀書都是為了父母。

事實上, 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 學到足夠的知識, 畢業後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生活得更好。

龍應臺曾經在文章中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 而是因為,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

十幾二十年的學業是很苦, 但這份苦你不吃, 未來的日子要比背幾篇課文、記幾個單詞、理解幾個公式要苦得多。

2、世界不是圍著你一個人轉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 說女兒10歲了, 但十分以自我為中心, 完全不體諒父母, 也不懂得體諒其它人。

有次她帶孩子坐地鐵, 人很多, 孩子吵著要坐下來, 同事怎麼說都沒用, 旁邊有位年輕人起來讓了座, 孩子卻連謝謝都不說一聲就坐下。

像這樣的孩子, 大多都被家人保護得太好。 要不是愛得太多, 要不就是愛得方式太偏頗, 小時候在家裡,

大家都圍著他轉, 他能輕鬆地獲得一切, 長大了出門在外, 他也以為誰都該讓著他。

然而事實是, 複雜的社會中, 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無條件遷就他, 他也會遇上很多的麻煩, 父母搞不定, 只有靠自己。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 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

教育孩子, 不僅僅要讓他處在一個被愛的環境, 也要給他機會成長, 懂得體諒他人。

3、好好說話是你人生的必修課

蔡康永曾在說話之道裡寫:「你說什麼樣的話, 就是什麼樣的人。 」

無論是生活、學習和工作, 一切交往最後都能以好好說話為前提。

對陌生人, 好好說話是一種高情商, 多少新聞報導的悲劇, 都是因一兩句話,

一言不合, 最終釀成慘劇。

對身邊人, 好好說話是幸福的添加劑, 很多逐漸冷淡的婚姻、愛情、友情, 都是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的。

上周約著一群朋友開車去郊區玩, 開車的是剛考了駕照的朋友, 結果路上不小心迷了路, 開了導航, 多花了半小時才到目的。

結果車上另外一朋友就很不耐煩:「一看就是沒出遠門, 跟著導航都能開錯!這下倒好, 耽誤大家半天。 」

車上的氣氛瞬間就降到了零點。

不好好說話, 解決不了問題, 反而變成一把鋒利的刀, 深深地紮進別人的心裡。

好好說話, 不是昧著良心說些諂媚的話, 而是保持禮貌, 尊重別人, 考慮到對方感受。

4、管得住自己, 人生才能變得更好

泰迪·羅斯福所說:「有了自律能力, 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而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是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

曾經在新聞上看到一個30歲的小夥, 兩次上浙大, 兩次都被勸退。

他在大學裡沉迷遊戲, 每天花在遊戲上的時間10小時以上, 自製力不夠, 過度放鬆自己, 最終被退學。

有很多孩子, 看電視玩遊戲沒有節制, 起床吃飯上學都要催,假期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等到最後一天草草了事。

他們渾渾噩噩在娛樂的事情上浪費大量時間,卻沒有花更多精力去做好一件事。

人的本性都是趨於安樂,懶覺、美食、玩手機、打遊戲都帶給孩子短暫的快樂,卻很難幫助他,變得更好。

5、失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關於成功與失敗,大部分的父母只會強調前者,比如比賽贏了有多風光、考試得了第一有什麼獎勵、成績好父母有多高興。

就好像贏了,才能得到認可,輸了,就是可恥的、不被接納的。

但其實,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失敗和錯誤是生活中不可以避免的一部分,並且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別難過,在媽媽心裡,你已經很好了。「

就像白巖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坦然接受失敗,孩子的內心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心態更加平和、寬容。

12歲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識,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變成了一個有獨立想法的少年。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教給孩子一些重要的道理,關於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相信在家長悉心教誨下,孩子終會成雄鷹,在廣闊的天際展翅翱翔。

起床吃飯上學都要催,假期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等到最後一天草草了事。

他們渾渾噩噩在娛樂的事情上浪費大量時間,卻沒有花更多精力去做好一件事。

人的本性都是趨於安樂,懶覺、美食、玩手機、打遊戲都帶給孩子短暫的快樂,卻很難幫助他,變得更好。

5、失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關於成功與失敗,大部分的父母只會強調前者,比如比賽贏了有多風光、考試得了第一有什麼獎勵、成績好父母有多高興。

就好像贏了,才能得到認可,輸了,就是可恥的、不被接納的。

但其實,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失敗和錯誤是生活中不可以避免的一部分,並且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別難過,在媽媽心裡,你已經很好了。「

就像白巖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坦然接受失敗,孩子的內心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心態更加平和、寬容。

12歲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識,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變成了一個有獨立想法的少年。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教給孩子一些重要的道理,關於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相信在家長悉心教誨下,孩子終會成雄鷹,在廣闊的天際展翅翱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