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懂拒絕的父母,只會讓孩子更差,對孩子說「不」有技巧,這些話要會說

近日有一則視訊, 引起了很多人圍觀。 一位媽媽帶孩子在煙臺長島旅遊, 因孩子拿了一塊石頭, 遭到工作人員提醒, 這位媽媽不滿發飆。

工作人員一直在耐心勸導, 但這位媽媽依然不依不饒:

圍觀視訊的網友都表示不贊同媽媽的行為, 有不少人這樣評論:

評論雖犀利, 卻說得在理。 任何時候, 孩子的眼淚都不能成為破壞規則和秩序的理由。 可以理解這位媽媽哄孩子、愛孩子的心情, 但不贊同用沒有分寸的方式愛孩子。

說是愛, 還不是在毀掉孩子的是非觀念。

如果分析下這愛的背後, 就會細思極恐:

用沒有分寸的愛, 換得孩子一時高興, 這代價有點高。

這不是跟孩子斤斤計較的問題, 規矩就是規矩, 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改變。

01

當父母後最見不得孩子委屈, 他們的眼淚像有某種催化作用, 能把我們變的柔軟。 所以很多時候, 為了滿足孩子, 我們可以放下原則和顏面。

哪怕那件事, 明知道是不對的。

不懂得拒絕孩子, 捨不得對孩子說不, 是很多人正在面臨的養育問題。

遇到過這樣一幕, 一群大人帶著孩子在廣場玩, 旁邊有幾個小朋友在玩球, 這時另一個孩子想要加入。 可惜這個孩子還小, 撿到球後不會踢回去, 自己抱著就不撒手了。

都是些不到六歲的小朋友, 看到自己的東西被霸佔難免心急。 有個男孩大概是球的主人, 跑過來要球, 那孩子卻死命抱著不給。

孩子媽媽怕男孩上手搶, 馬上湊過去跟他商量:「你給弟弟玩一會唄, 他很快還你」。 「不要, 球是我的!」男孩說完就要去搶球, 卻被孩子媽媽攔住了。 這時男孩急的哭了。 男孩奶奶聽到孫子哭聲, 也過來了。

孩子都是自家的寶。

男孩奶奶聽到孫子哭訴肯定生氣了, 二話不說把球搶了回來。 這個行為惹怒了那個媽媽, 兩人吵了起來。

確實那孩子哇哇哭, 臉都漲紅了。 可是又能怎樣呢, 球是人家的, 拿回去光明正大。 只能說孩子的媽媽沒有控制好局面。

如果她在男孩第一次搶球時妥善處理, 好好跟孩子解釋把球還回去, 或者跟男孩商量好, 事情也不會弄的這麼難堪, 孩子也不會被嚇的大哭。

02

學會拒絕孩子, 對孩子說不, 看起來有點「殘酷」, 卻能避免孩子很多不必要的哭鬧。

前面兩個故事, 雖不一樣, 然而孩子背後的訴求卻一樣:想要某個東西。 可這些東西並不能說給就給。 一, 景區明文提示不允許拿, 二, 不是自己的東西沒被允許就不能玩。

你可能想問, 拒絕孩子, 可孩子哭怎麼辦呢?

可以肯定的說, 任何人被拒絕後都會不高興, 孩子沒有控制情緒的能力, 哭是自然的。 但是呢, 這時候我們最好不要被他們眼淚催化了, 去自行腦補孩子多麼多麼委屈。 孩子小不能明辨是非, 鬧的情緒是正常的, 哭一會沒什麼大礙。

拿景區那個事情來說, 低齡的孩子可以試試跟他這樣說:

低齡孩子相信故事, 他們很容易被故事打動。 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 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小, 跟他們說這些沒用。

其實不然, 孩子被拒絕後最需要一個合理解釋。

只要你說到點了, 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 相反, 如果你只一句乾巴巴的「不可以」, 沒有任何的解釋, 孩子才會跟你繼續鬧。

03

或許你還想問,如果孩子一直哭,壓根聽不進解釋呢?

確實,孩子情緒來了右腦(情緒)占主導,左腦(理性)處於關閉狀態。如果是孩子一直哭情緒很大,那就不要跟他理性對話,先安撫情緒,降低右腦的啟動。

比如什麼話都不要說,張開雙臂抱著他。

繪本《再見,小坦克》裡的故事就是如此。男孩天天跟爸爸在玩「尋寶比賽」途中,發現了一輛坦克。剛好天天家裡沒有坦克,他非常想要帶回去,卻被爸爸阻止了:「不是我們家的東西,我們不能拿回家」。天天罵爸爸是天底下最壞的爸爸,還哭得很傷心。爸爸只說了一句話:「哭吧,爸爸抱著你呢。」天天窩在爸爸懷裡哭了很久才好起來。

或者共情孩子,表示對理解他的訴求。

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曾說:「在公眾場合,當我們的孩子非要買玩具,大聲哭鬧時,我們要溫和的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小聲的說:「寶寶,你現在是不是不舒服呀?是不是很想要這個玩具?」,這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就被安撫下來了。」

知道為什麼不?因為這兩句話,是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氾濫,回到理性思考。只有先做了這一步,孩子才能聽得進你的解釋。

04

很多人說,孩子小不懂事,讓下又能怎麼樣。

原則性的事情,還真不能讓。

要知道孩子的人格,在最初幾年裡成型,而築建孩子人格的,正是一件件不足掛齒的小事。

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讓他一哭鬧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也是在説明他建立一個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秩序觀。

我們都知道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很難,有些是非觀念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與其讓孩子幾年後改陋習,不如從此刻開始,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走。

拒絕孩子,對孩子說不並不會委屈孩子,一味地的滿足才會。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都能夠滿足他。

03

或許你還想問,如果孩子一直哭,壓根聽不進解釋呢?

確實,孩子情緒來了右腦(情緒)占主導,左腦(理性)處於關閉狀態。如果是孩子一直哭情緒很大,那就不要跟他理性對話,先安撫情緒,降低右腦的啟動。

比如什麼話都不要說,張開雙臂抱著他。

繪本《再見,小坦克》裡的故事就是如此。男孩天天跟爸爸在玩「尋寶比賽」途中,發現了一輛坦克。剛好天天家裡沒有坦克,他非常想要帶回去,卻被爸爸阻止了:「不是我們家的東西,我們不能拿回家」。天天罵爸爸是天底下最壞的爸爸,還哭得很傷心。爸爸只說了一句話:「哭吧,爸爸抱著你呢。」天天窩在爸爸懷裡哭了很久才好起來。

或者共情孩子,表示對理解他的訴求。

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曾說:「在公眾場合,當我們的孩子非要買玩具,大聲哭鬧時,我們要溫和的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小聲的說:「寶寶,你現在是不是不舒服呀?是不是很想要這個玩具?」,這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就被安撫下來了。」

知道為什麼不?因為這兩句話,是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氾濫,回到理性思考。只有先做了這一步,孩子才能聽得進你的解釋。

04

很多人說,孩子小不懂事,讓下又能怎麼樣。

原則性的事情,還真不能讓。

要知道孩子的人格,在最初幾年裡成型,而築建孩子人格的,正是一件件不足掛齒的小事。

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讓他一哭鬧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也是在説明他建立一個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秩序觀。

我們都知道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很難,有些是非觀念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與其讓孩子幾年後改陋習,不如從此刻開始,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走。

拒絕孩子,對孩子說不並不會委屈孩子,一味地的滿足才會。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都能夠滿足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