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12歲少年品學兼優還照顧一家四口飲食起居,父失智母失意奶奶又重病:我必須堅強,沒有時間留給我害怕!

爸爸罹患腦瘤, 奶奶身體孱弱, 媽媽迫於生活無法出門工作收入不穩定, 一家四口擠在60平米的屋簷下……這就是12歲少年姚沁雯的家。

這樣的一個家, 擱在任何成年人身上, 都是一個讓人透不過氣來的負累。 但這個重擔, 偏偏落在了姚沁雯柔弱的肩頭。 就這樣, 12歲的她, 成了這個家的「主心骨」, 是這個小窩唯一的希望, 不管願不願意, 她都必須直面生活的種種難。

有的人, 或許生而為太陽, 既溫暖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沒有無憂無慮, 沒有耍嗲任性, 從記事起, 姚沁雯就開始幫著大人撐起這個家。 再難的日子再冷的天, 她學會了照料爸爸的起居日常, 學會了料理一家四口的晚餐, 學會了幫襯年邁的奶奶, 學會了寬慰失意的媽媽, 更學會了紓解自己的困頓。

「我怎麼不害怕, 可是, 真的沒什麼時間給我害怕」, 12歲的姑娘就這樣在艱難中成長, 更在磨礪中笑成了一朵花。

她品學兼優, 孝老侍親, 甚至還常常關愛社區內的老人。 「只要有她在, 就有歡聲笑語」, 別人更視她為身邊的暖陽。

姚沁雯的事蹟感動著無數人, 她作為「上海唯一」入選「最美孝心少年」。

愛是把耳朵藏進帽子、多備一雙毛線襪

今天下午4:40, 放學鈴響起, 就讀於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初級中學預備班的姚沁雯匆匆抓起書包就往家趕。

作業, 早在課堂間歇就已經完成。 趕著回家, 就想趕在太陽落山前陪奶奶下樓散步, 「再晚天就太冷了」。 當天, 還有樁更重要的事:為臥病在床的爸爸理髮。

雯雯有一個精準的時刻表:每天6:30起床, 7:30不到出發去學校, 短短一個小時內, 她不僅要完成自己的洗漱, 還需要熱牛奶、買早點, 也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洗漱, 拾掇整潔。

她是家裡名副其實的「細節控」。 給爸爸理髮, 這樁早已駕輕就熟的事兒, 她每一細節依舊小心翼翼, 生怕把爸爸弄疼。

她熟練地單膝跪床, 兩手一托, 熟練地把臥床的爸爸扶起身坐下, 然後慢慢地攙扶爸爸一點點挪到椅子邊緣, 坐穩在靠背椅中心;理髮時,

她手握推子, 一寸一寸推得乾脆, 一邊理髮一邊軟言安慰:「沒事沒事, 就是修一修, 不會剃光」;十五分鐘後, 理髮完成, 她不忘給爸爸拍乾淨身上的碎發, 為他重新戴上絨線帽, 仔細地把他耳朵藏進帽子, 以防凍著。 而後再一點點把爸爸挪回床上。

爸爸的腳上, 襪子之外還穿了一雙毛線襪。 這也是雯雯的用心, 她擔心寒潮來臨, 爸爸躺著不動容易腳冷, 堅持要多給他穿一雙毛線襪。

家裡要照料的還不只是爸爸, 雯雯也顧著年邁的奶奶。

聽說老年人需要多補鈣, 她雷打不動給奶奶端牛奶。 只要天氣好, 放學回家後, 她一定拉著奶奶去小公園遛彎散步, 防止久坐不動腿腳更加不便。 她也經常陪奶奶下棋, 幫助奶奶多活動腦子。

「沒什麼時間留給我害怕」

一進小屋的房門, 牆上整整兩排, 貼滿了雯雯在校獲得的獎狀。

很難想像,如此繁雜又艱難的生活中,她是如何平衡出時間抓緊學習。

雯雯3歲的時候,她爸爸因手腳發麻被診斷出患有腦部疾病。當時醫生預言:活不過兩年。但在雯雯和媽媽照料下,如今,她爸爸已經堅持到了第九個年頭。

「我也害怕,但真的沒什麼時間留給我害怕」。

她清晰記得最害怕的那一天,7歲剛上小學時,一天,媽媽突發疾病下不了床,奶奶急得一下子血壓猛然躥高,家裡兩大支柱同時倒下,只剩小小的她。她被嚇得六神無主,只記得哭著和前來幫襯的鄰裡說:「你們教我做飯吧,我學會了就能照顧家裡了!」

還有一次,媽媽陪著患病的奶奶上醫院,手機沒電失去了聯繫。大人遲遲沒有回家,早早過了飯點,為了不餓著爸爸,雯雯鼓足勇氣,第一次打開了煤氣爐,胡亂下了兩碗麵條,先喂好爸爸,替他擦洗乾淨,再狼吞虎嚥地吃下了自己那碗已經漲糊了的麵條。

同樣需要雯雯自我心理建設的,還有幫奶奶測血糖。和同年齡的小女孩一般膽小害怕,「之前一直不敢戳下去」。但奶奶的健康等不起,她很快又從害怕轉為熟練。

即便是現在,她心裡其實也怕,「怕爸爸一旦有什麼意外,媽媽又不在,我一個人怎麼顧得上爸爸和奶奶。」但這樣的念頭一閃而過,「來不及多想,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她也學會了「一心兩用」,即使是在奮筆疾書地做作業,但凡聽到隔壁屋爸爸奶奶有丁點兒響動,會立刻放下筆,趕過去幫忙。

「一家四口能夠相互依靠,就是幸運」

「你是誰?」

「爸爸,我是雯雯呀!」

「哦,你姓雯。」

「不是,爸爸,我是你的雯雯!」

這段對話常在小屋發生。因為爸爸的腦部壓迫到神經,他經常意識混亂。但雯雯也不惱,總是一遍遍樂呵呵回答著爸爸。

走進雯雯房間,一屋子的少女心:粉色的牆、粉色的玩偶,牆上還貼著各種勵志語錄。媽媽說,這些都是雯雯自己選的,「她想調動一下家裡的氣氛,不要太沉悶。」

她不僅會佈置氣氛,也是「氣氛組」小能手,是一家人的開心果。她經常給爸爸讀報,給爸爸講學校發生的趣事兒,她指手畫腳的講述常常逗得爸爸嘿嘿笑。

但其實,她是孩子,也有不開心,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在艱辛中經年累月,她甚至學會了與年齡並不相稱的自我調適:「不要把負面情緒積攢在一起,把每件事分開想。比如,這段時間成績不夠好,我就只為這一件事難過,看看書不一會兒就能恢復了。」

她還很會開解媽媽。媽媽生病時,尤感情緒低落時,小棉襖就會上前:「我們一家人整整齊齊就好。」

在媽媽鼓勵下,雯雯一直堅持去社區孤老家庭、養老院獻愛心。每逢佳節帶去和媽媽親手做的愛心粽子、月餅以及重陽糕,在寒冷的冬日,給社區老人編織了毛線小手套。「看著這些孤老,我知道還有比我們更艱難的人,現在,我們一家人能相互依靠,就是幸運。」

很難想像,如此繁雜又艱難的生活中,她是如何平衡出時間抓緊學習。

雯雯3歲的時候,她爸爸因手腳發麻被診斷出患有腦部疾病。當時醫生預言:活不過兩年。但在雯雯和媽媽照料下,如今,她爸爸已經堅持到了第九個年頭。

「我也害怕,但真的沒什麼時間留給我害怕」。

她清晰記得最害怕的那一天,7歲剛上小學時,一天,媽媽突發疾病下不了床,奶奶急得一下子血壓猛然躥高,家裡兩大支柱同時倒下,只剩小小的她。她被嚇得六神無主,只記得哭著和前來幫襯的鄰裡說:「你們教我做飯吧,我學會了就能照顧家裡了!」

還有一次,媽媽陪著患病的奶奶上醫院,手機沒電失去了聯繫。大人遲遲沒有回家,早早過了飯點,為了不餓著爸爸,雯雯鼓足勇氣,第一次打開了煤氣爐,胡亂下了兩碗麵條,先喂好爸爸,替他擦洗乾淨,再狼吞虎嚥地吃下了自己那碗已經漲糊了的麵條。

同樣需要雯雯自我心理建設的,還有幫奶奶測血糖。和同年齡的小女孩一般膽小害怕,「之前一直不敢戳下去」。但奶奶的健康等不起,她很快又從害怕轉為熟練。

即便是現在,她心裡其實也怕,「怕爸爸一旦有什麼意外,媽媽又不在,我一個人怎麼顧得上爸爸和奶奶。」但這樣的念頭一閃而過,「來不及多想,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她也學會了「一心兩用」,即使是在奮筆疾書地做作業,但凡聽到隔壁屋爸爸奶奶有丁點兒響動,會立刻放下筆,趕過去幫忙。

「一家四口能夠相互依靠,就是幸運」

「你是誰?」

「爸爸,我是雯雯呀!」

「哦,你姓雯。」

「不是,爸爸,我是你的雯雯!」

這段對話常在小屋發生。因為爸爸的腦部壓迫到神經,他經常意識混亂。但雯雯也不惱,總是一遍遍樂呵呵回答著爸爸。

走進雯雯房間,一屋子的少女心:粉色的牆、粉色的玩偶,牆上還貼著各種勵志語錄。媽媽說,這些都是雯雯自己選的,「她想調動一下家裡的氣氛,不要太沉悶。」

她不僅會佈置氣氛,也是「氣氛組」小能手,是一家人的開心果。她經常給爸爸讀報,給爸爸講學校發生的趣事兒,她指手畫腳的講述常常逗得爸爸嘿嘿笑。

但其實,她是孩子,也有不開心,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在艱辛中經年累月,她甚至學會了與年齡並不相稱的自我調適:「不要把負面情緒積攢在一起,把每件事分開想。比如,這段時間成績不夠好,我就只為這一件事難過,看看書不一會兒就能恢復了。」

她還很會開解媽媽。媽媽生病時,尤感情緒低落時,小棉襖就會上前:「我們一家人整整齊齊就好。」

在媽媽鼓勵下,雯雯一直堅持去社區孤老家庭、養老院獻愛心。每逢佳節帶去和媽媽親手做的愛心粽子、月餅以及重陽糕,在寒冷的冬日,給社區老人編織了毛線小手套。「看著這些孤老,我知道還有比我們更艱難的人,現在,我們一家人能相互依靠,就是幸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