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運動對於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尤為關鍵,愛運動的孩子專注力更強,學得快,記得牢

瑞士洛桑大學曾有研究表明:

青少年每週運動14小時是最有益的, 達到獲這個運動時間的孩子是健康評分最高的。 少做運動或每週「狂躁」運動超過17.5小時, 都會令評分下降。

然而, 當代大部分的孩子每天1小時的運動量都未必能夠實現。

尤其是臺灣孩子, 他們在運動上一向沒有一種「熱愛精神」與「自覺意識」。 甚至有些孩子從小聽到運動兩個字就洩氣, 上體育課總是一副不情願的模樣。

而這種現象的出現, 更是與家長的引導息息相關。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畫, 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

讓學生早七點到校, 跑步、做運動, 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 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 再去操場跑幾圈, 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

但結果卻正好相反, 學生反而更清醒, 上課的氣氛好了, 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 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 人要快樂, 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 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裡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

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會很愉快、放鬆, 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脾氣都很好, 就是這個原因。

01

素有「精英搖籃」的英國伊頓公學, 最重視的就是體育課。

它的官網上有這麼一段話:

學會贏, 也學會輸;學會去領導, 也學會被領導;學會超越自己, 也學會做團隊中的一員;知道什麼時候爭取, 也知道什麼時候承認失敗;這些, 都是我們學會做人的必修課。

運動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增強體能, 而是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培養拼搏、團結、堅持、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特質等,

全面塑造他們的人格。

通過運動, 孩子能培養很多課本之外的能力。

完全人格, 首在運動, 而不是枯坐在書桌前刷題。

02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操場上特別活躍的孩子, 一般學習也很優秀。

而這點其實有很多例證:

廣西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 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 還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

河南理科狀元朱笑寒酷愛打籃球、跑步, 每天在操場跑四五圈, 風雨無阻。

山西文科狀元周仕達喜歡打乒乓球, 每週六下午都打球, 高中之後學習任務重, 仍然堅持每天晚上跑步。

江西理科狀元傅林軻喜歡踢足球, 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 並獲得省校園足球聯賽MVP。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 促進神經元的連結, 促進大腦發育。

美國一項「零時體育計畫」分組測試則顯示:

每天到校後先運動再上課的孩子, 上課更專注, 情緒更穩定, 學習效果是不運動孩子的2倍。

因為運動後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旺盛, ai。

最重要的是, 現在孩子之間的較量, 不僅僅是智商或成績的較量, 還有體能的較量、綜合素質的較量。

03

12歲之前, 一定讓孩子有運動方面的特長

李玫瑾教授還說:「青春期之前, 一定讓孩子有兩項體育特長,

一定是體力的,而不是光坐著彈鋼琴。」

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性腺分泌激素,內分泌上來了,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上的問題。

如果之前已經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他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運動發洩一下。

每天保持一定時長的運動量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建議:

5~17歲兒童和青少年,每天平均至少進行6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的身體活動;

每週至少三天進行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放下手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運動教練」

總有些孩子天性文靜,不愛活動,這時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運動教練」。

我們社區有個女孩就不愛動,寒假期間更是宅在家裡看電視,媽媽每次催她跳繩都很難。

後來母女倆便訂了一個口頭協議:媽媽不玩手機了,女兒也不準看電視了,母女倆每天跳繩1000個,誰完不成,第二天運動量加倍。

原本千催萬催也不想運動的女孩,看媽媽每天率先完成1000個跳繩,自己也不好意思不跳了,每天寫完作業就去完成「跳繩作業」。

所以,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家長也要從自身做起。

愛運動的父母,才能養出不怕流汗的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少年時期積極參與體育專案的好處數不勝數,其中包括運動可以培養孩子這五個重要的特質: 能力、自信、人脈、品格、 同情心。

所以運動對於孩子,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運動也和讀書一樣,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重在一朝一夕間。

理想的人生,應該是讀書與運動之間的張弛有度。

讀書多了,內心充實、精神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

運動久了,強健身心、精力充沛,能夠遇見全新的自己。

一定是體力的,而不是光坐著彈鋼琴。」

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性腺分泌激素,內分泌上來了,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上的問題。

如果之前已經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他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運動發洩一下。

每天保持一定時長的運動量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建議:

5~17歲兒童和青少年,每天平均至少進行6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的身體活動;

每週至少三天進行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放下手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運動教練」

總有些孩子天性文靜,不愛活動,這時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運動教練」。

我們社區有個女孩就不愛動,寒假期間更是宅在家裡看電視,媽媽每次催她跳繩都很難。

後來母女倆便訂了一個口頭協議:媽媽不玩手機了,女兒也不準看電視了,母女倆每天跳繩1000個,誰完不成,第二天運動量加倍。

原本千催萬催也不想運動的女孩,看媽媽每天率先完成1000個跳繩,自己也不好意思不跳了,每天寫完作業就去完成「跳繩作業」。

所以,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家長也要從自身做起。

愛運動的父母,才能養出不怕流汗的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少年時期積極參與體育專案的好處數不勝數,其中包括運動可以培養孩子這五個重要的特質: 能力、自信、人脈、品格、 同情心。

所以運動對於孩子,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運動也和讀書一樣,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重在一朝一夕間。

理想的人生,應該是讀書與運動之間的張弛有度。

讀書多了,內心充實、精神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

運動久了,強健身心、精力充沛,能夠遇見全新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