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哈佛科學家:一百億年前,宇宙中到處是生命

天朗氣清的夜晚, 當抬頭仰望那如璀璨鑽石般的繁星時, 相信不只就我一個人曾思考過:此時此刻, 那些星星上是否也有「人」在仰望星空呢?而他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慨呢?

其實普通人都能夠想到的問題, 科學家們當然也能也能夠想到。 在科學家們看來, 如果能夠確認宇宙中有除了人類之外的智慧生命, 那麼不僅解開了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 對文明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一件事情。

一直以來, 人類發展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沒有引導也沒有明確的方向, 而一旦確認其他文明的存在, 我們將擁有前進的方向, 發展速度也將會大幅度提高。

即便他們還沒有我們科技水準高, 但至少有了能夠相互交流的同伴, 這比自己閉門造車必然要強得多。

然而, 理想是豐滿的, 現實卻是骨感的, 壯美絢麗的宇宙是一片靜寂, 根本沒有任何外星文明活動的痕跡, 難道他們不存在嗎?用卡爾·薩根曾說過的一句話來回答:宇宙那麼大, 如果只有人類存在, 那真的是太浪費了。

所以, 目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 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極高, 人類和他們相遇其實只是時間問題。

宇宙最早的文明誕生於多少年前?

不過, 就算沒能在宇宙中發現他們的痕跡, 也能阻礙人類對他們的幻想。 在科幻作品中, 以外星人和外星文明作為線索或背景的比比皆是。

當我們沉浸於這些科幻作品誇張的腦洞、宏大的場景時, 一定有人心中會產生一個疑問:若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存在, 他們會比人類文明早誕生多久呢?要解開這個疑惑, 首先要知道宇宙恒星的發展歷程。

宇宙中最早文明出現時間

按照科學界公認結論, 宇宙誕生五億年之後, 第一代恒星在宇宙中悄然出現。 和現在大部分恒星不同的是, 一代恒星全都是質量非常高的藍巨星。

雖然有了恒星, 但此時的宇宙元素非常單一, 根本無法組形成固態行星, 更別提更加複雜精緻的生命了。

此外, 藍巨星壽命也非常「短暫」, 通常只有幾千萬年左右, 這也限制了複雜生命的出現與發展。

當第一代恒星消亡之後,得益於它們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各種元素,宇宙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二代恒星、行星在其殘骸中相繼出現,同時生命也有了出現的可能,因為組成生命的各種元素齊全了。

捋一下時間線,宇宙誕生後的五億年,第一批恒星出現,幾千萬年後第一批恒星消亡,二代恒星和行星開始出現。

如果人類的演化過程和地球的演化過程具有典型性,那麼宇宙中最早的外星文明應該會在50億年後達到人類當前水準,此時距離宇宙大爆炸只過去了55億年。

結合人類出現的時間,我們能夠得到結論:宇宙中最早的外星文明,理論上要比我們早出現80億年的時間。

領先我們80億年的文明會是什麼樣?恐怕任何腦洞都無法想像他們的存在,因為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於遙遠,畢竟人類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引導、沒有任何方向,並且發展時間僅僅不到1萬年的稚嫩文明。

宇宙最早生命出現的時間

文章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心中又會出現一個疑惑:在宇宙誕生幾億年後,就能夠出現生命了嗎?答案是肯定的,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100多億年前宇宙到處是生命痕跡,那時的宇宙才是真正的生命樂園。

哈佛大學天文學主任阿維·勒布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早期宇宙的宜居時代》的論文。沒錯,就是那個直到2021年還堅持認為奧陌陌是外星探測器的科學家。

他在論文中指出,從宇宙誕生後的1000萬年開始,一直到100億年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從100℃降至0℃,這使得行星無論距離恒星有多遠,其表面溫度都能夠讓液態水留存,表現出的都是宜居的性質。

阿維·勒布在進一步分析各種資料後提出,即便宇宙平均溫度降到0℃後的100億年前後,因為行星內部會輻射出熱量,星球仍然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宜居狀態,所以宇宙中最早的生命可能出現在100多億年前。

宇宙早期有行星嗎?

前文提到,在宇宙誕生前期,因為元素較為單一,只有氫和氧這兩種元素(還有極少量的鈹和鋰),所以根本無法形成固態行星。

但這僅僅是第一代恒星沒有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前,一旦它們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巖石行星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所以宇宙完全有可能在很早期就擁有了巖石行星。

這一結論帶來很多細思極恐的可能

既然宇宙中的生命最早出現在100億年前,而最古老的文明出現在80億年前,為什麼沒能在宇宙中發現他們存在的痕跡呢?

要知道,即便宇宙中的距離尺度是文明擴張的最大阻礙,但在體量更加龐大的時間尺度下,肯定早已經能夠克服距離的阻礙,實現對某個大星系的統治。

畢竟按照馮諾依曼機器的猜想,只要能製造出一種能夠自我創造的機器人,那麼完全能夠在一億年內實現對銀河系的全覆蓋。

所以,如果阿維·勒布的觀點沒有問題,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能夠解釋這種詭異的現實情況。

第一種可能,他們還沒有到達銀河系及其周邊星系,所以我們沒有發現他們的痕跡。

第二種可能,他們早已經實現對了銀河系的殖民統治,只是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其中,早已把一些「不尋常」當做了「尋常」,所以沒有發現他們的痕跡。

其實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我們肯定不希望是第二種可能是真的,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渾渾噩噩的,也沒有人願意當一個自我麻痹的小丑。

當第一代恒星消亡之後,得益於它們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各種元素,宇宙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二代恒星、行星在其殘骸中相繼出現,同時生命也有了出現的可能,因為組成生命的各種元素齊全了。

捋一下時間線,宇宙誕生後的五億年,第一批恒星出現,幾千萬年後第一批恒星消亡,二代恒星和行星開始出現。

如果人類的演化過程和地球的演化過程具有典型性,那麼宇宙中最早的外星文明應該會在50億年後達到人類當前水準,此時距離宇宙大爆炸只過去了55億年。

結合人類出現的時間,我們能夠得到結論:宇宙中最早的外星文明,理論上要比我們早出現80億年的時間。

領先我們80億年的文明會是什麼樣?恐怕任何腦洞都無法想像他們的存在,因為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於遙遠,畢竟人類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引導、沒有任何方向,並且發展時間僅僅不到1萬年的稚嫩文明。

宇宙最早生命出現的時間

文章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心中又會出現一個疑惑:在宇宙誕生幾億年後,就能夠出現生命了嗎?答案是肯定的,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100多億年前宇宙到處是生命痕跡,那時的宇宙才是真正的生命樂園。

哈佛大學天文學主任阿維·勒布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早期宇宙的宜居時代》的論文。沒錯,就是那個直到2021年還堅持認為奧陌陌是外星探測器的科學家。

他在論文中指出,從宇宙誕生後的1000萬年開始,一直到100億年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從100℃降至0℃,這使得行星無論距離恒星有多遠,其表面溫度都能夠讓液態水留存,表現出的都是宜居的性質。

阿維·勒布在進一步分析各種資料後提出,即便宇宙平均溫度降到0℃後的100億年前後,因為行星內部會輻射出熱量,星球仍然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宜居狀態,所以宇宙中最早的生命可能出現在100多億年前。

宇宙早期有行星嗎?

前文提到,在宇宙誕生前期,因為元素較為單一,只有氫和氧這兩種元素(還有極少量的鈹和鋰),所以根本無法形成固態行星。

但這僅僅是第一代恒星沒有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前,一旦它們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巖石行星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所以宇宙完全有可能在很早期就擁有了巖石行星。

這一結論帶來很多細思極恐的可能

既然宇宙中的生命最早出現在100億年前,而最古老的文明出現在80億年前,為什麼沒能在宇宙中發現他們存在的痕跡呢?

要知道,即便宇宙中的距離尺度是文明擴張的最大阻礙,但在體量更加龐大的時間尺度下,肯定早已經能夠克服距離的阻礙,實現對某個大星系的統治。

畢竟按照馮諾依曼機器的猜想,只要能製造出一種能夠自我創造的機器人,那麼完全能夠在一億年內實現對銀河系的全覆蓋。

所以,如果阿維·勒布的觀點沒有問題,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能夠解釋這種詭異的現實情況。

第一種可能,他們還沒有到達銀河系及其周邊星系,所以我們沒有發現他們的痕跡。

第二種可能,他們早已經實現對了銀河系的殖民統治,只是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其中,早已把一些「不尋常」當做了「尋常」,所以沒有發現他們的痕跡。

其實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我們肯定不希望是第二種可能是真的,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渾渾噩噩的,也沒有人願意當一個自我麻痹的小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