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週刊:孩子被欺負,教會孩子這5件事比叫他“你也打他”更有效

不少父母在孩子進入幼稚園之後會發現, 由於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再限於家長和老師的視野範圍之內, 自己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負的現象時有發生。 有時候可能因為爭搶玩具時發生衝突, 被同學臉上抓破皮, 也或是因為排隊玩遊戲時意見不合互相推搡就把額頭撞了個大包。

其實孩子在遭人欺負時, 不敢反擊或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其中有天生的性格原因, 也有後天教育不足的因素存在。

這個時候, 大人不能僅僅教會孩子一句:“Ta要是打你了, 你就打回去啊”就草草了事。

因為在孩子漫長的人生道路上, 這些不公平待遇跟那些友善的幫助和鼓勵一樣, 都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養料。 大人無法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 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這也是成長必經的痛苦之一。

父母都教育孩子從小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但是有素質不等於好欺負, 父母教會孩子這5件事, 遠比被欺負時“你也打他”更有效——

1.教會孩子說“你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就要告訴老師找你家長了!”

比起打回去, 這種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繼續使用暴力行為。

孩子年紀小, 做很多事情是不會考慮後果的。 這句話會讓打人的孩子知道, 如果他還繼續欺負別人, 後果會怎樣。

所以比起單單讓孩子打回去以牙還牙的做法,

當孩子大聲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更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師注意。 如果老師詢問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別的孩子也可以作證是誰先動手, 這樣能夠讓老師事後更容易瞭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2.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很多父母不願孩子受欺負, 常主動替孩子“伸張正義”。 這種“直接插手”的態度, 容易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性, 同時催生孩子的自卑情緒。

孩子之間普通無心的打鬧, 大人適當給予建議就可以, 更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事態嚴重, 家長在安慰孩子的同時更應該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

假如孩子請求幫助, 一定毫無保留伸出援手。 但要注意以自我保護為主,

任何時候, 和別人家孩子直接有肢體接觸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很可能讓情勢變得更惡劣。

3.帶孩子鍛煉身體

一般情況下, 體質偏弱的孩子遇事容易“退縮”, 也更容易成為受欺負的對象。 身體強健的孩子, 在社交中具備天然優勢。

除了鍛煉身體, 父母平時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 , 讓孩子扮演英雄人物, 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4.讓孩子結交一兩個好朋友

“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這句話不是僅僅適用于成人。 孩子在學校有朋友, 就不存在被孤立的可能。 而且有朋友的孩子, 也會比較有底氣。 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較害羞, 那家長就可以發揮作用, 幫助孩子在同伴小朋友中找一兩個“鐵哥兒們”、“好閨蜜”。

而且社交互動能力高的孩子,

在集體中被欺負的概率會大大減少, 也更善於在一次次互動體驗中提高應對能力。

5.父母一定要支持、相信孩子

當孩子受欺負了勇敢反擊的時候, 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肯定支持, 但是前提是孩子的確是被欺負了正常反擊。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動手就批評了孩子, 或者支持的不那麼果斷, 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這次做錯了, 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就不敢再去反抗。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敢於拒絕自己不想要的, 敢於爭取自己希望的。

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 當孩子被欺負時,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容納和消化那些讓他們感到不愉快的事。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 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這一點,

父母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明白。

觀點解析: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 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 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 只習慣於使用獎勵, 從來不懲罰孩子, 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孩子如果犯了錯誤, 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 懲罰並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 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 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相反, 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或時間濫用獎勵, 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畫, 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 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 "如果你不往牆上畫, 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 "顯然, 這種方 法會縱容孩子今後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詳情流覽華幼微官網:

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詳情流覽華幼微官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