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星座生肖»正文

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不孝父母,拜神無益。

道經言, 父母之身即天尊之身, 《太上靈寶淨明洞神上品經》卷上《入道真品篇》說:「唯知忠孝, 可以學道」;「人之初生, 父母遺體, 知其所養, 知其所貴, 知其所事。 父母之身, 天尊之身, 能事父母, 天尊降靈。 」

想想父母未生我們以前, 我們本什麼也沒有。 落生以後, 只是赤條條的光淨身, 連一根線也沒帶來。 父母也不嫌我窮, 也不是因為兒對父母很好, 確是歡喜之至, 對我這樣真誠, 毫無貪圖心, 可說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我們長大成人, 嫌父母窮, 沒給他置下房子地。 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 怎麼也能長大成人, 沒受著饑餓呢?懷抱三年擦屎刮尿,

父母也不嫌我髒。 父母老了, 吐痰流涕, 你嫌他髒, 對嗎?

小孩若是哭一聲, 父母會察顏觀色, 說我的孩子餓了, 或者是冷了, 趕快給他奶吃。 抱在懷中暖暖, 給他穿上點衣服, 不轉眼珠地瞅著, 恐怕小孩受屈。 兒子大了, 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 父母告訴的話, 當了耳旁風, 說的遍數多了, 還起厭煩心, 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 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 懷胎十月, 提心吊膽, 惟恐傷著兒胎。 兒子降生之時, 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 兒子的生日, 俗雲『母難之日』, 此之謂也。 降生以後, 吃母親的奶, 就是喝母親的血。 經過乳哺三年, 父母的心血, 不知費盡多少, 方才長大。 稍有知識, 便不聽父母的話, 對嗎?到了六、七歲時, 送到學校裡讀書,

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 及至年將弱冠, 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 心力用盡, 只累得耳聾眼花, 牙也掉了, 腿疼腰彎, 行動不便。 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 父母對待兒女, 處處都拿出了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 人子若想盡孝, 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

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 亦難報父母之恩於萬一, 況黃泉路上無老少, 老人的壽限, 和自己的壽數, 難以確定。

老人在世還有幾年?即能盡孝, 又能盡幾年? 語雲:『樹欲靜而風不停, 子欲養而親不待』。 想到這裡, 真令人心酸落淚。

既然明白了孝道, 當拿出良心, 去找父母的心, 及時盡孝, 以補已往不孝之罪。 在父母已去世的, 趕快補行孝道, 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 所愛之物, 我當愛之敬之, 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

推行大孝, 孝於天下, 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 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 孝於萬古, 立身行道, 揚名顯親, 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 留孝名於青史, 遺孝風以化人, 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圓滿處,

便能救國救世界, 就是由小孝擴充到大孝, 近孝推及到遠孝。 將身化行全球, 歐美的老人, 得享有子之樂, 中國的父母, 全得歡喜之心, 那才算以孝治天下, 達到孝道圓滿的目的呢。

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福田, 不孝父母, 學道或行作一切功德, 皆無意義。

時代變遷, 西風東漸, 國人昔日三代同堂, 含貽弄孫景象已不多見, 且現代人崇尚自由, 不喜與父母同住。 由於父母過度關心, 成為子女精神負擔, 造成社會更多的孤獨老人, 生活無人料理, 病苦無人照顧。 有些與父母同住者, 由於父母久病臥床, 也成為久病床前無孝子。 甚至更嚴重者, 有的不順己意, 就忤逆父母, 惡罵、毆打、甚至殺害父母, 違背倫理, 造下無間大罪。

在世為人兇暴、不孝父母、欺侮良善、不敬師長, 必定常逢惡疾、衰惱、惡事, 災難纏身。 這時再四處求神、逢廟必拜, 從南到北, 日日月月, 年初至年尾, 殺雞宰羊, 奉上豐富甘美飲食、牲醴求諸魍魎, 祭拜諸天鬼神, 以求福報終不可能得福。 所謂日月禱祀如山, 怎奈罪如江海, 殺生求福, 去福遠矣!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美德的偉大民族,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社會傳統,構成了五千年文明的主體結構。而道教是根植於中華沃土上的一個民族宗教,故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和道德理念也都在道教的經典中傳承、體現,而忠孝更是道教教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天上沒有不孝的神仙,所謂先修人道,其核心就是要踐行孝道,以達至真忠至孝。葛洪在其著《抱樸子內篇》中則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全真《虛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說:「仙經萬卷,忠孝為先。」類似的經戒言論和真仙操行在道教中不勝枚舉。由此可知,道教對忠孝倫常之道不僅非常重視,而且視之為修學仙道的基礎。

《淨明正印篇》亦說:「真人非難學,學之先以孝。孝弟非難行,順事父母心,父母本天尊,汝其悟於心。」強調的是唯知忠孝,唯行忠孝,順事父母,方可以學道,方可能通靈,方可能登真,因為父母之身也是天尊之身。故而《太上靈寶首入淨明四規明鑒經》明其章本曰:「學道以致仙,仙非難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並說:「孝弟道之本,固非強而為得,孝弟推之忠,故積而成行,行備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學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曰:「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榮尊之門也;師者,智之所出,不窮之業也。此三者,道德之門戶也。」《太平經》又曰:「人生之時,為之當孝;為弟子當順,孝忠順不離其身,然後死魂神精不見對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教在開始就十分注重人性的規范和人格的培養。 古人言: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何況人乎?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沒有父母,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父母在漫長的歲月中含辛茹苦地將自己撫養成人,作為晚輩的自己理所應當地要為年邁的老人敬孝,故「孝」被人們稱之為「人倫公理」,同時也是最基本的人道。

試問,如一個連生己養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那麼他還能真正地愛誰?孝誰?尊敬誰呢?孝心也是一種互利的榜樣行為,你在對父母孝敬的投入中,同時還會獲得從晚輩那裡在將來得到的收穫,並起到傳承的作用。

道教裝束中的蓄髮,和道士出家後依然沿用的姓名,這也都是敬孝父母的表現形式。《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而《說文解字》中釋「發」字為根也,意為不可忘根。常言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句話除顯示一個人的氣節之外,更多的含意是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宗。

「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

一者、顏色端正。

二者、氣力豐強。

三者、安穩無病。

四者、健康長壽,不逢災難。

古人雲:「孝為百善之首。」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又雲:「不孝父母,拜神無益。」不孝父母,學道或行作一切功德,皆無意義。

去福遠矣!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美德的偉大民族,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社會傳統,構成了五千年文明的主體結構。而道教是根植於中華沃土上的一個民族宗教,故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和道德理念也都在道教的經典中傳承、體現,而忠孝更是道教教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天上沒有不孝的神仙,所謂先修人道,其核心就是要踐行孝道,以達至真忠至孝。葛洪在其著《抱樸子內篇》中則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全真《虛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說:「仙經萬卷,忠孝為先。」類似的經戒言論和真仙操行在道教中不勝枚舉。由此可知,道教對忠孝倫常之道不僅非常重視,而且視之為修學仙道的基礎。

《淨明正印篇》亦說:「真人非難學,學之先以孝。孝弟非難行,順事父母心,父母本天尊,汝其悟於心。」強調的是唯知忠孝,唯行忠孝,順事父母,方可以學道,方可能通靈,方可能登真,因為父母之身也是天尊之身。故而《太上靈寶首入淨明四規明鑒經》明其章本曰:「學道以致仙,仙非難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並說:「孝弟道之本,固非強而為得,孝弟推之忠,故積而成行,行備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學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曰:「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榮尊之門也;師者,智之所出,不窮之業也。此三者,道德之門戶也。」《太平經》又曰:「人生之時,為之當孝;為弟子當順,孝忠順不離其身,然後死魂神精不見對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教在開始就十分注重人性的規范和人格的培養。 古人言: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何況人乎?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沒有父母,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父母在漫長的歲月中含辛茹苦地將自己撫養成人,作為晚輩的自己理所應當地要為年邁的老人敬孝,故「孝」被人們稱之為「人倫公理」,同時也是最基本的人道。

試問,如一個連生己養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那麼他還能真正地愛誰?孝誰?尊敬誰呢?孝心也是一種互利的榜樣行為,你在對父母孝敬的投入中,同時還會獲得從晚輩那裡在將來得到的收穫,並起到傳承的作用。

道教裝束中的蓄髮,和道士出家後依然沿用的姓名,這也都是敬孝父母的表現形式。《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而《說文解字》中釋「發」字為根也,意為不可忘根。常言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句話除顯示一個人的氣節之外,更多的含意是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宗。

「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

一者、顏色端正。

二者、氣力豐強。

三者、安穩無病。

四者、健康長壽,不逢災難。

古人雲:「孝為百善之首。」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又雲:「不孝父母,拜神無益。」不孝父母,學道或行作一切功德,皆無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