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吃發霉水果罹肝癌?營養師揭祕選購及食用水果的3個原則

近日新聞報導中國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 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 食用好的部位, 結果雙雙罹患肝癌。 對此營養師表示, 長期攝取黃麴毒素是可能提升罹患肝癌的機率, 不過黃麴毒素比較可能污染大麥、小麥、花生、花生粉、豆類等食物, 在水果中很少見。 雖然水果較少被黃麴毒素污染, 不過仍應注意農藥含量、表皮完整性及保存方式, 避免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

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說, 最近傳聞一對年輕夫妻因為節儉, 長期將腐爛水果切除壞調部分後吃, 結果竟因黃麴毒素感染肝癌。

她說, 長期攝取黃麴毒素有可能增加罹患肝癌機率, 不過黃麴毒素比較可能汙染在大麥、小麥、花生、花生粉、豆類等食物中, 在水果中很少見。 反而應注意農藥含量、表皮完整性及保存方式。

水果可提供人類許多營養素如:膳食纖維、鎂、鉀、植物多酚、有機酸、維生素C等。

臺灣氣候潮濕, 不容易儲藏水果或是水果本身的特性容易腐壞, 因此在保存水果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食物的保鮮以及衛生安全。

有民眾認為水果在冰箱保存就不會壞, 黃淑敏說, 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合放冰箱保存。 她解釋, 水果可分成更性及非更性水果種類。 更性水果是指水果由未熟至成熟過程中, 顏色、香味及組織會產生明顯變化, 更性水果本身含有植物乙烯, 有催熟的作用, 例如香蕉、蘋果、芒果、木瓜、釋迦等。 一旦過熟之後容易腐壞。 不是放置冰箱就能保鮮。

非更性水果則是相反, 本身植物乙烯含量少, 必在水果成熟才能採收, 如:葡萄、柳丁、橘子、鳳梨等。 水果本身含有許多水溶性營養素, 容易在切開的同時隨著切口而營養素流失,

因此建議, 水果應該是要吃的時候再削皮裁切, 避免營養素流失。 若是水果表皮不完整, 為了食品安全著想, 不建議食用。 營養師也提醒民眾選購及食用水果的原則:

1. 由外觀分辨:包括色澤明亮、形狀飽滿且具有重量感, 且外觀沒有腐壞、碰傷或是蟲咬過的痕跡。

2. 由香氣判斷:水果熟成之後會自然散發出水果原有的香氣。 若是香氣帶有酸味, 則可能是過熟發酵, 不建議採購。

3.由觸碰來分辨:在選購時可經由老闆的同意, 適度的拿起水果輕輕觸碰, 可由觸碰中感覺質地是否適當, 作為成熟的判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