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孩子會叫不動喊不動?多半是父母的方式不對(附不同年齡小孩的教養小技巧)

近來閨蜜總是抱怨自家孩子脾氣倔得很, 自己喊都喊不動。 晚飯的時候, 閨蜜看見孩子把玩具丟的滿客廳都是, 而且也沒有打算收拾下, 於是閨密便命令孩子趕緊把玩具收拾起來。 可是孩子對於閨密的命令並沒有馬上「執行」, 反而一動不動地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

閨蜜知道自己的話已經被孩子聽到了, 但是孩子卻拒不配合, 這讓閨蜜感到很生氣。 於是閨密又重複了一遍, 結果換來的還是孩子的「無動於衷」。

「如果你再不趕緊收拾起來, 以後你就別玩玩具了!」閨蜜給孩子下了最後通牒。 這時候孩子終於意識到媽媽是真的生氣了,

可是孩子也並沒有因此而乖乖聽話, 反而哭鬧了起來。 這讓閨蜜著實感到頭疼。

01為什麼孩子會叫不動喊不動?

1.父母引導的方式不對

當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如自己所想做出一些行為配合時, 父母們有必要採取一種恰當的引導方式。

僅僅依靠著催促或者是下命令的方式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對於激發孩子的行動力並沒有那麼有效。 尤其是當父母的道理不被孩子所接受時, 孩子自然也就不會乖乖聽話。

2.孩子自身的叛逆情緒

在孩子三歲以後便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獨立意識的萌發讓他們開始更加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這時候他們身上的叛逆情緒較為明顯。 此時父母們也會發現處於叛逆期的孩子, 對於父母的命令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反抗情緒, 這使得他們不再以完成父母的指令為樂。

孩子在不同時期會在行為表達上有不同的表現, 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話, 那麼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3.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

很多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 習慣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這就無意間給予了孩子一種高要求。 孩子面對高要求會有一定的畏難情緒, 自然在行動力上會有所妨礙, 而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自然會認為這是孩子不懂事的表現。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所能夠承受的范圍, 這種強加的思想意識會讓孩子產生明顯的抵觸情緒。 如果家長按年齡段教育孩子, 就會更有效。

02下面是不同年齡小孩的教養小技巧, 快點學起來吧。

1-2歲的小孩, 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一到兩歲的小孩叫不動呢?原因是自我中心時期——寶寶專注於自我探索, 因為太專注了, 所以「聽不到」父母說話。

舉一個例子:一位一歲半的寶寶, 她坐在嬰兒椅子上用手抓食物, 飯菜都灑到了椅子和地面上, 她的衣服和臉上都沾滿了飯菜, 媽媽對她說:「不能用手直接抓食物, 要用勺子!」但是她不聽, 繼續沉浸在她的「飯菜遊戲」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一個研究證明:當大人越愛乾淨,

寶寶越不聽;大人越規定, 寶寶越不理。 那是因為他們太專注於對世界的探索了。

教養方式: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放手讓寶寶探索。 吃飯的時候, 「弄髒」的是小事, 但是卻促進了寶寶對世界的理解, 而且有助於他們的手和眼睛以及大腦的共同協調工作。 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下, 放手讓寶寶探索吧。

當我們需要寶寶聽, 怎麼辦呢?採用誇張的語調, 引起寶寶的注意:「哇, 寶寶, 你好認真呢, 讓媽媽幫你擦擦小手吧。 」

3-4歲的小孩, 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三到四歲的小孩叫不動呢?原因是, 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發展, 他們想要被尊重, 而不想被命令, 從而帶來了他們的執拗行為。

舉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對她三歲的兒子說:「小朋友, 把玩具收起來!」

結果,3分鐘後,小孩沒動。媽媽提高了語調:「我叫你收玩具,沒聽到嗎?」

可是,再過三分鐘後,小孩還是沒收!這時媽媽快被氣崩潰了。

那是因為:一直吼——一直沒用!

教養方式:父母對小孩應該有清晰的行為約定。例如,小孩1分鐘內要收好玩具,否則它/它們就會被放進「冷藏櫃」(小孩拿不到的玩具箱子),或者它就會成為別人的玩具。一般來說,明確了孩子要承擔的後果,孩子下一次就會長記性。

會不會有什麼負面後果?有人說,這是父母對小孩的恐嚇。我們可以假設一下,一位成年人在一個公司裡面上班,如果沒有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任務。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會收到領導的警告,「你如果這個月之內完成不了這個項目,你的職位就會被別人替代。」很多人說,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卻反對這樣的原則使用在家庭中呢?這就是「契約意識」。當然,父母們可以提前把這個約定告訴小孩。

我想起了一個教養小故事。有一位媽媽對四歲的小孩說:「媽媽現在和你有一個小約定,以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你必須收好你的玩具,否則你的玩具就會被收到閣樓上的小箱子裡面。你下一次就不能玩了,等你哪一天表現良好,玩具才會被釋放。」小孩聽從了這個約定,當天晚上睡覺之前,就把玩具收得整整齊齊的。

在這樣的溝通過程中,有一個小原則:與小孩溝通,情緒要平靜,不要有太多負面情緒。

5-6歲的小孩,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五到六歲的小孩叫不動呢?在這個年齡階段中,小朋友的自主意識發展得更成熟,還開始挑戰父母的底線,他們想「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想知道,他們哪些行為會被父母接納,而哪一些不會被接納,從而最終形成他們自己的一套行為方式。

在那些管教小孩沒原則的家庭裡,小孩越叫越不動。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孩看電視,原先與媽媽約好了看半個小時,小孩看著看著,後來因為電視太精彩了,就懇求他的媽媽:「再讓我看多一會嘛!」這個媽媽經受不住小孩的懇求就退讓:「好吧,你再看一會。」孩子下一次就會知道怎麼應對大人的原則,結果便是——管不動小孩了。

教養方式:我們既要尊重小孩,懂得傾聽小孩的意見,還要堅定教養原則。說好的原則不能輕易更改,否則對小孩就沒有原則了。最終,父母便在教養的「漩渦裡」越陷越深。

7-8歲的小孩,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七到八歲的小孩叫不動呢?缺乏動機,很多常見的原因有:「我沒好處」;「我還有更好玩或高動機的事情」;「我不知道那個事情到底有什麼用」……

舉一個例子,有一位七歲的小男孩放學了好長一段時間,只是坐在書桌前發呆或者玩玩具,要不就是吃零食。他的爸爸對他說「趕緊寫作業。」他嘴巴裡說「好」,但就是沒有行動。

很多時候,學習對一個小孩來說,只是老師和家長要求他們這樣做,我們絲毫看不到小孩的興趣,小孩不想做就會拖拉,拖拉了就會成績差。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小孩也老是「叫不動」,那麼趕緊把上面的教養小技巧學起來吧,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就像走對了路,就找到了方向;用對了方法,就沒有教養煩惱!

把玩具收起來!」

結果,3分鐘後,小孩沒動。媽媽提高了語調:「我叫你收玩具,沒聽到嗎?」

可是,再過三分鐘後,小孩還是沒收!這時媽媽快被氣崩潰了。

那是因為:一直吼——一直沒用!

教養方式:父母對小孩應該有清晰的行為約定。例如,小孩1分鐘內要收好玩具,否則它/它們就會被放進「冷藏櫃」(小孩拿不到的玩具箱子),或者它就會成為別人的玩具。一般來說,明確了孩子要承擔的後果,孩子下一次就會長記性。

會不會有什麼負面後果?有人說,這是父母對小孩的恐嚇。我們可以假設一下,一位成年人在一個公司裡面上班,如果沒有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任務。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會收到領導的警告,「你如果這個月之內完成不了這個項目,你的職位就會被別人替代。」很多人說,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卻反對這樣的原則使用在家庭中呢?這就是「契約意識」。當然,父母們可以提前把這個約定告訴小孩。

我想起了一個教養小故事。有一位媽媽對四歲的小孩說:「媽媽現在和你有一個小約定,以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你必須收好你的玩具,否則你的玩具就會被收到閣樓上的小箱子裡面。你下一次就不能玩了,等你哪一天表現良好,玩具才會被釋放。」小孩聽從了這個約定,當天晚上睡覺之前,就把玩具收得整整齊齊的。

在這樣的溝通過程中,有一個小原則:與小孩溝通,情緒要平靜,不要有太多負面情緒。

5-6歲的小孩,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五到六歲的小孩叫不動呢?在這個年齡階段中,小朋友的自主意識發展得更成熟,還開始挑戰父母的底線,他們想「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想知道,他們哪些行為會被父母接納,而哪一些不會被接納,從而最終形成他們自己的一套行為方式。

在那些管教小孩沒原則的家庭裡,小孩越叫越不動。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孩看電視,原先與媽媽約好了看半個小時,小孩看著看著,後來因為電視太精彩了,就懇求他的媽媽:「再讓我看多一會嘛!」這個媽媽經受不住小孩的懇求就退讓:「好吧,你再看一會。」孩子下一次就會知道怎麼應對大人的原則,結果便是——管不動小孩了。

教養方式:我們既要尊重小孩,懂得傾聽小孩的意見,還要堅定教養原則。說好的原則不能輕易更改,否則對小孩就沒有原則了。最終,父母便在教養的「漩渦裡」越陷越深。

7-8歲的小孩,父母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七到八歲的小孩叫不動呢?缺乏動機,很多常見的原因有:「我沒好處」;「我還有更好玩或高動機的事情」;「我不知道那個事情到底有什麼用」……

舉一個例子,有一位七歲的小男孩放學了好長一段時間,只是坐在書桌前發呆或者玩玩具,要不就是吃零食。他的爸爸對他說「趕緊寫作業。」他嘴巴裡說「好」,但就是沒有行動。

很多時候,學習對一個小孩來說,只是老師和家長要求他們這樣做,我們絲毫看不到小孩的興趣,小孩不想做就會拖拉,拖拉了就會成績差。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你家小孩也老是「叫不動」,那麼趕緊把上面的教養小技巧學起來吧,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就像走對了路,就找到了方向;用對了方法,就沒有教養煩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