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民銀智庫國別報告系列:泰國國家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分析


泰國國家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分析

(民銀智庫宏觀經濟研究團隊:黃劍輝、王靜文、應習文、任亮、孫瑩、張雨陶、袁雅珵)

一、泰國概況

1. 基本情況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 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 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 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 與馬來西亞相接, 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屬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 年均氣溫24-30℃。 泰國國境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 從地形上劃分為四個自然區域:北部山區叢林、中部平原的廣闊稻田、東北部高原的半乾旱農田,

以及南部半島的熱帶島嶼和較長的海岸線。 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 共有77個府, 府下設縣、區、村。

泰國歷史悠久, 泰國政府很重視維護本民族的文化。 泰國文化一般分三種, 即語言文化、宮廷文化和傳統文化。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 95%的人信奉佛教, 泰國的禮儀都沿用佛教的禮儀。 泰國被譽為“微笑之國”, 佛教的寬容祥和塑造了泰國人的性格。 截至2016年底, 泰國人口為6450萬, 與我國湖南省總人口接近。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 泰族為主要民族, 占人口總數的40%, 其餘為華族、馬來族、高棉族、以及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 泰族人曾稱“暹羅人”, 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民族, 和中國的傣族、壯族族源相近。

泰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國家立法議會負責制定法律, 行使國會和上、下兩院職權, 現任立法議會主席蓬佩。 二戰後軍人集團長期把持政權, 政府一度更迭頻繁。 2014年8月21日, 立法議會選舉“國家維穩團”主席、陸軍司令巴育為新總理。

泰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重視周邊外交, 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係, 維持大國平衡。 泰國是東盟成員國, 與除菲律賓外的其他8個東盟成員國建立了內閣聯席會議機制。 倡建泰、老、柬、緬、越五國經濟合作戰略(ACEMC), 推動泰馬、泰緬、泰老邊境經濟區發展。 泰國積極參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發起並推動亞洲合作對話(ACD)機制, 積極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世界貿易組織(WTO)、東盟地區論壇(ARF)和博鼇亞洲論壇 (BFA)等國際組織活動。

積極發展與穆斯林國家關係。

泰國自然資源豐富, 主要有鉀鹽、錫、褐煤、油葉岩、天然氣, 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

2.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泰國經濟發展保持中等速度。 2008-2016年泰國平均經濟增速為2.9%。 在私人消費需求旺盛的帶動下, 2012年泰國經濟增速曾達到6.5%。 但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 泰國經濟顯現衰退苗頭, 全年GDP增長2.9%。 2014年泰國經濟增速下降至0.9%, 2015年回升至2.8%, 2016年進一步回升至3.2%, 2017年三季度回升至4.25%。

貨幣金融方面, 利率水準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性。 縱觀2000到2016年泰國政策基準利率的走勢, 最高為2006年6月的5%, 最低為2009年4月的1.25%。 2009年以來, 為促進泰國經濟增長, 泰國貨幣政策委員會採取較寬鬆的利率政策, 目前政策基準利率維持在1.5%。

泰國當前通脹率處於較低水準, 經濟復蘇遲緩, 財政部多次公開施壓希望央行降息以配合政府經濟政策的實施, 因此泰國未來仍存在一定的降息可能性。

財政收支方面, 財政支出受政治影響較大, 赤字持續上升。 泰國政府利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大量的財政支出使財政赤字呈現上升趨勢。 2016年, 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已上升至21.4%, 財政赤字達到2.1%。

貿易及國際收支方面, 經常帳戶盈餘擴大。 隨著泰國政局趨於穩定, 旅遊收入得以恢復, 出口貿易也得以改善, 從2014年至2016年, 泰國經常帳戶順差不斷擴大。 2016年泰國經常項目盈餘464億美元, 資本專案收支相抵, 金融專案赤字248億, 國際收支總體盈餘128.44億美元。

產業結構方面,

泰國屬外向型經濟, 依賴美、日、中等外部市場,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 農產品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20世紀80年代, 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 產業結構變化明顯。 2016年泰國GDP構成中, 農業占8.9%, 工業占35.9 %, 服務業占55.3 %。

3. 政策環境

貨幣政策方面, 泰國貨幣政策由貨幣政策委員會制訂。 泰國自2015年4月29日以來一直維持1.5%的政策性年利率。 2017年7月6日, 泰國中央銀行國家貨幣政策委員會宣佈繼續維持政策性年利率1.50%的水準不變。 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 國家經濟復蘇好轉勢頭持續, 其中又以出口不斷好轉和增長勢頭最為明顯, 同時國內需求逐步穩定好轉和增長, 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促使經濟保持增長趨勢。

財政政策方面, 目前泰國政府實行寬鬆的財政政策。  內閣在2017年9月的一次例會上討論並批准通過了啟動2018年財政預算支取加速措施的方案,旨在更高效地實現財政預算有效利用,進而為經濟成長注入更多的動力。泰國政府編制的2018年全年財政預算總金額約為2.9萬億泰銖,其中包括 4500億泰銖的赤字額。

4. 評級概況

2017年科法斯對泰國的國家風險評級為A4,營商環境評級為A4。標普、惠譽及穆迪認為泰國主權信用風險中等偏低,未來展望為穩定。中信保對泰國國家風險的評定為中等,未來風險展望為穩定。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對190個國家及地區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排名,泰國排名第26 位,比上年上升20位。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泰國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在138個國家中排名第34位。

5.與我國經貿合作關係

中國是泰國最大交易夥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四大交易夥伴。1985年兩國成立部長級經貿聯委會。2003年6月升格為副總理級,迄今已舉行五次會議。2004年7月,吳儀副總理與差瓦利副總理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首次會議。2016年12月,王勇國務委員同泰國副總理頌奇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第五次會議。

隨著中泰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並不斷深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推進的大背景下,兩國經貿合作已進入歷史最好時期。中國企業在泰投資品質穩步提升,經濟影響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泰投資建廠,一批大型項目相繼投產。中泰之間的投資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泰國政治局勢目前總體保持平穩,政府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同時,泰國政府大力推進吸引外資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出新的經濟政策和舉措,並積極開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泰國的發展規劃及戰略與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戰略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資企業在泰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二、中資工商企業在泰國的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

自2010年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來,中國在泰國的投資穩步增長。

1. 中資企業的投資機遇

近年來,泰國政府相繼推出泰國4.0、數字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等發展戰略,聚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以創新驅動為主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同“一帶一路”發展理念、方式和目標高度契合。泰國總理巴育表示,泰國歡迎並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等重大合作倡議,推進鐵路、農業、旅遊等各領域合作,促進人員往來,增進傳統友誼。

2016年12月,中泰經貿聯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一致同意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泰國4.0戰略基礎上,將基礎設施、產業集群、電子資訊通信技術、數位經濟、科技和能源列為未來五年雙方經貿合作重點領域,雙方在發展戰略和政策理念上實現全面對接。未來,“一帶一路”將給兩國企業合作帶來更多機遇,給兩國民眾帶來更多實惠,也將推動中泰各領域務實合作提質升級。

2. 中資企業的面臨的風險分析

政治風險方面,泰國2017年憲法頒佈後,政黨權利和生存空間遭到極大壓縮,泰國政黨和政治團體與軍人集團的博弈隨之展開,未來可能出現大型政治集會和示威遊行,從而影響到泰國社會穩定。宗教矛盾也是泰國社會安定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佛教中法宗派與大宗派、挺法身寺派和倒法身寺派的矛盾仍然存在,並不斷激化。因此,中國企業在對泰國進行投資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泰國的政治風險。

安全風險方面,泰國市場對外開放較早、法律法規相對健全,絕大多數在泰國的中資企業能夠做到遵紀守法、規範經營,與當地各方面機構和人員建立起比較和諧的社會關係,總體不存在大的風險。但近幾年,伴隨中國對泰投資的飛速增長及企業數量的急劇增加,泰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對中國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一些誇大渲染甚至不實報導偶有露頭,對中資企業和中國國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中資企業在環保、競爭方式以及擴張速度等方面與當地及其他國家投資企業偶爾爆發利益衝突。

市場風險方面,泰國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一方面,泰國企業自身投資能力較好,另一方面,在泰國的主要投資來自日本、美國、歐洲、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外資企業對赴泰國投資多數看好。傳統優勢的產業投資市場幾乎均已被先期投資者佔領,從市場佈局、資金實力、技術水準和國際投資經驗等方面看,都對我國企業的進入形成很大挑戰。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

目前,在泰國的中資銀行有有中國銀行曼谷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泰國)有限公司。工銀泰國是泰國機構數量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的中資銀行,持有泰國最高等級的本地銀行牌照。中銀泰國共在泰國設立了9個實體分支機搆和1個電子分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公司存款、貿易金融、外匯資金、公司貸款及人民業務綜合服務等以及個人存款、個人匯兌、銀行卡等業務。

1. 政策監管環境

泰國中央銀行主要負責監管國內的金融體系、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制定貨幣及匯率政策、發行貨幣等。泰國的商業銀行系統是泰國金融體系的支柱,提供現金管理、資金運營、投資、大中小企業業務、零售業務金融服務,還涵蓋證券、保險、租賃、租購、保理、基金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金融產品等全能金融服務,由泰國銀行(BOT)負責監管。2008年修訂《泰國銀行法》,賦予中央銀行更多獨立性,加強系統性風險控制。

外匯管理方面,泰國外匯管制法規定對所有居民持有的外匯在攜帶入泰國時沒有數量限制,但在帶入境後的7天內須出售或存入泰國的商業銀行。對投資者帶入泰國的外匯如投資基金、離岸貸款等沒有限制,但這些外匯需在收到或進人泰國7天內出售或兌換成泰銖,或存入一家授權銀行的外匯帳戶。外資公司向其海外總部匯出利潤將徵收10%的匯款稅,匯出款項的公司在匯款7天內須付清稅金。

2. 中資銀行的發展機遇

一是泰國政局相對穩定,營造了深度合作的良好外部環境。泰國政府穩定政局的一系列努力有所成效,2015年年底至今,泰國政治局勢保持相對穩定。這將為中泰深度合作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促進旅遊、商業和對外經貿關係正常、有序開展,帶動雙方經濟發展水準提升,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各領域資金需求將為兩國銀行業深度合作提供持續性發展動力。

二是泰國政府管制逐步放寬,法律和監管健全,強化合作內在基礎。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泰國政府適度放開管制,實行銀行市場化運作,提升經營管理水準,增強銀行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泰國銀行法律制度不斷放寬外國銀行管制標準。新制度旨在增強競爭力,提高泰國金融系統運作效率,為外國銀行在泰國經營創造更好的條件,將有效提升中泰雙方銀行業未來深度合作過程中的資訊溝通、共用和交叉核實,及時發現問題或不良發展趨勢,及時預警和懲戒,促進雙邊互設分行的合法、穩健經營。

三是持續增加的中資企業帶來商業良機。作為東盟的重要國家之一,泰國具有政治和經濟環境相對穩定、國內市場容量大、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成為中國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選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私營經濟主體的不斷壯大,使得國內企業赴泰投資的前景較為樂觀,進一步為中國銀行業拓展東南亞市場帶來商業良機。

3.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是中資銀行在泰國存貸款增長乏力,利潤率有待提高。近年來,中資銀行泰國分支機搆的存貸款總額均存在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2016年工行泰國分行客戶貸款同比下降4%,2015年同比下降7.5%;2016年存款額同比僅增長0.9%,2015年則同比下降7.7%。2016年中行泰國分行客戶貸款同比下降48%,存款額同比下降12%。中資銀行的境外存款業務增長速度普遍低於境外貸款業務增速,境外貸款業務存差較小,制約銀行利潤空間。

二是中資銀行多元化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中資銀行的境外業務以信貸業務為主,且多以“走出去”企業為主要客戶,業務單一化程度較高。而一些泰國本土銀行可為中資企業投資泰國提供完善服務,業務涵蓋行業調查、合作夥伴介紹、量身定制金融工具等全方位的服務,這對中資銀行的相同業務構成較大競爭。

四、對策建議

隨著中泰之間經濟金融聯繫的深化,我國企業、金融機構在與泰國加強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相關風險的防範。

1. 對政治風險做好預案

泰國總理巴育2017年10月稱,2018年政府會宣佈下一屆大選日期,不會有任何推遲。但對企業與前政府簽署的合同,新政府有可能不予認可,或取消專案或調整後重新招標,將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鑒於基礎設施專案大多投資大,建設週期長,因此在泰國局勢明朗前,中國企業應制定好市場開拓策略,做好防範風險的預案,並及時就局勢發展徵詢有關部門的意見。

2. 主動調整經營方式

泰國市場不同於一般的亞非拉市場,具有准高端市場的特點,中國企業可主動調整經營方式,如在電力工程等有一定收益保障的項目上,可探討以投資方式開展合作;在市場選擇上,可由施工向設計、諮詢等上游產業鏈拓展,帶動中國標準“走出去”,重點跟蹤超高層建築、大型橋樑、隧道等技術含量高、增值空間大的專案;在屬地化經營方面,可與本土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泰本土企業資訊靈通,人脈資源豐富,拿項目能力強,但也需要中國企業在技術、資質和資金上提供支持,雙方合作互補性強,是中國企業開拓泰國市場的重要管道。

3. 維護有序的市場競爭局面

隨著泰國市場的發展,以及中泰鐵路合作的開展,中國企業開拓市場的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準備進入市場。為避免市場開拓階段形成中國企業間直接競爭的局面,需要相關商會統一做好市場規劃和協調工作,引導中國企業有序參與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以維護好市場秩序,降低經營風險。

4. 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中國企業在泰國開展投資合作,不僅要努力發展業務,還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如關注業務發展帶來的資源、環境、勞工、安全以及社會治理等問題,以免引起當地居民的反感和抵制。同時要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強化基礎管理,尤其是在建築、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中的中資企業,一定要做好防範,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中國企業和工作人員,要知法守法,入鄉隨俗,不做違反當地法律和社會公德的事情,對民族形象、企業聲譽和品牌建設負責。

民銀智庫國別報告系列:

 內閣在2017年9月的一次例會上討論並批准通過了啟動2018年財政預算支取加速措施的方案,旨在更高效地實現財政預算有效利用,進而為經濟成長注入更多的動力。泰國政府編制的2018年全年財政預算總金額約為2.9萬億泰銖,其中包括 4500億泰銖的赤字額。

4. 評級概況

2017年科法斯對泰國的國家風險評級為A4,營商環境評級為A4。標普、惠譽及穆迪認為泰國主權信用風險中等偏低,未來展望為穩定。中信保對泰國國家風險的評定為中等,未來風險展望為穩定。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對190個國家及地區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排名,泰國排名第26 位,比上年上升20位。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泰國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在138個國家中排名第34位。

5.與我國經貿合作關係

中國是泰國最大交易夥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四大交易夥伴。1985年兩國成立部長級經貿聯委會。2003年6月升格為副總理級,迄今已舉行五次會議。2004年7月,吳儀副總理與差瓦利副總理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首次會議。2016年12月,王勇國務委員同泰國副總理頌奇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第五次會議。

隨著中泰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並不斷深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推進的大背景下,兩國經貿合作已進入歷史最好時期。中國企業在泰投資品質穩步提升,經濟影響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泰投資建廠,一批大型項目相繼投產。中泰之間的投資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泰國政治局勢目前總體保持平穩,政府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同時,泰國政府大力推進吸引外資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出新的經濟政策和舉措,並積極開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泰國的發展規劃及戰略與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戰略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資企業在泰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二、中資工商企業在泰國的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

自2010年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來,中國在泰國的投資穩步增長。

1. 中資企業的投資機遇

近年來,泰國政府相繼推出泰國4.0、數字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等發展戰略,聚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以創新驅動為主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同“一帶一路”發展理念、方式和目標高度契合。泰國總理巴育表示,泰國歡迎並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等重大合作倡議,推進鐵路、農業、旅遊等各領域合作,促進人員往來,增進傳統友誼。

2016年12月,中泰經貿聯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一致同意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泰國4.0戰略基礎上,將基礎設施、產業集群、電子資訊通信技術、數位經濟、科技和能源列為未來五年雙方經貿合作重點領域,雙方在發展戰略和政策理念上實現全面對接。未來,“一帶一路”將給兩國企業合作帶來更多機遇,給兩國民眾帶來更多實惠,也將推動中泰各領域務實合作提質升級。

2. 中資企業的面臨的風險分析

政治風險方面,泰國2017年憲法頒佈後,政黨權利和生存空間遭到極大壓縮,泰國政黨和政治團體與軍人集團的博弈隨之展開,未來可能出現大型政治集會和示威遊行,從而影響到泰國社會穩定。宗教矛盾也是泰國社會安定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佛教中法宗派與大宗派、挺法身寺派和倒法身寺派的矛盾仍然存在,並不斷激化。因此,中國企業在對泰國進行投資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泰國的政治風險。

安全風險方面,泰國市場對外開放較早、法律法規相對健全,絕大多數在泰國的中資企業能夠做到遵紀守法、規範經營,與當地各方面機構和人員建立起比較和諧的社會關係,總體不存在大的風險。但近幾年,伴隨中國對泰投資的飛速增長及企業數量的急劇增加,泰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對中國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一些誇大渲染甚至不實報導偶有露頭,對中資企業和中國國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中資企業在環保、競爭方式以及擴張速度等方面與當地及其他國家投資企業偶爾爆發利益衝突。

市場風險方面,泰國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一方面,泰國企業自身投資能力較好,另一方面,在泰國的主要投資來自日本、美國、歐洲、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外資企業對赴泰國投資多數看好。傳統優勢的產業投資市場幾乎均已被先期投資者佔領,從市場佈局、資金實力、技術水準和國際投資經驗等方面看,都對我國企業的進入形成很大挑戰。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

目前,在泰國的中資銀行有有中國銀行曼谷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泰國)有限公司。工銀泰國是泰國機構數量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的中資銀行,持有泰國最高等級的本地銀行牌照。中銀泰國共在泰國設立了9個實體分支機搆和1個電子分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公司存款、貿易金融、外匯資金、公司貸款及人民業務綜合服務等以及個人存款、個人匯兌、銀行卡等業務。

1. 政策監管環境

泰國中央銀行主要負責監管國內的金融體系、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制定貨幣及匯率政策、發行貨幣等。泰國的商業銀行系統是泰國金融體系的支柱,提供現金管理、資金運營、投資、大中小企業業務、零售業務金融服務,還涵蓋證券、保險、租賃、租購、保理、基金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金融產品等全能金融服務,由泰國銀行(BOT)負責監管。2008年修訂《泰國銀行法》,賦予中央銀行更多獨立性,加強系統性風險控制。

外匯管理方面,泰國外匯管制法規定對所有居民持有的外匯在攜帶入泰國時沒有數量限制,但在帶入境後的7天內須出售或存入泰國的商業銀行。對投資者帶入泰國的外匯如投資基金、離岸貸款等沒有限制,但這些外匯需在收到或進人泰國7天內出售或兌換成泰銖,或存入一家授權銀行的外匯帳戶。外資公司向其海外總部匯出利潤將徵收10%的匯款稅,匯出款項的公司在匯款7天內須付清稅金。

2. 中資銀行的發展機遇

一是泰國政局相對穩定,營造了深度合作的良好外部環境。泰國政府穩定政局的一系列努力有所成效,2015年年底至今,泰國政治局勢保持相對穩定。這將為中泰深度合作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促進旅遊、商業和對外經貿關係正常、有序開展,帶動雙方經濟發展水準提升,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各領域資金需求將為兩國銀行業深度合作提供持續性發展動力。

二是泰國政府管制逐步放寬,法律和監管健全,強化合作內在基礎。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泰國政府適度放開管制,實行銀行市場化運作,提升經營管理水準,增強銀行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泰國銀行法律制度不斷放寬外國銀行管制標準。新制度旨在增強競爭力,提高泰國金融系統運作效率,為外國銀行在泰國經營創造更好的條件,將有效提升中泰雙方銀行業未來深度合作過程中的資訊溝通、共用和交叉核實,及時發現問題或不良發展趨勢,及時預警和懲戒,促進雙邊互設分行的合法、穩健經營。

三是持續增加的中資企業帶來商業良機。作為東盟的重要國家之一,泰國具有政治和經濟環境相對穩定、國內市場容量大、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成為中國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選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私營經濟主體的不斷壯大,使得國內企業赴泰投資的前景較為樂觀,進一步為中國銀行業拓展東南亞市場帶來商業良機。

3.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是中資銀行在泰國存貸款增長乏力,利潤率有待提高。近年來,中資銀行泰國分支機搆的存貸款總額均存在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2016年工行泰國分行客戶貸款同比下降4%,2015年同比下降7.5%;2016年存款額同比僅增長0.9%,2015年則同比下降7.7%。2016年中行泰國分行客戶貸款同比下降48%,存款額同比下降12%。中資銀行的境外存款業務增長速度普遍低於境外貸款業務增速,境外貸款業務存差較小,制約銀行利潤空間。

二是中資銀行多元化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中資銀行的境外業務以信貸業務為主,且多以“走出去”企業為主要客戶,業務單一化程度較高。而一些泰國本土銀行可為中資企業投資泰國提供完善服務,業務涵蓋行業調查、合作夥伴介紹、量身定制金融工具等全方位的服務,這對中資銀行的相同業務構成較大競爭。

四、對策建議

隨著中泰之間經濟金融聯繫的深化,我國企業、金融機構在與泰國加強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相關風險的防範。

1. 對政治風險做好預案

泰國總理巴育2017年10月稱,2018年政府會宣佈下一屆大選日期,不會有任何推遲。但對企業與前政府簽署的合同,新政府有可能不予認可,或取消專案或調整後重新招標,將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鑒於基礎設施專案大多投資大,建設週期長,因此在泰國局勢明朗前,中國企業應制定好市場開拓策略,做好防範風險的預案,並及時就局勢發展徵詢有關部門的意見。

2. 主動調整經營方式

泰國市場不同於一般的亞非拉市場,具有准高端市場的特點,中國企業可主動調整經營方式,如在電力工程等有一定收益保障的項目上,可探討以投資方式開展合作;在市場選擇上,可由施工向設計、諮詢等上游產業鏈拓展,帶動中國標準“走出去”,重點跟蹤超高層建築、大型橋樑、隧道等技術含量高、增值空間大的專案;在屬地化經營方面,可與本土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泰本土企業資訊靈通,人脈資源豐富,拿項目能力強,但也需要中國企業在技術、資質和資金上提供支持,雙方合作互補性強,是中國企業開拓泰國市場的重要管道。

3. 維護有序的市場競爭局面

隨著泰國市場的發展,以及中泰鐵路合作的開展,中國企業開拓市場的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準備進入市場。為避免市場開拓階段形成中國企業間直接競爭的局面,需要相關商會統一做好市場規劃和協調工作,引導中國企業有序參與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以維護好市場秩序,降低經營風險。

4. 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中國企業在泰國開展投資合作,不僅要努力發展業務,還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如關注業務發展帶來的資源、環境、勞工、安全以及社會治理等問題,以免引起當地居民的反感和抵制。同時要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強化基礎管理,尤其是在建築、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中的中資企業,一定要做好防範,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中國企業和工作人員,要知法守法,入鄉隨俗,不做違反當地法律和社會公德的事情,對民族形象、企業聲譽和品牌建設負責。

民銀智庫國別報告系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