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腦科專家: 鍛煉大腦只需三步,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說到洪蘭這個名字,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她是臺灣著名的心理學博士, 她的演講曾經在網路上爆紅, 得到很多家長的支持。 就是因為這個演講, 讓我們認識到了不一樣的心理學博士洪蘭, 她將我們不懂的腦科學, 用自己最幽默的方式講述出來, 拉近了父母跟孩子之間的距離。

人物簡介: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曾經表示過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 而是贏在轉捩點。

下面這張圖片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都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黃色的區域代表著是額葉, 是大腦發展中的起到整合功能, 灰色和紫色交界的地方則是聽覺值,

洪蘭通過講解, 告訴了大家孩子大腦的重要性!

心理學教授洪蘭在促進孩子大腦發育上, 曾進行多項研究和實驗, 總結出最能鍛煉孩子腦力的3種辦法, 分別是閱讀、遊戲和運動。

閱讀:‍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博覽群書的人, 但現實生活中, 真正愛閱讀的孩子少之又少, 這都是因為家長沒能幫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其實, 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如胎寶還在腹中, 爸爸媽媽可以和他/她對話;小月齡的寶寶, 即使他不會說話交流, 但也可以給寶寶視覺、聽覺、想像方面的體驗, 通過讀繪本幫孩子促進大腦發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證明, 孩子在不斷閱讀過程中, 能積累更多的詞彙量, 詞彙掌握越多成績越好, 這正是大腦變聰明的方式。

遊戲:‍

現在很多家長有著深深地焦慮, 總是想讓孩子多學點。 小小的嬰兒, 從搖籃裡一醒過來就開始放英語錄音給他聽。 其實, 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 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 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 按下按鈕, 它也只是會說「Hello」, 再按一下按鈕,

會說「How are you」。 但是人不一樣, 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 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 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 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 這其實是不對的。 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 是學習的夥伴。 通過遊戲, 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而且我們發現, 會玩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會比較好, EQ高。 所以, 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在集體中成長。

運動:‍

許多家長只想著讓孩子多學習,卻不知道運動也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方式之一。

美國「創造力之父」的心理學家保羅•托倫斯認為,孩子在運動競技中,可以刺激大腦神經以及啟動思維力。比如孩子喜歡跳遠,在學習大人或老師的動作中,大腦不斷記憶、描繪、類比畫面,便會促進大腦前額葉的發展。

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運動要求,1~3歲時,應學習走路、慢跑、腳踩踏板、騎小車,促進四肢的大動作發育;4~5歲時,孩子的身體發育日漸成熟,可選擇快走、爬山、健身操、舞蹈、游泳等;6~8歲時,不妨進行跑步、武術、騎腳踏車、球類等運動。

Wendy媽有話說:

保證孩子的運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和孩子一起玩不同的遊戲,通過這三個科學有效的方法,高效的啟動與開發孩子的大腦,孩子能從學渣變學霸。

孩子的自製力也是成敗的關鍵

曾經有實驗追蹤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嬰兒到2008年,這些嬰兒已經38歲時。研究結果顯示:決定他們成敗關鍵因素是自製、正直和毅力。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制定規則和底線。

規則和底線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因為他需要知道什麼情況是底線,會得到怎樣的回饋,這樣才會有安全感。

在規則以內,他的活動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沒有規則,他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到底線。我們前面也說過,小孩子最害怕沒有安全感。今天家長打牌贏了,心情好,給小孩子一百塊。第二天,打牌輸了,看見小孩子就生氣,打他一耳光。這種就太可怕了,因為家長的行為他無法預期,就會無所適從。

孩子是通過別人管理才能學會管理自己,沒有外在的控制就不會有內在的自製。

如果你要去市場,事先就要和孩子說好,只能買一個玩具。去了以後,選他喜歡的一個玩具。可是市場會把糖果、口香糖等都擺在結帳的地方,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鬧了,要買糖。這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媽媽的一個做法。美國媽媽把孩子抱出去,放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等待他哭完,平靜下來,再和孩子講道理。我們做過實驗,兩歲的孩子哭兩分鐘,五歲的孩子哭五分鐘沒有問題的。小孩子沒有那麼傻的,不會哭給空氣聽。孩子是知道是非的,他只是要測驗你的底線在哪裡。

運動:‍

許多家長只想著讓孩子多學習,卻不知道運動也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方式之一。

美國「創造力之父」的心理學家保羅•托倫斯認為,孩子在運動競技中,可以刺激大腦神經以及啟動思維力。比如孩子喜歡跳遠,在學習大人或老師的動作中,大腦不斷記憶、描繪、類比畫面,便會促進大腦前額葉的發展。

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運動要求,1~3歲時,應學習走路、慢跑、腳踩踏板、騎小車,促進四肢的大動作發育;4~5歲時,孩子的身體發育日漸成熟,可選擇快走、爬山、健身操、舞蹈、游泳等;6~8歲時,不妨進行跑步、武術、騎腳踏車、球類等運動。

Wendy媽有話說:

保證孩子的運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和孩子一起玩不同的遊戲,通過這三個科學有效的方法,高效的啟動與開發孩子的大腦,孩子能從學渣變學霸。

孩子的自製力也是成敗的關鍵

曾經有實驗追蹤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嬰兒到2008年,這些嬰兒已經38歲時。研究結果顯示:決定他們成敗關鍵因素是自製、正直和毅力。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制定規則和底線。

規則和底線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因為他需要知道什麼情況是底線,會得到怎樣的回饋,這樣才會有安全感。

在規則以內,他的活動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沒有規則,他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到底線。我們前面也說過,小孩子最害怕沒有安全感。今天家長打牌贏了,心情好,給小孩子一百塊。第二天,打牌輸了,看見小孩子就生氣,打他一耳光。這種就太可怕了,因為家長的行為他無法預期,就會無所適從。

孩子是通過別人管理才能學會管理自己,沒有外在的控制就不會有內在的自製。

如果你要去市場,事先就要和孩子說好,只能買一個玩具。去了以後,選他喜歡的一個玩具。可是市場會把糖果、口香糖等都擺在結帳的地方,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鬧了,要買糖。這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媽媽的一個做法。美國媽媽把孩子抱出去,放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等待他哭完,平靜下來,再和孩子講道理。我們做過實驗,兩歲的孩子哭兩分鐘,五歲的孩子哭五分鐘沒有問題的。小孩子沒有那麼傻的,不會哭給空氣聽。孩子是知道是非的,他只是要測驗你的底線在哪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