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Speedmaster永遠只若初見

有天我把封面圖發到群裡嘚瑟, 有人馬上跳出來講一句:好看, 超霸這個復古做得漂亮, 另外, 計時我就還是喜歡兩眼的。

我偶爾把自己戴手錶的照片發到微博, 超霸特別容易得到讚美和被詢問出處, 但誰能想得到, 歐米茄的四大主力產品線中, 它的好賣程度一直穩定地排在最後一名。 有時我感覺困惑:二十一世紀了, 真的還有人覺得運動表配不了西裝嗎?

但最適合我的恰恰就是超霸, 它看似設計變化多端, 但實則內心節制:一切都只若初見。

我的意思是:超霸不僅美在輪廓, 它身世迷人。 從這個角度來講,

本文時間跨度約60年。

二戰後幾十年裡世界經濟發展最快, 是眾所周知的“黃金時代”。 不常被人們提起的是, 那也是美國資本回報率最低, 勞動回報率最高的時代, 貧富差距空前縮小, 一個男人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工作勞動買房買車, 讓一家四五口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才是“美國夢”的緣起, 才有了Paul Krugman所說的“我們所熱愛的美國”。

並且, 這還不是全部。

說起當年的科技發展, 今天人們就記得軍備競賽核戰陰雲, 卻常常忽視今天我們所用的多數核心科技都是在那個年代被創造出來——Peter Thiel說, 我們想要會飛的汽車, 但卻只有140個字(的社交媒體), 如果說今天是社交媒體時代, 那麼當初就是發明會飛的汽車的時代。

歐米茄的Speedmaster就誕生在那個時代。

1961年, JFK對全美人民立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flag, 他說:“我堅信我們的國家將在60年代結束前完成一個目標, 即讓人類實現登月夢想並安全重返地球”。

我是在歐米茄請喬治克魯尼做的廣告活動裡看到這一段的, JKF說這段話的那一年裡他剛剛出生, 八年以後, 他和父親在後院裡親眼見證了這一刻, “感到與英雄之間的奇特聯繫, 仿佛自己正和他們一起跨出邁向新世界的第一步”。 他訪談中提到了那個時代太空人對他少年時代的影響, 還說自己在度假中專程駕車路過阿姆斯壯的家鄉……

沒必要懷疑這些, 因為這就是當年千千萬萬美國青少年真實的心路歷程, 只是如今他們中的多數身陷庸常的生活, 苦惱于帳單、房貸和醫保,

忘記了少時那個抬頭仰望月空雄心勃勃的自己, 只有極少數幸運兒如喬治克魯尼, 有機會講出那一代人的共同心路歷程而已。

幾十年後出生在中國的我們, 也曾受惠並繼承了那個時代的大量遺產——如果說《星球大戰》尚有些遙遠, 那麼80年代幾乎就是成長在“科學的春天”裡了。 黑鷹隨便買, 眼看大力神都能進口了, 從科學普及到流行文化, 一代人的成長軌跡中被默默打下無數那個時代的烙印:我們都曾經掛著鑰匙回家, 在等待雙職工父母的時候自己照顧自己, 在作業的間隙翻看訂閱的科幻雜誌, 男生和男生討論直升機和坦克, 當然也有阿波羅、聯盟號、阿裡亞娜和長征二號, 我們在這相似的背景下成長而來。

若干位同輩在世紀之交前後留學海外, 懵懂走向熟悉而又陌生的外部世界時, 買下第一塊表都是Speedmaster——他們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往往歸於“眼緣”, 但這世上哪來無緣無故的愛, 這只是太空時代和科學的春天, 兩個國家兩個偉大的時代, 在他們成長的歲月裡默默敲打的邊鼓開出的一朵小花。

千禧年前後的主力型號3570.50.00

對這一代人來說, Speedmaster就是太空, 就是登月, 就是那個人們蓬勃向上, 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 就是我們的童年。 之後看更多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當年的細節, 知道了蘇聯人更早上天, 知道了同時期還有其他品牌為宇航員私人選用, 但都不能改變這一最初的印象。

傳說Omega是看到了Life雜誌上Edward White太空行走的照片才知道speedmaster上了天

在手錶的世界裡, 有許多煊赫一時的設計,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品牌突然複刻了歷史上經典款式, 但像Speedmaster這樣數十年來一直沒斷過的並不多, 成系列成經典的一代代推出, 積累大量消費者的同時, 也鍛造了更多的情感聯繫和凝聚力。

一塊表戴在手上, 被人認出並讚歎, 有時候是因為品牌:“呦呵, 你戴了一塊XX表”;有時候是因為功能:“這潛水表/萬年曆夠酷的啊”;還有像Speedmaster這樣的, 僅僅因為它本身:“啊!超霸!”

從最開始第一個把測速計刻上外圈, 到後來換上黑色的鋁片, 再到陶瓷表圈甚至陶瓷錶殼;從闊劍針到劍針, 再到棒針;從手動到自動;六十年裡Speedmaster永遠看起來只若初見, 但就像忒修斯之船一樣, 除了那熟悉的錶盤佈局, 裡外裡早已換了個乾淨。

月之暗面Black Black陶瓷腕表

但是消費者卻很難有選擇上的恐懼,因為這些變化都被漫長的時間拉平——你未必從一開始就熟悉它,也未必要去嘗試那些公認“經典”的型號。漫長的六十年裡,一個完整的康得拉捷夫週期,兩代人的人生悲歡起伏都在裡面了,總有那麼一款和你因緣際會,那麼它便是你的Speedmaster.

有表友提議,Omega應該出個Speedmaster的高端版,鉑金錶殼加上最早的cal.321機芯,湊一個頂級組合,對於當代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經驗而言,鉑金沒問題,而cal.321,雖然漂亮且經典,但時間上總是遠了一點。

凡事之間, “最”固然好,但和生活相關則要比“最”似乎更好一點。

超霸至臻天文臺月球表

所以說,普通人其實不必在意Speedmaster的代際變化,實際上就連資深表迷在梳理完這一代代的款型變遷之後,給大家提出的建議也是:“你應該擁有一塊Speedmaster“,而很少強調特定的型號。

這一方面說明Speedmaster每一代都很經典、沒有失水準之作;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是塊浸入生活非常深的表,你應該用它記錄使用相伴的歲月,而非僅僅欣賞物品本身。

Hodinkee的創始人Benjamin Clymer講過一個故事,他當年第一次與一位藏品價值千萬美元的表壇大佬見面時非常緊張,猜測著對方會戴著一塊什麼樣的頂級複雜表見他。但當走入房間,卻發現是對方戴的是一塊超霸,接下來的問題順理成章,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頂級貨卻戴這款,對方的回答是:“因為超霸是最好的”。

完美的超霸'57腕表

我們不談登月傳奇,不談什麼lemania一二三,不去做過多的解讀,事情就是這樣,Speedmaster是將藝術、設計、實用和歷史融於一體的巔峰之作。你當然可以認為這是大佬故作高深隨口一說,甚至可以懷疑這是Benjamin Clymer在講故事,但我們也可以試試,換一個品牌換一個型號填進上面那段話裡,看看能找到幾個答案能讓你相信邏輯自洽,並不違和?

Speedmaster不是一塊特別貴的表,但誰也不能否認,它是一塊特別厲害的表。

之所以造成我們不相信這一說法的原因,是這些年裡伴隨著成長和老去,我們被日益增長的焦慮折磨,今天的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貴即是好,總想賺得更多——那些買Speedmaster作為第一塊表的朋友,也紛紛換上了更貴的品牌更貴的型號——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合理。

但我們好像忘了,在故事一開始,在三十多年前的少時(我今年五十了嗎?),我們並不是這樣的,那時的我們想當科學家、想當宇航員,想當一個厲害的人,而現在,我們似乎只想當一個有錢人?

今天說起太空,我們講Elon Musk,為創業者的激情感慨萬千,但放在童年的價值體系裡,27個發動機並聯,算是演算法和結構的勝利,算是工程學上的傑作,但也大概就是蘇聯用不銹鋼造米格25那個感覺——了不起,但畢竟不如土星五號那般偉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從北京開車到上海,不眠不休大概需要十二個小時,假如無人駕駛投入使用,還是需要這麼多時間。

所以承認吧,朋友,大多數人歡呼Musk只是因為世俗上的成功,而不是因為飛向了太空。如果不服,請回顧上面的一道選擇題,你想當一個厲害的人,還是一個有錢人?

我有點兒不敢奢望有錢的同時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因為我知道,那太苦、也太難了;只希望在一心懷舊的未來某時刻,戴上Speedmaster這樣的手錶告訴自己:我當初也是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的。

最後聊一個梗,狗年伊始看見若干表友曬照片,一個比較迂回的套路是曬K金錶殼上的聖伯納狗頭印,但其實還有一個可曬的是Speedmaster的史努比。

“銀史努比獎”是NASA的一個小項目,五十年裡發了一萬幾千個了,比Omega所有的史努比限量表加起來都多,不算稀奇。1970年發給歐米茄的Speedmaster是因為阿波羅13號在登月途中發生爆炸,三位宇航員遭遇特情返航,用Speedmaster計算了關鍵的14秒發動機點火時間,過程挺驚險的,好在最後平安返回地球,成為航太界“一次成功的失敗”(還被拍成了電影)。

就我所知,這個梗被OMEGA在Speedmaster上用過三次:第一次是1995年,出了款Apollo 13,限量999,那次沒往上印小狗,9點小錶盤印了個apollo13的logo;到了2003年就在9點小錶盤換成史努比了,限量5441,我還沒入門時在雜誌封底見過它;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史努比做得更精緻,小錶盤夜光加銀背雕。除了表展現場,我陪著幾個朋友都前去金融街專賣店企圖欣賞未果。

15年這款現在已經不容易買到了,不知道哪些朋友買下了它。阿波羅探月那個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今剩下的那一點兒聯繫,恐怕更多是源自童趣。

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我當然懷念它。所以在新的一年裡,不僅想祝大家變得有錢,更重要地,請努力變得厲害,並永葆童心。

裡外裡早已換了個乾淨。

月之暗面Black Black陶瓷腕表

但是消費者卻很難有選擇上的恐懼,因為這些變化都被漫長的時間拉平——你未必從一開始就熟悉它,也未必要去嘗試那些公認“經典”的型號。漫長的六十年裡,一個完整的康得拉捷夫週期,兩代人的人生悲歡起伏都在裡面了,總有那麼一款和你因緣際會,那麼它便是你的Speedmaster.

有表友提議,Omega應該出個Speedmaster的高端版,鉑金錶殼加上最早的cal.321機芯,湊一個頂級組合,對於當代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經驗而言,鉑金沒問題,而cal.321,雖然漂亮且經典,但時間上總是遠了一點。

凡事之間, “最”固然好,但和生活相關則要比“最”似乎更好一點。

超霸至臻天文臺月球表

所以說,普通人其實不必在意Speedmaster的代際變化,實際上就連資深表迷在梳理完這一代代的款型變遷之後,給大家提出的建議也是:“你應該擁有一塊Speedmaster“,而很少強調特定的型號。

這一方面說明Speedmaster每一代都很經典、沒有失水準之作;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是塊浸入生活非常深的表,你應該用它記錄使用相伴的歲月,而非僅僅欣賞物品本身。

Hodinkee的創始人Benjamin Clymer講過一個故事,他當年第一次與一位藏品價值千萬美元的表壇大佬見面時非常緊張,猜測著對方會戴著一塊什麼樣的頂級複雜表見他。但當走入房間,卻發現是對方戴的是一塊超霸,接下來的問題順理成章,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頂級貨卻戴這款,對方的回答是:“因為超霸是最好的”。

完美的超霸'57腕表

我們不談登月傳奇,不談什麼lemania一二三,不去做過多的解讀,事情就是這樣,Speedmaster是將藝術、設計、實用和歷史融於一體的巔峰之作。你當然可以認為這是大佬故作高深隨口一說,甚至可以懷疑這是Benjamin Clymer在講故事,但我們也可以試試,換一個品牌換一個型號填進上面那段話裡,看看能找到幾個答案能讓你相信邏輯自洽,並不違和?

Speedmaster不是一塊特別貴的表,但誰也不能否認,它是一塊特別厲害的表。

之所以造成我們不相信這一說法的原因,是這些年裡伴隨著成長和老去,我們被日益增長的焦慮折磨,今天的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貴即是好,總想賺得更多——那些買Speedmaster作為第一塊表的朋友,也紛紛換上了更貴的品牌更貴的型號——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合理。

但我們好像忘了,在故事一開始,在三十多年前的少時(我今年五十了嗎?),我們並不是這樣的,那時的我們想當科學家、想當宇航員,想當一個厲害的人,而現在,我們似乎只想當一個有錢人?

今天說起太空,我們講Elon Musk,為創業者的激情感慨萬千,但放在童年的價值體系裡,27個發動機並聯,算是演算法和結構的勝利,算是工程學上的傑作,但也大概就是蘇聯用不銹鋼造米格25那個感覺——了不起,但畢竟不如土星五號那般偉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從北京開車到上海,不眠不休大概需要十二個小時,假如無人駕駛投入使用,還是需要這麼多時間。

所以承認吧,朋友,大多數人歡呼Musk只是因為世俗上的成功,而不是因為飛向了太空。如果不服,請回顧上面的一道選擇題,你想當一個厲害的人,還是一個有錢人?

我有點兒不敢奢望有錢的同時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因為我知道,那太苦、也太難了;只希望在一心懷舊的未來某時刻,戴上Speedmaster這樣的手錶告訴自己:我當初也是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的。

最後聊一個梗,狗年伊始看見若干表友曬照片,一個比較迂回的套路是曬K金錶殼上的聖伯納狗頭印,但其實還有一個可曬的是Speedmaster的史努比。

“銀史努比獎”是NASA的一個小項目,五十年裡發了一萬幾千個了,比Omega所有的史努比限量表加起來都多,不算稀奇。1970年發給歐米茄的Speedmaster是因為阿波羅13號在登月途中發生爆炸,三位宇航員遭遇特情返航,用Speedmaster計算了關鍵的14秒發動機點火時間,過程挺驚險的,好在最後平安返回地球,成為航太界“一次成功的失敗”(還被拍成了電影)。

就我所知,這個梗被OMEGA在Speedmaster上用過三次:第一次是1995年,出了款Apollo 13,限量999,那次沒往上印小狗,9點小錶盤印了個apollo13的logo;到了2003年就在9點小錶盤換成史努比了,限量5441,我還沒入門時在雜誌封底見過它;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史努比做得更精緻,小錶盤夜光加銀背雕。除了表展現場,我陪著幾個朋友都前去金融街專賣店企圖欣賞未果。

15年這款現在已經不容易買到了,不知道哪些朋友買下了它。阿波羅探月那個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今剩下的那一點兒聯繫,恐怕更多是源自童趣。

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我當然懷念它。所以在新的一年裡,不僅想祝大家變得有錢,更重要地,請努力變得厲害,並永葆童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