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貴州大麯70年代——酒別重逢 榮耀歸來

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1974年, 茅臺酒廠曾同時生產了兩個品牌, 一個眾所周知的茅臺酒, 作為特供酒服務國內外嘉賓, 另外一個品牌為“貴州大麯”, 由於當時生產能力有限, 為滿足茅臺市場需要, 貴州大麯只能隱退市場, 成為歷史遺憾, 作為當時員工的福利酒和自供酒, 所以當時貴州大麯被譽為茅臺人自己喝的酒。

2007年貴州大麯又從茅臺酒的塵封中重新啟封, 回憶起貴州大麯貴州茅臺酒廠名譽董事長, 技術總顧問季克良還是興致勃勃, 仿佛邂逅那段熱情澎湃的年輕歲月!而貴州大麯從幕後走向前臺,

推向全國市場, 成為茅臺新寵, 並為廣大消費者熱愛。

紅糧窖酒

“最初還不叫貴州大麯, 叫紅糧窖酒, 一個是供應給員工, 一個是賣給糖酒公司。 現在想想多可惜啊, 放著變成老酒多好。 ”

1964年, 大學剛剛畢業的季克良來到茅臺酒廠, 喝到的酒就是紅糧窖酒。 “那個時候茅臺酒不好買, 買茅臺酒還要通過糖酒公司, 我們就買紅糧窖酒。 ”季老爺子回憶道。 60年代的茅臺酒廠正經歷著一段艱難時期, 酒師們深入研究總結釀酒工藝的同時, 似乎意猶未盡, 他們利用有限的原料, 在傳統釀制工藝的基礎上, 生產出了另外一種更加實惠的紅糧窖酒, 算是給當時買不到茅臺酒的內部人的福利。 另一部分則作價給了糖酒公司, 補貼點收入。 季老爺子每每想起那些酒,

還不無遺憾的說:“現在想想多可惜啊, 放著變成老酒多好。 ”

改名貴州

“大家都覺得散裝不好, 還是要搞個瓶裝的, 正好貴州兩個字是註冊了的, 就叫貴州大麯。 ”

紅糧窖酒優秀的品質、還有相對便宜的價格, 立刻在酒客圈子裡出了名, 很多人甚至大老遠的“托關係”來買酒。 轉眼到了1976年, 原來裝在廢舊瓶子裡的紅糧窖酒, 顯然不適合對外銷售。 “大家都覺得散裝不好, 還是要搞個瓶裝的, 正好貴州兩個字是註冊了的, 就叫貴州大麯。 ”那個時候, 大麯是很流行的叫法, 遠不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濃香才叫大麯的概念, 醬香也叫大麯, 貴州大麯就作為醬香的代表在市場上流傳開來。

遠近聞名

“茅臺人都喝這個。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

親朋好酒聚會, 拎上兩瓶貴州大麯, 絕對是頗有面子的事。 由於醬香酒複雜工藝的限制, 不可能像其它香型的酒一樣大規模生產, 貴州大麯的產量一直不高, 也就更加劇了市場的追捧。 到80年代, 隨著市場經濟的放開, 貴州大麯也迎來了產銷的高峰, 在貴州及周邊省份一瓶難求!往往一批酒才生產出來, 就被搶購一空。 進入90年代, 隨著茅臺酒的產能逐漸擴大, 貴州大麯的原料供應等配套已經勉為其難了, 茅臺員工也只能過節發兩瓶了, 這個時候就有精明的酒客開始收藏起貴州大麯來。 1999年, 貴州大麯停產, 一代貴州名酒成為了很多人美好的回憶。

喝得舒服

“我回老家, 就買點紅糧窖酒(貴州大麯), 拿給我家鄉的人喝……酒香到處飄,

香得其他鄉親也來喝。 ”

貴州大麯是季老爺子的心頭好,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也是他走親訪友的“標配”。 “我回老家, 就買點紅糧窖酒(貴州大麯), 拿給我家鄉的人喝, 他們高興死了, 覺得好啊, 香味濃, 也很順喉, 好像也不頭疼……那個時候農村房子到處是縫, 酒香到處飄, 香得其他鄉親也來喝。 這酒很珍貴的, 帶兩瓶回去, (他們)嘗一口也是很好的。 ”季老爺子回憶道, 嘴角盡是愜意的微笑。

直到90年代, 季老爺子家裡都還藏著兩瓶貴州大麯, 醇和的美酒經過多年的儲藏, 正是到了無比香醇的時候, 不想卻被夫人送了人。 季老爺子回憶起這兩瓶酒, 嘴角流露出孩童般純真的微笑:“真的好喝, 喝得舒服。 ”

讓老百姓喝

“這種酒, 我提個建議, 就是要讓老百姓喝。 老百姓喝什麼?不是要喝瓶子啊。 他(消費者)喜歡上了, 就經常要喝了。 ”

對於貴州大麯, 季老爺子總有一種濃濃的百姓情懷。 “這種酒, 我提個建議, 就是要讓老百姓喝。 老百姓喝什麼?不是要喝瓶子啊。 他(消費者)喜歡上了, 就經常要喝了。 ”

的確, 民酒已經融入貴州大麯的基因了。 重啟上市後的貴州大麯依舊沿用了原有的藍白色的經典懷舊瓶型, 包裝簡單樸素, 卻在酒質上精益求精, 整個產品透著一股懷舊親民的味道。 相對實惠的定價, 也符合目前市場的主流預期, 可以說是一款超高性價比的醬香酒, 讓人不由得感慨:記憶中的貴州味道又回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