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一個新疆小夥南昌10年創業路 從擺攤到開了6家店 還做起了公益事業

“來南昌的頭兩年, 生活很艱難, 如果不是有這些身邊的南昌好人, 我也許早就回新疆了。 也是因為他們對我全家的幫助, 讓我們在這裡站住了腳。 現在, 我條件稍微好了, 也就希望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回饋社會。 ”今年4月, 新疆青年如則巴柯在他來到南昌的第十年, 完成了他的一個夙願, 他花了近十萬元購買了校服文具, 送到了南昌市新建區的一所鄉村小學。

如則巴柯, 家鄉在新疆墨玉縣的農村, 和很多從新疆來內地的謀生的青年一樣, 十年前他來到南昌, 從擺燒烤攤開始了自己的謀生之路。 “剛來南昌時,

我和妻子都漢語都說不出幾句。 那時在我們在中山路上擺攤賣烤羊肉, 租住在附件易家巷。 ”

“剛來的頭兩年, 我們的生活很艱難, 生意不好做, 曾經動過回新疆的念頭。 ”如則告訴記者,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南昌好人。 來南昌不久後, 他的大女兒祖和朗出生, 那時候如則和妻子整天忙碌, 鄰居們就幫助他照顧女兒。

在南昌出生長大的姐姐祖和朗和妹妹孜巴努, 在易家巷附件的小學就讀, 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 祖和朗是巷子裡的第一個新疆孩子, 因為長得漂亮, 社區裡的阿姨們就給她取了個漢族名字阿麗。 鄰居萬奶奶告訴記者, 小巷裡的鄰居都喜歡如則的兩個女兒。 “那時候如則夫妻忙著賣烤羊肉, 我們大家就一起幫他照顧阿麗和妹妹。

“奶奶, 回新疆我就給你帶漂亮的新疆服裝。 ”“阿麗, 你就像我的親孫女一樣。 ”對萬奶奶來說, 她看著長大的阿麗, 就如同自己家的親孩子一樣親近。

放學後, 祖和朗孜巴努姐妹和鄰居的孩子一起做作業。 如則告訴記者, 其實這些年條件好了, 他們本應該可以租到更好的房子。 但一直捨不得離開易家巷的原因, 就是這裡鄰里的和睦關係。

擺攤了兩三年後, 因為城市建設等原因, 擺攤各種受限, 如則還打了一段時間“遊擊”。 “那時候, 我們南昌朋友們告訴我, 如果我想在當地紮根下來, 有發展, 必須要有自己的店面。 ”來南昌3年後, 如則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面, 生活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 如則的每家店裡, 都掛著56個民族一家人的字樣,

“我的餐廳就是民族團結的宣傳視窗。 ”

“我的羊肉, 都是從內蒙運到南昌, 每天現宰, 一車羊十天就能用完。 ”隨著慢慢積累, 來南昌的十年的如則如今在南昌市開了6家店, 5家烤肉店1家烤饢店, 還註冊了自己的貿易公司, 生意也做到了南昌的多個地方。

現在的如則, 每天都開著車, 往返與分佈在南昌各地的店裡, 打點各個門店的生意。

每天, 如則和員工都要烤幾百個饢, “這些饢價格便宜, 味道正宗, 很快就能賣掉。 ”

切肉, 串肉, 烤肉, 如則也一樣不含糊, 帶著自己的員工一起幹。 如則告訴記者, 目前他帶動了有20多個來自老家村裡的親戚鄰居來到南昌就業。 “他們每個月的工資都在三四千以上, 這裡賺錢沒有家鄉那麼辛苦。

來自新疆的家鄉人, 多數漢語說的不好, 如則就經常組織大家學習一些簡單交流的漢語。 如則要求他們看到客人要禮貌微笑, 要問“你好。 ”今年4月, 當如則在南昌的朋友那裡得知, 南昌新建一所鄉村小學剛剛建了新校舍, 但是農村學校沒有配備統一的校服, 如則就有了捐贈校服的念頭。 “之前幫助過我的人, 條件都比我好, 所以我就想説明更需要幫人的人。 ”幾百套校服運到南昌, 如則就帶著員工一起搬上車送往鄉村小學。

“帶著家人和孩子們一起去做幫助別人, 我也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好的和漢族朋友接觸, 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做好人好事的習慣。 ”

除了校服, 如則還買了很多文具、書包送到學校, 總計花了差不多十萬元。

十年時間, 一個新疆青年, 完成了從一個街頭攤販到老闆的蛻變。 在如則看來, 餐廳不僅是事業的開拓地, 更是民族團結的小視窗。 對於在南昌的未來, 他滿懷憧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