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鋼鐵怪獸登陸諾曼第——納粹德國輸的一點都不冤

在普通軍迷眼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法國諾曼第地區實施的登陸作戰, 如同手到擒來般簡單。 但實際上,這場史詩般的勝利, 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大量的新式特種坦克。 這些鋼鐵怪獸堪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能從密集的雷場中開闢出一條安全的道路、有的能夠在灘頭搶救受損的坦克、有的更是無堅不摧的攻城利器, 使盟軍灘頭部隊的攻堅能力得到質的飛越。 這些特種坦克在諾曼第灘頭初次亮相, 協助盟軍取得首日作戰的勝利, 並永遠改變了日後兩栖登陸作戰的樣貌!下文中,

小編將向大家深入介紹幾種在諾曼地登陸戰中表現優秀的盟軍特種坦克。


盟軍諾曼地登陸戰的勝利, 離不開這些外形千奇百怪的特種坦克

邱吉爾“鱷魚”噴火坦克


正在噴吐烈焰的邱吉爾“鱷魚”噴火坦克

對於步兵來說, 兇悍的火焰噴射器是極為可怕的大殺器, 讓無堅不摧的裝甲車輛配上火焰噴射器, 便成了工程師們執著努力的目標。 早在戰爭爆發後不久, 英國人就已經考慮過在輕型載具上安裝火焰噴射器。 最初, 他們選擇了布倫機槍運載車。 這是一種小型履帶式裝甲車, 裝甲過於薄弱, 無法在登陸作戰中抵禦敵軍灘頭的猛烈火力。 於是, 英國人想到了使用自己的步兵坦克作為載具, 安裝重型火焰噴射器, 迅速摧毀敵軍的灘頭火力點。


裝載了火焰噴射器的布倫機槍運載車正在噴射壯觀的火焰, 不過這種輕型載具幾乎沒有裝甲保護

首先, 英國軍隊看上了瓦倫丁步兵坦克, 開展了一系列安裝火焰噴射器的實驗。 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 瓦倫丁坦克的裝甲已經無法抵禦德軍新型反坦克炮的轟擊。 於是, 英國人將載具更換為最新型的邱吉爾MK7坦克, 其正面裝甲厚達152毫米, 足以承受大多數德軍反坦克炮的近距離射擊。


邱吉爾MK7型坦克, 其正面裝甲厚達152毫米, 足以讓它與德軍“虎豹”談笑風生

英軍移除了邱吉爾車體上的前向機槍, 取而代之的是一具有效射程110米的火焰噴射器。 這款新型坦克有了個外號叫“鱷魚”, 還具備先把燃料噴濺到目標上,

再噴火將其點燃的功能。 通常情況下, “鱷魚”的後方加裝有一輛小掛車, 內部裝載著火焰噴射器使用的特殊燃料。 英軍一共生產了800套噴火坦克改裝套裝, 將其中550套投入實戰, 共裝備了3個坦克團。 另外250套改裝套件則作為儲備, 準備投入遠東戰場的對日作戰中。


正在發起進攻的邱吉爾“鱷魚”坦克, 可以注意到其身後牽引著一輛小掛車, 這輛小掛車內裝載的是燃料

在實戰中, 邱吉爾“鱷魚”噴火坦克成為德軍士兵揮之不去的噩夢。 即便威力強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也很難幹掉這些堅固的怪物, 然而這些噴火坦克則可以輕易地把德軍陣地化作一片煉獄般的火海。 在好幾場戰鬥中, 德軍士兵甚至剛剛看到噴火坦克出現,

就紛紛舉起雙手走出戰壕投降。

無奈之下, 德軍指揮官把怨氣撒在這些噴火坦克的乘員上, 一旦抓到“鱷魚”坦克的乘員, 就會下令德軍士兵把他們當場槍斃!另一方面, 英軍則是千方百計地確保這種秘密武器不會落入德軍手中, 一旦“鱷魚”坦克受損失去行動能力, 英軍車組就會引爆車上彈藥、炸毀坦克。 如果摧毀得不夠徹底, 英軍部隊甚至會呼叫空中支援, 把邱吉爾“鱷魚”坦克炸成碎片!


滾滾硝煙中, 邱吉爾“鱷魚”坦克憑藉其厚重的裝甲勇往直前, 把一個個德軍陣地化作煉獄

邱吉爾AVRE坦克(皇家裝甲工程車)


一輛邱吉爾AVRE坦克, 正在通過一處架設得不太好的便橋

迪耶普登陸戰失利後, 加拿大陸軍裝甲部隊感受到了切膚之痛——他們在灘頭損失了整整一個裝甲團!在血的教訓面前,

加拿大人意識到, 光靠重型坦克是無法突破德軍大西洋壁壘的。 在一番總結後, 他們找出了問題的根源——邱吉爾重型坦克的6磅炮火力太弱, 根本無法勝任清除火力點的任務。 於是, 加拿大人下定決心:要在邱吉爾坦克上安裝最喪心病狂的火力, 保證面對任何敵軍頑固火力點都能一發屠滅!


邱吉爾AVRE坦克的概念原型車, 可以看出與後來真正的AVRE坦克有所區別

在經過一番摸索後, 加拿大人在邱吉爾坦克上安裝一門290毫米口徑的臼炮, 製成邱吉爾AVRE坦克。 這門臼炮的炮彈重達40磅(16公斤), 一發便可摧毀敵軍堅固的碉堡。 由於主炮口徑太大, 它被加軍士兵笑稱為“垃圾桶拋射器”。 除了這門巨大的臼炮外,邱吉爾AVRE坦克還在車上附加了許多工兵裝備——比如說木條捆。在作戰中,這些木條將會被投擲到敵軍反坦克壕溝上,籍以讓邱吉爾AVRE坦克和其他友軍坦克跨過反坦克壕溝。其他有用的設備還包括巨大的帆布卷,在登陸戰中,AVRE的車組會將帆布鋪設在鬆軟的沙灘上,使得其他重型裝備不至於陷入到鬆軟的沙灘當中。從這個角度看,邱吉爾AVRE坦克不僅是無堅不摧的攻城錘,還擔當起無微不至的後勤管家職責!


一輛裝備了帆布卷的邱吉爾AVRE坦克正在灘頭作業,為後續重型裝備鋪設道路

直到諾曼地登陸日當天,一共有180輛邱吉爾坦克被改造成AVRE型,全部部署在英軍的特種坦克單位——第79裝甲師中。它們在諾曼地登陸日當天與之後的戰鬥中表現得非常出色,英軍因此繼續生產了574輛同型號的AVRE坦克,用於攻堅作戰。在戰爭之後,一些坦克還更換了165毫米新型臼炮,一直服役到1950年。


邱吉爾AVRE型裝備的290毫米臼炮及炮彈,因其炮彈體積巨大而被操縱它的士兵稱為“垃圾桶發射器”

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

上文中,邱吉爾AVRE坦克固然可以攜帶木捆、鋪墊在反坦克壕上讓其他坦克通過。但是,如果壕溝太深、太寬,或者部隊要通過一道小河,那AVRE就沒有辦法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它的兄弟——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來完成。


“我就是橋樑!”——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MK1型使用自身的車體當做橋樑主體

邱吉爾ARK選用的是邱吉爾MK2和MK4型這兩種早期型號的底盤。英國人在車體上安裝了橋段,並且在兩端加裝可收放的便橋。解決問題的方式相當簡單粗暴——當需要在障礙上架設便橋時,邱吉爾ARK直接開到障礙(比如壕溝)中,然後展開兩頭的便橋,供其他裝甲車輛從它的車身上駛過。


一輛“阿克琉斯”坦克殲擊車正在駛過一條由ARK裝甲架橋車架設的便橋

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的確給部隊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越障方式,但是每架一座橋就損失一輛邱吉爾重型坦克的底盤,這種事情是連財大氣粗的山姆大叔都承受不了的。於是,英軍在早期的架橋車基礎上,改進出了邱吉爾ARK架橋車MK2型。MK2型不再把自身當做橋樑的一部分,而是身背一座活動便橋,運輸到障礙物前架設。這樣一來,英軍就可以省掉一輛邱吉爾坦克的底盤了。在戰爭結束後,英軍在邱吉爾架橋坦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其他型號的架橋坦克。


ARK裝甲架橋車MK2型一改之前MK1型的情況,不再把車體當做橋樑結構的一部分,而是身背便橋進行架設

鏈枷掃雷坦克


正在執行掃雷任務的謝爾曼“螃蟹”鏈枷掃雷坦克

總結早年迪耶普的慘敗,另外一個教訓是:德軍埋設在灘頭的雷區會對登陸的步兵造成重大殺傷。因此,如何掃除面積龐大的反步兵雷區成為了盟軍的首要難題。此時,一名南非上尉亞伯拉罕·杜·托伊特想到了解決辦法——使用鏈枷拍打地面,觸發地雷的引信,進而引爆地雷,為步兵開闢出安全的通道。他在南非當地建造了一個此類裝置,試驗結果令人鼓舞。隨後他把方案提交給英軍,這項發明立即得到了英軍高層的重視。


一名南非上尉的發明——鏈枷式掃雷器,這項發明拯救了無數盟軍步兵官兵的性命

英軍馬上動手,使用瑪蒂爾達坦克改裝了瑪蒂爾達“蠍子”鏈枷掃雷坦克,這種新型武器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在這場戰役中,經過特殊訓練的英軍瑪蒂爾達“蠍子”掃雷坦克車組,勇敢地駕駛著自己的戰車駛入“魔鬼的後花園”——德意志非洲軍團佈設的雷區,冒著敵軍炮火進行掃雷作業。不過,在戰鬥中,不少“蠍子”坦克因為各種各樣的故障在半路拋錨,使得作戰效果不如預期中那麼顯著。


在北非作戰的瑪蒂爾達“蠍子”掃雷坦克,由於鏈枷式掃雷器是新型武器,因此在作戰中故障頻發

吸取阿拉曼戰役中的經驗之後,英軍繼續改進鏈枷式掃雷器,使得掃雷器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再把這項發明提供給美軍部隊。到了諾曼地登陸戰時期,盟軍已經裝備了大量由謝爾曼坦克改裝的謝爾曼“螃蟹“掃雷坦克,它們為灘頭的盟軍士兵開闢出一條安全的進攻通道。隨著盟軍的推進,謝爾曼“螃蟹”繼續在法國和低地國家作戰,為當地的盟軍部隊掃除德軍埋設的雷區。在戰爭結束後,“螃蟹”坦克還參與了掃除歐洲境內剩餘德軍雷區的危險任務。


1945年4月,荷蘭安恒城內的謝爾曼“螃蟹”掃雷坦克

謝爾曼DD(兩栖)坦克


英軍官方資料上的謝爾曼DD坦克定型圖

對於搶灘登陸作戰,越早將坦克送上灘頭,對進攻方便意味著更大的優勢。因而,能夠在水中前進的兩栖坦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人就設計過一種兩栖版的MK9坦克。然而,隨著戰爭結束,該項目被迫擱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人才重新拾起了兩栖坦克的項目,繼續進行研發。英軍研發兩栖坦克的目的非常明確:一部分坦克部隊提前沖灘、壓制敵軍火力點,以確保步兵部隊順利抵達灘頭。


一段珍貴的畫面:英軍MK9型兩栖坦克正在進行兩栖行駛測試

最初,英軍選用的是自家的瓦倫丁坦克。他們為瓦倫丁坦克裝上了一個防水帆布圍裙,並且在車身後方裝上了水中推進用的螺旋槳。在進行浮航時,帆布圍裙會升高,為坦克提供足夠的浮力。然後坦克自身依靠螺旋槳推進,向灘頭進發。在抵達灘頭後,車組會將圍裙迅速卸載,隨後坦克開始進入戰鬥狀態。


英軍瓦倫丁DD兩栖坦克,因為其在航渡的過程中需要把炮塔指向車身後方,導致其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火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人漸漸發覺瓦倫丁兩栖坦克身上的缺點。這種坦克在航渡途中需要把主炮指向車體後方,這使得它在搶灘之後無法第一時間發揮出自身的火力,甚至還暴露出裝甲薄弱的炮塔後部,給敵軍反坦克手提供了擊毀坦克的絕佳機會。

有鑑於此,英軍決定改用美國的謝爾曼坦克研發兩栖坦克,並命名為謝爾曼DD(Duplex Drive的簡稱)坦克。由於名字裡面有兩個D,部分駕駛這種坦克的美國大兵,給它取了一個更加貼切的名字——“唐老鴨坦克”(Donald Duck Tank)。


正在進行航渡的謝爾曼DD坦克,右側是其帆布圍裙升起後的樣子

根據盟軍官方建議,在登陸戰中使用DD坦克,必須要在“海況3”(Force 3)或者以下情況。在登陸日當天,諾曼第地區的所有灘頭海況都是“海況4”,也就是“不理想”。但是,為了掩護盟軍步兵登上灘頭,不少盟軍部隊的坦克手勇敢地駕駛著DD坦克沖進大浪中,搶在步兵登陸艇抵達灘頭前登上灘頭進行火力壓制。在這過程中,有部分DD坦克因為大浪而進水沉沒。其中,在奧馬哈灘頭登陸的美軍第741坦克營“沉沒”的坦克數量偏多,這很有可能是奧馬哈灘頭德軍兇猛的火力造成的,而不是大浪。

儘管在諾曼第戰役之後,盟軍曾經計畫將所有DD坦克改裝回原來的謝爾曼坦克。但是大部分DD坦克依然保持原貌,並且在隨後歐洲戰區的一些渡河作戰中再立奇功。在二戰結束後,法國軍隊依然保留了部分謝爾曼DD坦克,不過這些謝爾曼DD坦克也在不久後退出了現役。


1945年4月,一輛來自美軍第781坦克營的謝爾曼DD坦克正在渡過一處河流

謝爾曼BARV(灘頭裝甲搶修車)


謝爾曼BARV灘頭裝甲搶修車

在登陸戰中,一旦有裝甲車輛在灘頭擱淺或者被擊毀,勢必會對後續部隊上岸造成一定影響。於是,盟軍專門開發了灘頭裝甲搶修車,專門負責清理阻塞在灘頭的坦克殘骸,以及處理其他一些可能影響後續部隊上岸的情況——例如説明被困的登陸艇駛離灘頭。


一輛謝爾曼BARV正在牽引一輛受困在灘頭的汽車

盟軍選用了裝備柴油機的M4A2謝爾曼坦克,作為灘頭裝甲搶修車的原型。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M4A2的焊接車體密封性較好,非常適合改造成灘頭使用的兩栖車輛,第二、作為在灘頭使用的車輛,在水中進出的時候勢必會有非常大的溫差變化,而溫度變化對於柴油發動機來說影響較小,所以盟軍才會選用柴油機的謝爾曼作為改裝原型。這些灘頭搶修車被裝上了一個高大的上層建築,使其外形類似一艘奇怪的船。這些裝甲搶修車輛可以在2.7米深的水中作業,甚至配備了潛水夫,可以潛入水中協助牽引車輛和登陸艇!


經過改裝後,謝爾曼BARV可以在2.7米深的水中作業,今日一些歐美的軍事愛好者會購買這種車輛

在登陸日中,謝爾曼BARV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二戰結束後,部分謝爾曼BARV一直服役到1960年,才被新型的酋長BARV灘頭搶修車替代,這足以證明這種特種車輛的重要價值。


福克蘭群島戰爭中,一群英軍士兵正搭乘酋長BARV登上福克蘭島的灘頭

D-7裝甲推土機


正在進行工程作業的D-7裝甲推土機

為了在槍林彈雨中進行填充反坦克壕溝、挖開雷區、為後續部隊開闢道路等工程作業,盟軍專門改裝了卡特彼勒D-7推土機。他們在這些普通的推土機上加裝了裝甲鋼板,使其乘員免受槍林彈雨的傷害。在登陸日當天,不少盟軍的工兵部隊,使用了這種裝甲推土機。


D-7裝甲推土機正在清理一輛堵塞在路面上的坦克殘骸

由於D-7推土機的性能相當好,該型推土機幾乎成了美軍所有工兵部隊的標準配備。在諾曼地登陸戰之後,該型推土機繼續作為盟軍工兵部隊的中堅力量。直到今天,D-7推土機依然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採用的標準推土機之一,並且還在伊拉克戰場上頻繁亮相。


直至今日,D-7推土機依然是美軍工兵部隊的主力裝備,圖中是出現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國陸軍工兵部隊裝備的


中東的殘酷戰爭中,ISIS甚至也學到了裝甲推土機的這一招,可見該設計的確非常合理。

除了這門巨大的臼炮外,邱吉爾AVRE坦克還在車上附加了許多工兵裝備——比如說木條捆。在作戰中,這些木條將會被投擲到敵軍反坦克壕溝上,籍以讓邱吉爾AVRE坦克和其他友軍坦克跨過反坦克壕溝。其他有用的設備還包括巨大的帆布卷,在登陸戰中,AVRE的車組會將帆布鋪設在鬆軟的沙灘上,使得其他重型裝備不至於陷入到鬆軟的沙灘當中。從這個角度看,邱吉爾AVRE坦克不僅是無堅不摧的攻城錘,還擔當起無微不至的後勤管家職責!


一輛裝備了帆布卷的邱吉爾AVRE坦克正在灘頭作業,為後續重型裝備鋪設道路

直到諾曼地登陸日當天,一共有180輛邱吉爾坦克被改造成AVRE型,全部部署在英軍的特種坦克單位——第79裝甲師中。它們在諾曼地登陸日當天與之後的戰鬥中表現得非常出色,英軍因此繼續生產了574輛同型號的AVRE坦克,用於攻堅作戰。在戰爭之後,一些坦克還更換了165毫米新型臼炮,一直服役到1950年。


邱吉爾AVRE型裝備的290毫米臼炮及炮彈,因其炮彈體積巨大而被操縱它的士兵稱為“垃圾桶發射器”

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

上文中,邱吉爾AVRE坦克固然可以攜帶木捆、鋪墊在反坦克壕上讓其他坦克通過。但是,如果壕溝太深、太寬,或者部隊要通過一道小河,那AVRE就沒有辦法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它的兄弟——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來完成。


“我就是橋樑!”——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MK1型使用自身的車體當做橋樑主體

邱吉爾ARK選用的是邱吉爾MK2和MK4型這兩種早期型號的底盤。英國人在車體上安裝了橋段,並且在兩端加裝可收放的便橋。解決問題的方式相當簡單粗暴——當需要在障礙上架設便橋時,邱吉爾ARK直接開到障礙(比如壕溝)中,然後展開兩頭的便橋,供其他裝甲車輛從它的車身上駛過。


一輛“阿克琉斯”坦克殲擊車正在駛過一條由ARK裝甲架橋車架設的便橋

邱吉爾ARK裝甲架橋車的確給部隊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越障方式,但是每架一座橋就損失一輛邱吉爾重型坦克的底盤,這種事情是連財大氣粗的山姆大叔都承受不了的。於是,英軍在早期的架橋車基礎上,改進出了邱吉爾ARK架橋車MK2型。MK2型不再把自身當做橋樑的一部分,而是身背一座活動便橋,運輸到障礙物前架設。這樣一來,英軍就可以省掉一輛邱吉爾坦克的底盤了。在戰爭結束後,英軍在邱吉爾架橋坦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其他型號的架橋坦克。


ARK裝甲架橋車MK2型一改之前MK1型的情況,不再把車體當做橋樑結構的一部分,而是身背便橋進行架設

鏈枷掃雷坦克


正在執行掃雷任務的謝爾曼“螃蟹”鏈枷掃雷坦克

總結早年迪耶普的慘敗,另外一個教訓是:德軍埋設在灘頭的雷區會對登陸的步兵造成重大殺傷。因此,如何掃除面積龐大的反步兵雷區成為了盟軍的首要難題。此時,一名南非上尉亞伯拉罕·杜·托伊特想到了解決辦法——使用鏈枷拍打地面,觸發地雷的引信,進而引爆地雷,為步兵開闢出安全的通道。他在南非當地建造了一個此類裝置,試驗結果令人鼓舞。隨後他把方案提交給英軍,這項發明立即得到了英軍高層的重視。


一名南非上尉的發明——鏈枷式掃雷器,這項發明拯救了無數盟軍步兵官兵的性命

英軍馬上動手,使用瑪蒂爾達坦克改裝了瑪蒂爾達“蠍子”鏈枷掃雷坦克,這種新型武器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在這場戰役中,經過特殊訓練的英軍瑪蒂爾達“蠍子”掃雷坦克車組,勇敢地駕駛著自己的戰車駛入“魔鬼的後花園”——德意志非洲軍團佈設的雷區,冒著敵軍炮火進行掃雷作業。不過,在戰鬥中,不少“蠍子”坦克因為各種各樣的故障在半路拋錨,使得作戰效果不如預期中那麼顯著。


在北非作戰的瑪蒂爾達“蠍子”掃雷坦克,由於鏈枷式掃雷器是新型武器,因此在作戰中故障頻發

吸取阿拉曼戰役中的經驗之後,英軍繼續改進鏈枷式掃雷器,使得掃雷器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再把這項發明提供給美軍部隊。到了諾曼地登陸戰時期,盟軍已經裝備了大量由謝爾曼坦克改裝的謝爾曼“螃蟹“掃雷坦克,它們為灘頭的盟軍士兵開闢出一條安全的進攻通道。隨著盟軍的推進,謝爾曼“螃蟹”繼續在法國和低地國家作戰,為當地的盟軍部隊掃除德軍埋設的雷區。在戰爭結束後,“螃蟹”坦克還參與了掃除歐洲境內剩餘德軍雷區的危險任務。


1945年4月,荷蘭安恒城內的謝爾曼“螃蟹”掃雷坦克

謝爾曼DD(兩栖)坦克


英軍官方資料上的謝爾曼DD坦克定型圖

對於搶灘登陸作戰,越早將坦克送上灘頭,對進攻方便意味著更大的優勢。因而,能夠在水中前進的兩栖坦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人就設計過一種兩栖版的MK9坦克。然而,隨著戰爭結束,該項目被迫擱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人才重新拾起了兩栖坦克的項目,繼續進行研發。英軍研發兩栖坦克的目的非常明確:一部分坦克部隊提前沖灘、壓制敵軍火力點,以確保步兵部隊順利抵達灘頭。


一段珍貴的畫面:英軍MK9型兩栖坦克正在進行兩栖行駛測試

最初,英軍選用的是自家的瓦倫丁坦克。他們為瓦倫丁坦克裝上了一個防水帆布圍裙,並且在車身後方裝上了水中推進用的螺旋槳。在進行浮航時,帆布圍裙會升高,為坦克提供足夠的浮力。然後坦克自身依靠螺旋槳推進,向灘頭進發。在抵達灘頭後,車組會將圍裙迅速卸載,隨後坦克開始進入戰鬥狀態。


英軍瓦倫丁DD兩栖坦克,因為其在航渡的過程中需要把炮塔指向車身後方,導致其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火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人漸漸發覺瓦倫丁兩栖坦克身上的缺點。這種坦克在航渡途中需要把主炮指向車體後方,這使得它在搶灘之後無法第一時間發揮出自身的火力,甚至還暴露出裝甲薄弱的炮塔後部,給敵軍反坦克手提供了擊毀坦克的絕佳機會。

有鑑於此,英軍決定改用美國的謝爾曼坦克研發兩栖坦克,並命名為謝爾曼DD(Duplex Drive的簡稱)坦克。由於名字裡面有兩個D,部分駕駛這種坦克的美國大兵,給它取了一個更加貼切的名字——“唐老鴨坦克”(Donald Duck Tank)。


正在進行航渡的謝爾曼DD坦克,右側是其帆布圍裙升起後的樣子

根據盟軍官方建議,在登陸戰中使用DD坦克,必須要在“海況3”(Force 3)或者以下情況。在登陸日當天,諾曼第地區的所有灘頭海況都是“海況4”,也就是“不理想”。但是,為了掩護盟軍步兵登上灘頭,不少盟軍部隊的坦克手勇敢地駕駛著DD坦克沖進大浪中,搶在步兵登陸艇抵達灘頭前登上灘頭進行火力壓制。在這過程中,有部分DD坦克因為大浪而進水沉沒。其中,在奧馬哈灘頭登陸的美軍第741坦克營“沉沒”的坦克數量偏多,這很有可能是奧馬哈灘頭德軍兇猛的火力造成的,而不是大浪。

儘管在諾曼第戰役之後,盟軍曾經計畫將所有DD坦克改裝回原來的謝爾曼坦克。但是大部分DD坦克依然保持原貌,並且在隨後歐洲戰區的一些渡河作戰中再立奇功。在二戰結束後,法國軍隊依然保留了部分謝爾曼DD坦克,不過這些謝爾曼DD坦克也在不久後退出了現役。


1945年4月,一輛來自美軍第781坦克營的謝爾曼DD坦克正在渡過一處河流

謝爾曼BARV(灘頭裝甲搶修車)


謝爾曼BARV灘頭裝甲搶修車

在登陸戰中,一旦有裝甲車輛在灘頭擱淺或者被擊毀,勢必會對後續部隊上岸造成一定影響。於是,盟軍專門開發了灘頭裝甲搶修車,專門負責清理阻塞在灘頭的坦克殘骸,以及處理其他一些可能影響後續部隊上岸的情況——例如説明被困的登陸艇駛離灘頭。


一輛謝爾曼BARV正在牽引一輛受困在灘頭的汽車

盟軍選用了裝備柴油機的M4A2謝爾曼坦克,作為灘頭裝甲搶修車的原型。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M4A2的焊接車體密封性較好,非常適合改造成灘頭使用的兩栖車輛,第二、作為在灘頭使用的車輛,在水中進出的時候勢必會有非常大的溫差變化,而溫度變化對於柴油發動機來說影響較小,所以盟軍才會選用柴油機的謝爾曼作為改裝原型。這些灘頭搶修車被裝上了一個高大的上層建築,使其外形類似一艘奇怪的船。這些裝甲搶修車輛可以在2.7米深的水中作業,甚至配備了潛水夫,可以潛入水中協助牽引車輛和登陸艇!


經過改裝後,謝爾曼BARV可以在2.7米深的水中作業,今日一些歐美的軍事愛好者會購買這種車輛

在登陸日中,謝爾曼BARV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二戰結束後,部分謝爾曼BARV一直服役到1960年,才被新型的酋長BARV灘頭搶修車替代,這足以證明這種特種車輛的重要價值。


福克蘭群島戰爭中,一群英軍士兵正搭乘酋長BARV登上福克蘭島的灘頭

D-7裝甲推土機


正在進行工程作業的D-7裝甲推土機

為了在槍林彈雨中進行填充反坦克壕溝、挖開雷區、為後續部隊開闢道路等工程作業,盟軍專門改裝了卡特彼勒D-7推土機。他們在這些普通的推土機上加裝了裝甲鋼板,使其乘員免受槍林彈雨的傷害。在登陸日當天,不少盟軍的工兵部隊,使用了這種裝甲推土機。


D-7裝甲推土機正在清理一輛堵塞在路面上的坦克殘骸

由於D-7推土機的性能相當好,該型推土機幾乎成了美軍所有工兵部隊的標準配備。在諾曼地登陸戰之後,該型推土機繼續作為盟軍工兵部隊的中堅力量。直到今天,D-7推土機依然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採用的標準推土機之一,並且還在伊拉克戰場上頻繁亮相。


直至今日,D-7推土機依然是美軍工兵部隊的主力裝備,圖中是出現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國陸軍工兵部隊裝備的


中東的殘酷戰爭中,ISIS甚至也學到了裝甲推土機的這一招,可見該設計的確非常合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