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家餐桌上,都出現過哪些黑暗料理?今日話題

今日話題

聊聊你家的“黑暗料理”

如果你問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人:“你什麼時候最想家?”

90%以上的人, 都會說:“生病的時候。 ”

緊接著, 一定會說一句話:“特別想吃我媽/我爸給我做的麵條/病號粥/大肘子(?生病有吃大肘子的麼)”

在很多孩子眼中, 爸爸媽媽是天底下最棒的大廚, 父母做的美食, 往往是漂泊在外的孩子最直接的“鄉愁”。

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有人發美食票圈“報復社會”的時候, 爸媽的拿手菜, 會一個一個浮現在我們的腦海: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等等!!!

最後兩張照片, 好像混進了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咳咳,

鑒於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那麼家中有個缺乏“做菜基因”的人, 做出“黑暗料理”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其實, “黑暗料理”這個詞, 最早出自日本動漫《中華小當家》, 原本的意思是指:“黑暗料理界所做的料理, 非但不難吃, 而且對料理可以說是要求非常的高的, 因為只要做出讓人吃了沒話說的料理, 就可以控制整個世界。 這是黑暗料理界的夢想, 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得到傳說中的廚具, 據說吃了傳說中廚具的菜, 能夠長生不老。 ”

聽起來應該是很好吃的料理才對。

但是這個詞來到中國之後, 很快變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黑暗料理”(並沒有說中國特色不好的意思), 吃了也會讓人變得“沒話說”——難吃得說不出話……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在我看來, “黑暗料理”也是分為不同級別的, 第一種屬於“倔強青銅”:原本正常的配菜, 因為對烹飪方法、烹飪時間的掌握失控, 成就了“黑暗料理”。

比如這位媽媽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牛肉冰糕嗎?聽著怎麼還有點想吃……

再比如這位爸爸的菜, 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欲, 文采直逼舌尖文案。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這些魚頭的絕望……

至於煎糊了的餃子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變了色的洋蔥炒蛋


(圖片來自網路)

不能分辨本體的番茄炒蛋


(圖片來自網路)

這還是我認識的那道“國民菜”嗎?

另外一類黑暗料理, 是“王者榮耀”級別:把匪夷所思的看起來完全不搭的食材, 放在一起, 做出一道道“腦洞大開”的菜肴:

比如某網友媽媽做的藍莓豬蹄,

這顏色真是一言難盡


(圖片來自網路)

再比如這道腦洞大開的“三蛋”料理——雞蛋、鵪鶉蛋、皮蛋, 雞蛋敲開一個洞, 把切成塊的皮蛋和鵪鶉蛋倒進去


(圖片來自網路)

爸爸媽媽做的菜是黑暗料理, 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網友這樣說:大概就是明明知道他們真的愛我, 但每次吃飯還是會有種“爸爸媽媽大概是不愛我”的錯覺。

那些從小吃黑暗料理的孩子, 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的孩子上大學後, 發現人人詬病的食堂大鍋菜, 竟然是人間美味


(圖片來自網路)

有的孩子因為強烈的“求生欲”, 長大後奮發圖強, 成了廚藝高手


(圖片來自網路)

有的人則是因為基因太“頑固”, 直到自己也為人父母, 還在繼續為自己的寶貝矢志不渝地做出一道道黑暗料理


(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 吐槽歸吐槽, 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 一刻都不曾改變過, 看到下面這條評論, 我有點淚目了:


(圖片來自網路)

有的時候, 我們以為的“黑暗料理”, 很有可能是他們試了又試, 做了又做,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 所能給到你的最好的飯菜。

我始終相信, 人的胃是有記憶的。

有一年我胃病犯了, 吃藥、忌口全都沒有效果。 有一天, 我在京郊的一個小店裡喝到了一碗羊湯, 味道特別像遠在西北的媽媽的手藝,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胃口的我, 呼嚕呼嚕地喝完了那碗湯, 放下湯碗的那一刻, 早就習慣了北京生活的我, 開始想家了。

那天以後, 我的胃部不適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不說了, 我要趕快去訂票端午節回家看媽媽(吃媽媽做的菜)去啦!

來吧, 一起來聊聊, 你家的餐桌上, 都出現過哪些黑暗料理?

可以是你爸爸媽媽做的, 也可以是你自己衣深得真傳或者自學成才的, 在這個人人都曬美食的年代, 做一次不一樣的煙火。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