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香港»正文

十年·生產自救 一座災區工廠老廠長的努力與堅守

羅雲太喜歡這樣眺望遠處的大山, 當那條地震之後援建的公路修好的時候, 老羅和他的工廠會搬到新的工業園區, 對未來, 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的老羅仍然充滿希望。 中國網 鄭亮攝。 “地震過後援建資金一到位就開始修這條路啦, 明年這條德陽到阿壩的公路就該修通了, 它把通向九寨溝的方向打通, 我們這個老廠也會搬到那邊新的工業園區了……”65歲的羅雲太站在廠區二樓的辦公室前眺望著遠處的大山。

2008年5月12日地震襲來的時候, 羅雲太和大部分工人都在工廠正常上班。 因為工廠正好處在一個地下緩衝帶上,

大部分廠房雖然開裂但並沒有倒塌, 部分職工受傷但沒有人死亡。 專家分析羅雲太的工廠沒有被毀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工廠正好處在一塊很大很大的岩層板塊。 第二是工廠可能正好在一個緩衝帶上。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老羅的工廠大部分還是地震之前的樣子, 但地上的裂紋和廠房加固的痕跡依舊記錄著那次災難。 中國網 鄭亮攝。

地震後, 羅雲太帶領工廠工人積極的生產自救, 僅用20多天, 就將地震之後的第一批產品交到了客戶手上。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拿到產品的客戶還在價格上給了很多優惠, 對工廠進行援助。 中國網 鄭亮攝。 從1995年接手工廠到現在, 這座工廠就像坐過山車一般, 從開始的已經瀕臨倒閉帳戶上只有18塊錢到努力經營資產千萬……一次次的涅磐重生,

都給羅雲太留下太多的回憶。

工廠在地震中基本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羅雲太在廠裡忙前忙後沒有離開, 直到接到鄰居打來的電話, 他才知道自己的老母親和家都沒了。 回憶起往事, 健談的老羅也沉默了許久。 他趕回家將母親下葬後, 羅雲太又趕回了工廠, 他知道這裡還有更多“家人”需要他。 “有的職工家裡受災裡比我家嚴重的多, 我是總經理, 要是不回工廠工人會沒有主心骨的” 羅雲太說。 中國網 鄭亮攝。

羅雲太和自己的老父親在工廠自行車篷改建的的地震棚裡面睡了兩個多月。 很多職工的家裡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失, 一些中層領導在地震時也失去了親人,

但是在地震過去不久, 大家都主動回來堅持上班, 清理廠區, 檢修設備, 弄好一個車間開工一個車間, 直到工廠基本恢復正常生產。 地震過後羅雲太和老父親住了2個多月的車棚如今已經拆除, 但是那個位置和那段記憶, 他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 中國網 鄭亮攝。

現在的羅雲太經常會到一線車間去轉轉, 除了督促生產, 更多的是和工人們聊聊天, 地震之後工廠80%的老員工都留了下來, 一起經歷過生死, 讓他們的感情更像家人一樣。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地震過後政府給災區群眾每人每天補助10塊錢和一斤大米, 雖然有這些政府補助, 但羅雲太仍然堅持按照地震之前的標準給工人發工資, 這也是震後工廠重建時沒有一個員工辭職的原因。

工廠是綿竹地區第一批復產的企業之一。

震後複產的工廠這些年也經歷了很多改革, 為此羅雲太也放棄了很多。 以前工廠有很大一項業務是“三高一低”的黃磷生產, 緊跟形勢的老羅響應號召, 高污染, 高消耗這樣國家不支持的項目一概不做。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工廠在地震之後, 羅雲太帶領職工舍小家顧大家的堅持生產自救, 用最短的時間恢復生產, 複產過程中, 羅雲太堅持在政府補助的基礎上照常給工人發工資, “經歷了災難, 更要讓職工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要讓他們在災難面前安心……”這也是地震後工廠重建時沒有一個員工辭職的原因。 中國網 鄭亮攝。 “

在羅雲太的辦公桌裡放著厚厚一摞照片,

每一張照片上都有一行不大但是非常醒目的日期“2008.05.12”這些都是, 地震之後第一時間關於這間工廠的記錄。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羅雲太翻看著這些地震之後拍攝的照片, 裝照片的口袋上的塵土說明老羅已經很久沒有把它們拿出來了。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羅雲太說他特別感謝我們公司的黨員幹部還有職工, 他們非常有積極性, 也非常有社會責任, 工廠能夠恢復生產對大家都是好事。

在羅雲太的辦公室裡掛著長長的一串獎狀, 這些基本都是2009年以後獲得的, 這些也記錄了老羅和他的工廠這些年前進的腳步。 中國網 鄭亮攝。 震後十年, 很多國企相繼離開重建, 但羅雲太和他的工廠這些年卻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前進著。 工廠從震後停產到堅持生產自救。自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老羅和工廠始終沒有在困難面前倒下,但憑藉著他“一根筋”的勁頭和新技術的嘗試,工廠始終在“軌道”上穩步前行。

震後十年,羅雲太帶著工廠走了十年,今年65歲的他說就算有一天自己年齡大了做不了了,相信還有很多年輕人會接著他的努力繼續做下去。“經歷過地震,經歷過生死,我覺得很多事還是要抱希望的。很多事情能不能辦成是能力問題,想不想辦是態度問題,別看我歲數大了,我還是要把工廠維持下去,要讓工廠發展,要向前看。有一天我年齡大了不做了,還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會做,對未來的信心我還是有的。”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工廠從震後停產到堅持生產自救。自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老羅和工廠始終沒有在困難面前倒下,但憑藉著他“一根筋”的勁頭和新技術的嘗試,工廠始終在“軌道”上穩步前行。

震後十年,羅雲太帶著工廠走了十年,今年65歲的他說就算有一天自己年齡大了做不了了,相信還有很多年輕人會接著他的努力繼續做下去。“經歷過地震,經歷過生死,我覺得很多事還是要抱希望的。很多事情能不能辦成是能力問題,想不想辦是態度問題,別看我歲數大了,我還是要把工廠維持下去,要讓工廠發展,要向前看。有一天我年齡大了不做了,還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會做,對未來的信心我還是有的。”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