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不走尋常路的“貴州沖泡”深得我心

三月初受知乎邀請參加貴州省宣傳部與知乎發起的“聊茶”活動, 有幸獲贈幾包貴州湄潭縣的湄潭翠芽, 這個活動過去一個多月都快忘了有這回事, 那天突然收到對方工作人員發來的短信提示, 當時一下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是騙子。 收到茶葉後, 由於一直忙於春茶工作事宜, 沒能好好品嘗這來自貴州的綠茶, 最近才得空打開一包試試。

我平日少喝綠茶, 一般每年也是在綠茶春茶季會喝點龍井、碧螺春之類, 今年還喝到朋友寄來的江西廬山雲霧, 在此前對貴州本地的綠茶瞭解甚少, 只知道貴州的茶葉種植面積大以及種植環境好,

還有民國時期在湄潭設立的中央實驗茶廠。

“三綠一紅”是貴州主推的茶, 我喝到的湄潭翠芽就屬三個綠茶之一, 其餘兩個是都勻毛尖、綠寶石;一紅為遵義紅。

說到湄潭這個地方, 就不得不先從中央實驗茶廠講起, 因抗日戰爭, 沿海地區出口產品受阻, 1939年, 受中農所、中茶公司委託, 由張天福等人帶隊在西南地區選址籌建中央實驗茶廠, 最終在湄潭縣設立, 這是首個國家層面的茶葉科學研究機構以及生產、出口基地, 第二年便試製出工夫紅茶“湄紅”。

中央實驗茶廠落戶湄潭還從杭州西湖茶區調了兩名制茶師傅來試製“湄潭龍井”, 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周林認為叫龍井不妥, 因杭州已經有龍井,

湄江風景如畫, 叫‘湄江茶’更合適。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著名茶學家陳椽教授建議將“湄江茶”改為“湄江翠片”, 這是第三次更名。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 湄潭政府出臺政策, 統一品牌, 將全縣扁形名優茶統稱為“湄潭翠芽”。 幾次更名, 個人更喜歡現在湄潭翠芽這名字。

「貴州沖泡」

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茶水分離、不洗茶, 這是貴州茶產業最近幾年在媒體上推行“貴州沖泡”, 與我們日常所知道的沖泡綠茶方式有些不同, 為此還引來了不小爭議, 綠茶不是應該用低水溫、投茶量3g的嗎?, 但貴州沖泡不走尋常路, 貴州綠茶就得使用貴州沖泡。

抱著好奇心, 我試著用貴州沖泡的方式泡了湄潭翠芽, 結果讓我眼前一亮。 蓋碗、5g的量, 沸水沖泡,

與工夫茶泡法一樣, 茶水分離出茶湯。 香氣、滋味鮮爽濃郁, 湯水口感厚實, 這是在喝過的綠茶裡沒有過的體驗, 浸泡時間久了也不會苦或澀, 並且還很耐泡, 換了3g投茶量也一樣。

其實剛開始對“貴州沖泡”還有些懷疑, 認為只是個噱頭, 實踐後相信貴州沖泡的由來不是沒道理的。 好茶不怕沸水燙, 在總是強調水溫對滋味的影響宣傳中, 貴州沖泡提倡的高水溫能夠使得茶葉內含物質快速浸出, 香氣高揚、湯水滋味鮮爽濃厚。 前幾泡茶水分離出湯, 每泡之間的滋味落差不大, 這也是在其他綠茶少見的。

沖泡貴州茶使用貴州沖泡, 打破了所謂多少多少投茶量、多少多少度的水溫束縛, 讓泡茶喝茶變得簡單, 這是個很好的開端。

當然這裡也有個前提, 那就是貴州茶葉自身品質過硬, 才有底氣經得起這十六個字的檢驗, 例如“不洗茶”就反應出了貴州茶葉的安全乾淨, 雖然洗茶是洗不走什麼, 但提出“不洗茶”卻能夠讓茶客消費者喝得放心。

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造就了貴州茶的品質, 而貴州沖泡將貴州茶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者結合的恰到好處。

接觸了幾天貴州綠茶, 對貴州的茶葉產生了很好印象, 雖然平時品飲綠茶不多, 但如果在綠茶選擇上, 我想今後會優先考慮貴州的綠茶, 同時貴州的茶產業發展也很值得學習。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