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香港»正文

地震過後的涅磐重生 從廢墟到希望之城

北川新縣城位於安昌鎮以東約兩公里處, 處於黃土鎮與安昌鎮之間, 距離老縣城23公里, 可建設用地8平方公里左右, 新縣城所在地取名初定為永昌鎮。 寓意著北川新縣城永遠繁榮昌盛。 沈湜攝

十年前的5月12日,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導致數萬人死亡, 數十萬人受傷。 據統計,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 其中, 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 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 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十年後的今天, 時間逐漸撫平人們的傷痛,

一座座希望之城在這片大地上這涅磐重生, 經歷過汶川地震的人民正從陰影中走出, 用他們的雙手建設自己的新家園, 譜寫著新生活的樂章。

北川新縣城內的的民生大樓, 羌族自治縣委民生工作委員會、糧食局、審計局等在此辦公。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四川省北川中學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的單設高級中學。 北川中學創建於1944年,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 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 1000多名學生遇難。 2009年5月12日, 北川中學正式動工, 成為北川新縣城開工的首個項目。 原北川中學初中部單設為永昌中學, 北川中學成為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的單設高中。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新北川永昌鎮內的居民社區。

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是5·12汶川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 城市總體佈局為“一廊、一環、一帶、一軸”。 2017年1月, 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單位公佈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北川永昌鎮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北川永昌小學前身是北川老縣城的曲山小學, 5·12汶川地震後由山東淄博援建, 學校的兩棟主教學樓, 一棟叫淄思樓, 一棟叫博愛樓, 希望孩子在學習和成長過程當中, 永懷對援建地方的感恩之心。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北川縣城內的居民在社區內打牌娛樂, 經歷了5·12汶川地震, 現在的北川人民變得更加堅強和樂觀。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 汶川縣映秀鎮受到重創,

全鎮大部分房屋倒塌, 並伴有山體滑坡。 此後, 映秀鎮進行原址重建。 如今, 全鎮七個村和一個社區共有一萬多居民, 集中居住在新鎮。 沈湜攝

航拍映秀新鎮居民區。 原址重建的映秀鎮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十年間飛速的發展著, 如今的映秀鎮已經成為具有川西北風情的特色旅遊名鎮。 沈湜攝

映秀鎮漩口中學內的《汶川時刻》紀念錶盤。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新映秀鎮外的牌樓。 走過牌樓便是映秀新鎮的一條商業街。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映秀新鎮內的居民住宅區。 為了開發旅遊資源, 很多居民將自己的住所改成家庭旅店。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5·12汶川地震後原址重建的映秀新鎮。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漢旺新鎮是5·12汶川地震後由江蘇無錫對口援建的,

漢旺新鎮在距離地震遺址向南約3公里的地方以原地異址重建的方式重建。 沈湜攝

漢旺新鎮內的牌樓。 如今的漢旺新鎮建設已經比較完善, 超市, 學校, 醫院基本都配套到位。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一名漢旺鎮的居民騎車經過漢旺武漢晚報·車都希望小學。 該學校位於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 “5·12”大地震後, 該鎮找不到一幢完好房屋, 漢旺學校更是有19名老師和228名學生遇難。 武漢晚報發起“我們都是汶川人——眾志成城抗震賑災募捐活動”, 並聯合武漢經濟開發區、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定向為漢旺捐建一所學校。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漢旺新鎮學校的校車駛過居民社區。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漢旺新鎮內的居民社區。

新鎮永久安置房都進行了抗強震的設計和建造, 理論上建高層住宅也是允許的, 但是考慮到百姓的心理恐慌和舒適度, 最終新鎮的樓房在建造時每幢均不超過4層。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漢旺新鎮上的市集。 漢旺新城功能定位為“5·12”汶川地震工業遺址紀念地、成德綿產業帶上的工業重鎮、德綿茂通道上的商貿物流門戶鎮、成九黃旅遊線路上的節點鎮。 未來目標形成以山地生態休閒、地震遺址旅遊、平壩生態休閒、新鎮度假休閒等4大特色的新城鎮。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航拍北川、映秀、漢旺地震遺址。 沈湜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