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有老二後,請對老大更好一點】育兒專家:注意「3個細節」,別讓老大心酸到讓人心疼

吳女士諮詢, 說快小升初的兒子已經在家休學一個月了, 無論家裡如何威逼利誘, 孩子就是不願意上學, 問我怎麼辦。

在排除了學校和社會的特殊事件以外, 我問她:家裡最近半年發生過重大事情嗎?

她說:我三個月前生了女兒。

我說:很可能這就是原因。

吳女士很驚訝:不可能, 我兒子很喜歡妹妹的, 怎麼會因為這個原因不去上學呢?

但後來經過幾個星期的觀察後才發現,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導致她的兒子無法邁出家庭一步。

我們不得不承認, 當有了小仔, 一定會讓大仔心有不安

假如家裡只有一個孩子, 父母大多對孩子的「長大和獨立」沒有迫切期待, 而隨著另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父母既要照顧老大的學習起居, 又要照顧老二吃喝, 精力和時間都被榨幹, 因此情緒會出現不穩定。

這樣的後果有三個, 第一是父母會減少笑容。 第二個, 父母對老大的關注銳減。

第三個, 父母對老大新增了很多要求和期待。

比如「你要學會管理自己, 你要讓著弟妹, 弟妹在的時候, 你要保持安靜」。

你有沒有發現, 自從有了小仔, 大仔像變了一個人?

比如安靜的孩子變得吵鬧, 自律的孩子變得拖拉, 活潑的孩子變得沉悶等。

更有讓父母措手不及的, 是有些孩子開始頻繁生病, 還有的孩子開始厭學。

這些都是孩子在得不到父母足夠關注的時候, 用身體或行為呼喚父母的愛。

寶媽的一雙手, 無法同時抱起兩個孩子, 終歸會有取捨, 但這取捨也常常會讓老大承受與他年齡不相仿的委屈。

雖然二胎年齡更小, 但老大也同樣是個孩子, 同樣需要媽媽的關注和呵護。

吳女士回憶兒子在休學一個月以來,

每晚都睡不踏實, 有時半夜還起來看電視。

顯然, 這是孩子由於安全感不足引發焦慮後的狀態。

於是, 我建議由父親陪睡一段時間。

一天夜裡父親陪著孩子打了遊戲, 下了象棋, 孩子越來越開心和放鬆, 當天入睡後就說了一句夢話:媽媽, 你把妹妹塞回肚子裡去, 我就去學校。

父母這才知道, 孩子之所以不去上學, 是因為他們在老二到來後, 一方面希望老大更加努力學習考個好初中, 一方面又把精力全往老二身上撲, 導致老大感覺被忽視和被壓迫, 非常焦慮, 所以不願意離開家庭寸步。

如何同時帶好兩個孩子?

細節1——睡在一起, 別「拋棄」老大

一家人都睡在一個屋裡, 在大床旁邊放一個小床, 讓老大睡在小床上。

這樣媽媽在照顧老二的時候也能兼顧老大的情況, 睡前多陪陪老大, 和他講故事, 讀繪本, 不會讓老大覺得媽媽有了弟弟妹妹後就不要自己, 不愛自己了, 從而會有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而且一家人都睡在一起, 當媽媽照顧孩子的時候, 爸爸也能伸出一把手, 這樣更有利於增強夫妻感情。

同時也會潛移默化中讓老大接受了老二, 更利於一家人的和諧。

細節2——平等對待, 而不是一味要求老大

在原本只有一個寶貝的情況下, 老大很自然會獲得所有人的關注, 但是二胎會分散爸媽們的時間和精力, 佔用食物、玩具等, 所以大寶會採取各種手段來獲取長輩的關注。

老大老二在爭奪玩具、食物的時候, 會使出各種小伎倆和小手段。 大孩子會做一些不符合年齡段的哭鬧、爭搶、對比;小一些的還會因為年齡不佔優勢, 而在套路上下功夫, 比如被碰一下, 就大哭大鬧尋求父母關注。

美國親子教育的專家蘿拉指出:孩子競爭的原因, 是為了確保他們自己危險和資源稀缺的狀況下依舊可以生存。

所以面對孩子出現的種種情緒,爸爸媽媽應該試圖去接納,並且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有哪些?特別是在他們出現矛盾的時候,不要一味批評指責,而要讓他們逐漸冷靜,分頭教育。

細節3——引導老大,而不是一味護著老二

很多寶媽在交流中會發現:二胎家庭大部分由一個內斂的大寶和一個機靈的二寶組成,這是為什麼?

英國心理學博士Kevin Leman在《出生順序》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出生順序影響父母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長首先要從教育觀念上轉變「讓著小的」這種心理。

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參加節目《孩事兒》中說:「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 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保護小的上。」

將決定權交給大寶,而不是家長當仲裁者。

大寶首先會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他才會心甘情願地考慮弟弟妹妹的感受。

感恩,不只是教育孩子

當想發火的時候,記得感恩孩子為家庭的付出。

孩子主動幫媽媽洗碗了;主動複習功課了;主動掃地了;主動整理衣服了;主動照顧小仔了……

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在認同自己的重要性,增加家庭的責任感。

從此非但不會成為父母的困擾,還會有更加健康,積極的人格。

更重要的是,媽媽也會在親子關係中,體會到別樣的幸福。

愛,讓我們成長,亦讓我承擔。對孩子,對我們,都是。

所以面對孩子出現的種種情緒,爸爸媽媽應該試圖去接納,並且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有哪些?特別是在他們出現矛盾的時候,不要一味批評指責,而要讓他們逐漸冷靜,分頭教育。

細節3——引導老大,而不是一味護著老二

很多寶媽在交流中會發現:二胎家庭大部分由一個內斂的大寶和一個機靈的二寶組成,這是為什麼?

英國心理學博士Kevin Leman在《出生順序》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出生順序影響父母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長首先要從教育觀念上轉變「讓著小的」這種心理。

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參加節目《孩事兒》中說:「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 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保護小的上。」

將決定權交給大寶,而不是家長當仲裁者。

大寶首先會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他才會心甘情願地考慮弟弟妹妹的感受。

感恩,不只是教育孩子

當想發火的時候,記得感恩孩子為家庭的付出。

孩子主動幫媽媽洗碗了;主動複習功課了;主動掃地了;主動整理衣服了;主動照顧小仔了……

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在認同自己的重要性,增加家庭的責任感。

從此非但不會成為父母的困擾,還會有更加健康,積極的人格。

更重要的是,媽媽也會在親子關係中,體會到別樣的幸福。

愛,讓我們成長,亦讓我承擔。對孩子,對我們,都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