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耶魯大學:孩子的行爲都有章可循】孩子一生中,改變命運的「黃金八年」,別後悔太晚看到

朋友說她最近很煩惱, 每天下班回家筋疲力盡, 看到東西被孩子扔的滿地都是, 怒火頓時出現, 面對孩子也沒有了耐心。

我告訴她, 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黃金八年」。

越是告訴孩子「別這樣做」孩子會反其道而行, 倒不如提供給她對應的環境, 比如:

設置一些扔東西的遊戲, 既能鍛煉專注力、又能滿足她的需求。 朋友實踐之後, 覺得非常有幫助。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 跟蹤了數千位孩子的真實成長, 發現人類行為的發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

不同階段孩子行為背後都有方法可依, 做家長的我們其實不必太擔心,

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即可, 提供給孩子最大限度的愛和自由才會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01- 1歲:培養安全感不可錯過的一年。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 每天都經歷著挫折和困難, 小小年紀, 要千方百計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達到的事情。

他們特別喜歡有人在他們身邊, 注意他們的舉動, 逗他們開心, 和他們說話, 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鬧, 才會有安全感, 成長起來也會更順利。

我們最應該做的, 是耐心的包容孩子, 培養起他一生的信賴感和幸福感。

-02- 2歲:培養幽默感不可錯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顯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歲半, 則到了培養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時期。

他離開自我的圈子, 融入了人群中。 別人笑的時候, 他也會跟著笑。

他會主動向成人微笑, 以此作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 甚至會逗別人發笑。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興趣, 增添幽默的情境, 較強的幽默能力, 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

-03- 3歲:培養創造力不可錯過的一年。

讓孩子去編故事、畫彩筆圖、揉泥巴, 並給予他鼓勵, 是培養他創造力的好方法, 可以給他講故事時故意不講結尾, 讓他自己來編;把雜誌上好玩的圖片剪下來, 讓他根據圖畫自己編故事等。

這些做法都有助於孩子積極思考, 進而開發他的想像力, 尤其是增強他的邏輯觀念。

種種花草、養養小動物, 經常帶他去郊遊, 同樣也都能很好地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04- 4歲:語言表達力飛速成長的一年。

語言, 是四歲孩子的最愛之一, 她突然變得非常愛說話。

請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語言使用上的錯誤, 否則孩子會因為害怕說錯而感到焦慮, 甚至會出現結巴或者乾脆不肯說話的問題。 你可以用正確的說法重述一遍他的話, 但是, 你不要特意強調孩子的錯處。

請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05- 5歲:親子關係最親昵融洽的一年。

這個階段格外愛戀媽媽, 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讓媽媽開心, 來自媽媽的讚揚和肯定, 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五歲孩子認為媽媽肯定和自己心連心, 所以, 有時候他會誤以為媽媽應該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當他跟媽媽說話的時候, 常常沒有足夠的耐心把該說的話全都說出來, 然後又倒過來生媽媽的氣, 因為媽媽居然沒有一下子聽明白他想要說什麼。 做媽媽的腦筋要轉得足夠快才行。

-06- 6歲:內心矛盾最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間糾葛最多的年齡, 五歲的時候,媽媽是他整個世界的中心;到了六歲時,他世界的中心則變成了他自己。

一方面喜愛媽媽、需要媽媽,離不開媽媽的摯愛與接納;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因此常常又會推開媽媽,搞得不管是自己還是媽媽的日子都十分掙扎。

當孩子大發脾氣或者母子間將要出現大麻煩的時候,爸爸就要登場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於水火。

-07- 7歲: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一年。

他也會把有些事情的發生理解成跟他的意願有關:」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還相信物體和自然現象都會跟人一樣有情緒,有思維;也會以神奇魔力來看待很多事情。

抽象思維的發展,使孩子既可以看到物體之間的相同之處,也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他能明白容器形狀的改變並不會造成量的改變,也開始理解數量的意義。

-08- 8歲:熱衷思考思維活躍的一年。

八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思考很多問題了。思維和語言全面發展,判斷能力增強,可以運用簡單的邏輯得出一定的結論,做簡單的演繹推理。

另一個重要的思維層面的改變是:八歲的孩子不再像過去一樣相信萬物有靈,現在他越來越認識到大自然的客觀力量;在語言方面典型的八歲孩十分健談,雖然還做不到徹底的誠實,但他已經能夠分得清幻想和現實。

利用好「黃金八年」,改變孩子一生 1、試圖理解和接納孩子。

畢淑敏說,「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在這個過程中,他最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支援。」

0-8歲的孩子在不同階段時會有一系列行為出現,比如喜歡扔東西、喜歡玩水,收拾整整齊齊的家瞬間就淩亂不堪,如若家長心情很糟糕,看到這個局面,絕對是火冒三丈。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然而「只有少數大人記得,所有的大人都是小孩」(小王子)。

2、學會等待

盧梭說: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是:發脾氣,講道理,刻意感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然而結果並不總能令人滿意。

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她希望我努力學習,那時我沒有寒假,沒有暑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溫習功課,然而那時的我並不開心,等到優寶出生,我意識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定要讓她健康快樂的成長。

與其抱怨,不如欣然接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伐,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追逐心,學會等待。

3、抓住孩子不同時期,正確引導。

教育專家孫瑞雪說過:父母的職責,就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孩子將來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一些異常行為,每個孩子「黃金八年」情況會有差異,有的早,有的晚,孩子進入「黃金八年」之後,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阻止,真正的尊重科學、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教育孩子時的順其自然,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更自由的發展,孩子的身心靈會得到滿足,言行得到規范。

4、不干涉,提供學習條件。

蒙特梭利名言所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孩子進入書寫與閱讀「黃金八年」時,會喜歡亂寫亂畫,沙發、牆面變得五彩繽紛,很多家長會選擇用訓斥的態度來阻止孩子「亂寫」「亂畫」。

恐嚇、責備,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當孩子為了迎合父母而放棄自我探索時,他自己的內在發展也受到了抑制,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幫助,創造安全的環境,讓他盡情地自我探索。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抓住成長「黃金八年」,培養獨一無二的快樂的孩子。

五歲的時候,媽媽是他整個世界的中心;到了六歲時,他世界的中心則變成了他自己。

一方面喜愛媽媽、需要媽媽,離不開媽媽的摯愛與接納;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因此常常又會推開媽媽,搞得不管是自己還是媽媽的日子都十分掙扎。

當孩子大發脾氣或者母子間將要出現大麻煩的時候,爸爸就要登場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於水火。

-07- 7歲: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一年。

他也會把有些事情的發生理解成跟他的意願有關:」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還相信物體和自然現象都會跟人一樣有情緒,有思維;也會以神奇魔力來看待很多事情。

抽象思維的發展,使孩子既可以看到物體之間的相同之處,也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他能明白容器形狀的改變並不會造成量的改變,也開始理解數量的意義。

-08- 8歲:熱衷思考思維活躍的一年。

八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思考很多問題了。思維和語言全面發展,判斷能力增強,可以運用簡單的邏輯得出一定的結論,做簡單的演繹推理。

另一個重要的思維層面的改變是:八歲的孩子不再像過去一樣相信萬物有靈,現在他越來越認識到大自然的客觀力量;在語言方面典型的八歲孩十分健談,雖然還做不到徹底的誠實,但他已經能夠分得清幻想和現實。

利用好「黃金八年」,改變孩子一生 1、試圖理解和接納孩子。

畢淑敏說,「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在這個過程中,他最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支援。」

0-8歲的孩子在不同階段時會有一系列行為出現,比如喜歡扔東西、喜歡玩水,收拾整整齊齊的家瞬間就淩亂不堪,如若家長心情很糟糕,看到這個局面,絕對是火冒三丈。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然而「只有少數大人記得,所有的大人都是小孩」(小王子)。

2、學會等待

盧梭說: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是:發脾氣,講道理,刻意感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然而結果並不總能令人滿意。

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她希望我努力學習,那時我沒有寒假,沒有暑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溫習功課,然而那時的我並不開心,等到優寶出生,我意識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定要讓她健康快樂的成長。

與其抱怨,不如欣然接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伐,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追逐心,學會等待。

3、抓住孩子不同時期,正確引導。

教育專家孫瑞雪說過:父母的職責,就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孩子將來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一些異常行為,每個孩子「黃金八年」情況會有差異,有的早,有的晚,孩子進入「黃金八年」之後,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阻止,真正的尊重科學、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教育孩子時的順其自然,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更自由的發展,孩子的身心靈會得到滿足,言行得到規范。

4、不干涉,提供學習條件。

蒙特梭利名言所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孩子進入書寫與閱讀「黃金八年」時,會喜歡亂寫亂畫,沙發、牆面變得五彩繽紛,很多家長會選擇用訓斥的態度來阻止孩子「亂寫」「亂畫」。

恐嚇、責備,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當孩子為了迎合父母而放棄自我探索時,他自己的內在發展也受到了抑制,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幫助,創造安全的環境,讓他盡情地自我探索。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抓住成長「黃金八年」,培養獨一無二的快樂的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