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多少家長拿「懂事」當孩子的標配?

相信許多人在小時候都被爸媽這樣嫌棄過:「你看人家xxx, 再看看你!成績不咋地, 調皮屬你能!」, 在父母眼中,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又聽話學習又好, 而自己家孩子卻調皮搗蛋無所不能。

但是, 孩子真的是越乖越懂事越好嗎?

01

「懂事」和「乖」是很多成人對小孩的最高讚譽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 聽話就會怎樣怎樣, 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 聊起孩子, 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 大人就會高興, 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 大人就會喜歡自己, 誇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 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 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 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駡, 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 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 小時候表現越「乖」, 越「懂事」的孩子, 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 越自由的孩子, 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02、懂事太苦, 苦在心裡

「孩子平時在學校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你要懂事」

家長們互相碰面, 聊起孩子, 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

多少家長拿「懂事」當孩子的標配?但是, 過於懂事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它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 讓孩子負重前行。

之前熱播的真人秀節目《寶貝的新朋友》中, 備受關注的謝霆鋒父親——謝賢, 就因為哄一位7歲的素人小男孩吃東西, 結果小男孩不但不吃, 還嘴說:

"一天到晚就是吃吃吃, 是吃貨啊!"

向來脾氣火爆的謝賢沒忍住, 朝著小男孩的屁股就是一腳。 當然, 也沒真用力踢, 就是嚇唬一下。

而大部分網友的態度都是:小孩怎麼這麼不懂事, 對長輩那麼沒禮貌,

是應該教育一下, 不能總慣著, 踢得好!

我想, 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頂嘴、反叛時的態度。

甚至有些家長會氣呼呼地說:這麼小就這樣, 我是養了一隻白眼狼。

太懂事的孩子, 用別人的期待約束自己, 把體面給了別人, 把委屈留給自己!

《少年說》裡那個16歲女孩, 正是一場「假自我」下的負重前行。

當她孤獨地站在高臺上, 當眾喊出內心壓抑, 全場驚呆:

「因為懂事, 我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因為懂事, 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都藏了起來。 」

台下的媽媽, 終於淚崩回話:你不用取悅所有人, 堅持做你自己。

03、

真正的懂事是什麼?

李開複曾說:

「做我的女兒, 不必乖, 但要積極, 要有獨立思考、勇敢嘗試的能力。 」

懂事不是恐懼, 不是懦弱, 不是在侵淩面前, 退縮並啜泣。

懂事不是對孩子天性的壓抑, 更不是讓孩子的退讓, 滿足成年人的面子。

真正的懂事應該是孩子能夠正確解讀人際規則, 不自卑, 不狂妄, 遇事時能夠明晰、簡捷的表達出自我願望。 能夠學會與小夥伴的談判, 與成年人的常態交流——想讓孩子懂事, 至少父母得懂事。

父母要瞭解孩子的心理, 要知道孩子的認知世界很小, 對父母的依賴極重, 父母眼裡微乎其微的小事, 有可能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心智成長。

懂事的父母, 能夠清晰判斷孩子所面對的環境。

孩子是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壓制?還只是無關緊要的玩鬧遊戲?萬不可說孩子不懂, 孩子其實什麼都懂,熊孩子最善於利用成年人的呆滯與遲鈍,而膽小的孩子,則對成年人充滿了恐懼。

所以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公平狀態,及時抑制熊孩子流露出來的惡,抒解膽小孩子心裡的恐懼,不偏不倚,允執厥中,才能讓孩子獲得一個心態平和的成長環境。

鼓勵膽小的孩子,勇敢表達自我欲求。要告訴熊孩子,撒潑打滾不是表達。

不要讓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也不要讓膽小孩子的恐懼,累積到超過孩子的心理承受。所謂教育,就是依據孩子的不同心理狀態,做出適當的調整。

把小孩子視為大人,認真聽他們每一句話,尊重他們的權利訴求。

現實上許多成年人都不善於表達自我,要求于孩子做到這一點,就更難——這就是所有的父母,應該感謝孩子的道理,是孩子引導你成長,引導你學習勇氣與表達,而非你引導孩子。

為人父母的成熟,是學會接受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學會照顧、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把處理情緒這件事交回給我們自己吧。

所有的教育,只是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或許很普通,很卑微,很蠢萌,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孩子心理的巨大回蕩。

人生在世,免不了的是失落,不可少的是委屈。永遠不要讓自己,對自己失望。或許世界很冷,但負責任的人生思考與求索,必將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曖、陽光的心態,與無盡的信心。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場驚心動魄的大冒險。要記得父母的正確引導,感謝他們的智慧。也要記住父母的失誤,憐憫他們的無奈。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懂事」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早年適用的法子,現在不一定仍然適用,因為環境在變,孩子的心態也在變。不要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願家長們教會孩子能吃糖也會要糖,能獨立戰鬥也有人依靠,會照顧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換位思考也堅持內心。

願孩子們只懂該懂的事。

wendy媽有話說: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

你只需要聽自己的話。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

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

媽媽相信你所有的選擇。

媽媽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

不需要媽媽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

會更加快樂,熱情,

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孩子其實什麼都懂,熊孩子最善於利用成年人的呆滯與遲鈍,而膽小的孩子,則對成年人充滿了恐懼。

所以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公平狀態,及時抑制熊孩子流露出來的惡,抒解膽小孩子心裡的恐懼,不偏不倚,允執厥中,才能讓孩子獲得一個心態平和的成長環境。

鼓勵膽小的孩子,勇敢表達自我欲求。要告訴熊孩子,撒潑打滾不是表達。

不要讓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也不要讓膽小孩子的恐懼,累積到超過孩子的心理承受。所謂教育,就是依據孩子的不同心理狀態,做出適當的調整。

把小孩子視為大人,認真聽他們每一句話,尊重他們的權利訴求。

現實上許多成年人都不善於表達自我,要求于孩子做到這一點,就更難——這就是所有的父母,應該感謝孩子的道理,是孩子引導你成長,引導你學習勇氣與表達,而非你引導孩子。

為人父母的成熟,是學會接受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學會照顧、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把處理情緒這件事交回給我們自己吧。

所有的教育,只是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或許很普通,很卑微,很蠢萌,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孩子心理的巨大回蕩。

人生在世,免不了的是失落,不可少的是委屈。永遠不要讓自己,對自己失望。或許世界很冷,但負責任的人生思考與求索,必將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曖、陽光的心態,與無盡的信心。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場驚心動魄的大冒險。要記得父母的正確引導,感謝他們的智慧。也要記住父母的失誤,憐憫他們的無奈。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懂事」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早年適用的法子,現在不一定仍然適用,因為環境在變,孩子的心態也在變。不要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願家長們教會孩子能吃糖也會要糖,能獨立戰鬥也有人依靠,會照顧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換位思考也堅持內心。

願孩子們只懂該懂的事。

wendy媽有話說: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

你只需要聽自己的話。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

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

媽媽相信你所有的選擇。

媽媽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

不需要媽媽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

會更加快樂,熱情,

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