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初夏“脾之穀”,必是各種嫩豆子了


立夏

我們煮蛋納入網袋

掛在孩子們的領頸上

我們煮麵條

炒曬乾的蠶豆

吃得多些

可以彌補流汗的損耗

不知道你發現沒, 立夏我們吃蛋、吃新麥面、吃新豆, 都是養脾胃、補中氣虛虧的食物。

初夏, 麥、豆、果、菜大出,

先人們說:“出於天賦自然沖和之味”才能補人。

而輕清甜淡的菜菽類, 真是非常適合咱們女生,

一鼓氣沖往夏天的清補——不肥膩路線。

我的立夏食物是各種嫩豆子了。

時珍曰:豌豆屬土, 故其所主病多系脾胃。

其實初夏產的豆類均屬於脾之谷, 這段時間常吃點嫩豆豆總歸沒錯的。

(小常識提醒:好吃但是也不要吃太多豆類,

蛋白質太多腎臟負荷很大, 還會放臭屁)

豆飯藿羹, 原始先民樸素的一餐

真是特別喜歡剝豌豆。 剝豆是一種時令手工, 剝開豆莢是一串骨碌碌的綠眼睛, 讓人心生歡喜。

在古代, 人們也以吃豌豆, 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 無病無災。

所以我認為尤其城裡小朋友, 一定要學著手指剝豆豆哦(本人已不買剝好的現成豆了), 從小對食物和食材有感覺的小朋友, 以後的身體和生活都會更加健康、幸福。

▼這是本地黃豆的嫩葉子, 也就是詩經裡的“藿”

吃的時候需要撕掉筋絡。

沒吃過“藿”之前, 我一直以為它是口感粗糙不太好吃的救饑菜, 這真是一個誤會:

其實鮮嫩的豆葉很好吃, 不愧是黃豆胎生,

是菜葉類蔬菜裡最有味道的。 聞著有一股豆香, 煮成羹也是醇厚裡透著鮮滴美味啊!

我的“豆飯藿羹”極簡做法

【做法】

1、嫩豌豆焯水, 鋪進米里, 煮飯。

2、水+薑片煮開, 加豆葉煮兩分鐘, 加醃好的豬肉和一點鹽, 滾開即可。

吃這麼清淡考慮打個蘸水啊?竟然不用。

三種天然鮮加起來就夠“鮮”了。 而且沒有吃完了重口味後從肚子到腦子的呆滯感, 人吃舒服了會特別開心。

還有一種北方鄉土吃法, 供參考:

在快煮好的豆瓣粥裡, 加入豆苗嫩葉, 混煮成碧綠的豆瓣粥。 有條件也可以試試。

“藿羹”候補:如果你沒有豆葉, 用當季的南瓜苗、冬瓜苗等煮羹, 也會有這種美好的“粗蔬”感哦。

粗蔬高湯——蠶豆湯

嫩蠶豆味鮮又大顆, 除了蔥油糖炒, 也適合煮羹粥。

蠶豆是素食者古往今來提鮮常用的, 好的素菜館會認真熬煮蘑菇、蠶豆芽、黃豆芽、蘿蔔等作為素高湯。

這會兒雲南蠶豆到最後一撥, 本地蠶豆正旺, 胖豆莢裡安睡著青綠色的胖子。 綠眉毛的蠶豆很嫩, 黑眉毛的就老了。

剝蠶豆:

左邊綠眉毛開始脫落, 右邊黑眉毛

雲南人剝蠶豆的手勢很好, 雙手從中間拗斷豆莢, 把蠶豆胖子擠出來(有時像小炮彈“嘣”地沖出來)。 這樣就不用再洗一遍, 現剝現燒, 特別鮮。

蠶豆素湯的做法

1、嫩蠶豆剝皮(幹蠶豆就水浸軟去皮)

2、不用太多水煮, 中小火一直煮到豆爛開花(大約半小時), 用勺子稍微壓壓碎, 自己吃就不用過濾掉豆渣了, 加一點鹽。

然後, 鮮美營養、“一切湯皆不及也”的蠶豆羹就做好了。 要熱溫的吃,

一碗下肚真是太鮮美、腸胃太舒服啦!(也很飽)

因為蠶豆“快胃, 和臟腑”(時珍曰的), “和脾胃”的功夫很強。 腸胃不好的人和小朋友, 也會喜歡這個羹啦。

清代《素食說略》薛寶辰說, 他幾乎隔天就用這個蠶豆湯澆飯、澆面或就餅, 十分可口, 比肉菜好吃得多。

吃到這, 覺得是不是太素了呢?

其實身體想吃肉的時候就去吃肉了, 不必頓頓吃肉。 蔬菜最能體現季節的好吃性, 很理想的肉類也不易隨手得。 。 。


在這個洋槐花一樣潔淨的新夏,

是想要提醒你:

不管心情多頹喪,

只要能感受到時序推移的新意,

就會心生欣喜。

而好吃的時新菜蔬也是開心其一,

對吧?

-==72物候元氣生活==-

節氣物候草木菜蔬自然療法

“我希望, 這裡有你想去的四季。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