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嫂日加工毛笔300支 感叹书院门生意不如前

9月11日上午, 西安市書院門, 一位大嫂坐在擺著毛筆的攤子上, 一邊制作毛筆一邊招攬顧客。 這位大嫂姓李, 今年50歲, 來自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的周坊村, 與愛人在西安制售周坊毛筆有10年了。

說起周坊毛筆, 李大嫂滔滔不絕、滿是自豪。 她告訴筆者, 江西進賢縣是中國的毛筆之鄉、華夏筆都, 制作毛筆歷史悠久, 而市場上賣的毛筆, 就數他們周坊的毛筆名氣大。 她介紹說, 明代萬歷年間, 文港毛筆開始成為宮廷御筆, 他們周坊人周虎臣因能制毛筆享譽京華, 有“一支筆一兩金”的傳說。

據史料記載, 秦始皇兼并六國統一天下后開始修筑萬里長城,

蒙恬將軍修筑長城時把民工宰羊丟掉的羊毛綁在柳條棍上, 浸上石灰水號編民工居住的工棚茅舍, 最初的毛筆——柳條筆就誕生了。 當時, 咸陽人郭解和朱興由中原流入江西, 在臨川(進賢縣以前屬于臨川)一帶傳授毛筆制作技藝, 到西晉時期這里的毛筆制作開始興盛起來。 1600多年來, 進賢的文港特別是周坊制筆人均尊奉蒙恬為“祖師”, 代代相傳。

李大嫂介紹說, 他們周坊的孩子很小就開始學習毛筆制作技藝, 她從15歲學習這門技藝, 到現在已經有35年了。 李大嫂結婚后與愛人在老家一直制作毛筆, 但都是給別人打工, 辛辛苦苦掙工資。 十年前, 看到西安的文化氣息濃厚, 他們在書院門租了鋪面,

自己制作售賣周坊毛筆, 生意相當紅火。

毛筆以羊毛、狼毛、黃鼠狼毛和植物竹為主要原料, 分別制成筆頭、筆桿, 然后按要求組合配制。 李大嫂告訴筆者, 毛筆的筆頭制作難度很大, 有120多道工序, 要是全流程制作毛筆, 她和愛人配合每天可以制作50多支, 而用半成品加工, 她一個人每天就能制作300多支。

現在, 李大嫂主要負責毛筆加工, 而她愛人周先生負責銷售。 周先生給顧客介紹道, 他們加工的毛筆繼承了周坊毛筆的傳統制作工藝和特點, 集尖、圓、齊、健于一體, 融剛、柔、肥、瘦于一身。 在周先生的指點下, 顧客都挑選到了滿意的毛筆。

說起眼下毛筆的銷售情況, 李大嫂有些無奈。 她說, 前幾年毛筆賣得比較火, 一天賣好幾百支不成問題,

但這兩年整個市場不景氣, 筆墨紙硯賣不動, 尤其是書院門不讓擺攤后, 這里一下子沒了人氣, 好的時候一天最多能賣100多支。 她感嘆道, 雖說近來書院門人氣有所回升, 但還是大不如前, 生意很難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