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孩子失去做事的动力,怎么办?

孩子失去做事的動力, 怎麼辦?

→給每件事尋找正面意義

君皓開口閉口都是“意義”二字。 那像個篩選門檻,只要眼前的事情未達到他所定義的意義標準,便一概被刷下去。 即便那是件非做不可的事,還是會被君皓打入冷宮。

意義、意義、意義,君皓你倒是好好跟我說清楚,你那意義怎麼來的?”媽媽已經受不了君皓的這番說辭,甚至認為這是他在合理化逃避做事的藉口。

“就是因為找不到,我才會說做這件事情沒有意義!”君皓理直氣壯地說著。

“等等,君皓,我看你根本不知道意義是什麼,只是在繞圈圈罷了。

“媽媽,有沒有意義是每個人很主觀的經驗,怎麼能強迫我說?”

“君皓,我可不是在強迫你!既然你強調意義這件事,那你就要好好地說服我。 ”媽媽認為“有理”就得明說。

君皓一時語塞,腦海裡找不到適當的語彙來組織他所要表達的想法。 或許,只是心裡的一種感受。 沒錯,很直覺式的感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好,沒關係。 既然我交代你的事,你都以‘沒意義’來拖延和回絕,那請你好好舉個例子,你以前做過哪些事情是你認為有意義的?”媽媽一副洗耳恭聽的姿態,讓君皓感到一股熱浪即將從眼前席捲而來。

這問題問倒了君皓,也因為一時無法反駁,被媽媽視為強詞奪理,讓君皓感到既羞愧又委屈。

“我說的意義,就是……就是……做那些事到底要幹嗎?”君皓勉強湊出一些字句,媽媽當然不買單。

“要幹嗎?你問我寫作業、預習考試要幹嗎?整理書包要幹嗎?那,打遊戲要幹嗎?你倒是給我好好說清楚。 ”

顯然君皓雖在嘴上掛了意義兩個字的大招牌,卻少了具體的意義“說明書”。 難怪媽媽總是覺得君皓這孩子只是用“意義”在逃避,而深深不以為然。

意義在哪裡?這將是君皓接下來的一大功課,他得好好找到意義,才能擺脫拖延的壞習性。

孩子施延,心理師這麼說—對事物進行拆解

我們往往會對某些事情感到厭惡、不想去接觸,這很正常,但在現實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有太多事是即使我們不喜歡還是得去做的。

面對一件不喜歡但必須完成的事情,該如何破解自己的心魔?關鍵就在於,重新整理自己和眼前這件事情的“關係”。

如果要讓孩子在解決一件事情時更加順手,不妨讓他試著重新拆解完成這件事的步驟,再針對每個細節仔細思考:我該如何克服眼前的狀況,並找出它的意義?

·尋找意義所在

拖延,有時是因為對眼前這件事抱著反感、厭惡與排斥心態或者過去有某些不愉快的經驗。 當然,也可能是出於認為那件事沒有做的意義或價值—我們總是能輕易地說服、暗示自己,做某件事情沒有價值,無論這樣的“價值否定”是否經過我們細細評估。

若孩子出現價值否定的情況,請試著引導他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

我們可以從旁觀察孩子在面對某件事情時是如何解釋的,他如何判斷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意義?這些都與孩子看待事物的想法有所關聯。

有時孩子不想著手解決,只是因為他覺得這些事情和自己無關,或因為感到厭惡而不想去碰觸。

當孩子抱怨某件事對自己沒有意義時,讓他自行找出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正面解釋,以及跟自己有關的十種意義,並將它們列下來。 甚至可以明確地說出來。 而家長在孩子腦力激蕩的過程中,請別加以批判,讓他自行創造新的意義。

·找出樂趣所在

有些孩子提不起勁去做某件事,很大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做這件事情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甚至是因為他完成不了那件事。 也許他會說:“做這件事情要幹嗎?好無聊!”但有些事情就像上學、讀書、考試、寫作業一樣,都是無法逃避,終究得面對的。

孩子面對該做的事情卻提不起勁,便很容易脫口說出:“我沒興趣!”這時,不妨帶領他練習從中找出樂趣。

把事情歸因於他人,自己總是能少些壓力,畢竟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然而,這樣的想法雖能為孩子本身減輕壓力,但進步幅度也將大大受限,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舉例來說,孩子常常會抱怨某些科目的老師上課很無聊,但除非有機會能選擇其他老師,或原來的老師改變上課模式,否則是無法改變現狀的,而這些決定權通常都不在自己手中。 如果這堂課就是非上不可呢?這時,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從課堂上尋找樂趣找出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下回,當孩子說出“我對數學沒興趣,做這些題目要幹嗎?”這樣負向的語言,讓他試著進行如下的正向翻轉吧:

“遇到困難的數學,讓我來試著分析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該如何求助、如何解決問題?”

“或許我對數學興趣不大,但是它能讓我具備一些基本的思考邏輯、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自行定義價值

只要能找到每件事情對自己的價值,就會讓我們有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因此,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從他以前主動著手的事情開始,告訴我們這件事對他的價值、意義在哪裡。從中瞭解能吸引他去做的動機,並思考是否能將這些動機複製在他不想面對的事情上。

當孩子抱怨“我就是找不到意義在哪裡!”時,別忘了提醒他重新賦予眼前每件事情的意義。再次強調,一件事情的意義是由我們自己去定義的。

關於事情是否有其價值,其實是很主觀的想法。如果眼前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逃避不了的,那麼改變自己的想法將是關鍵。

·避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我自己過去也常常犯拖延大忌。有些報告或記錄,明知當下馬上完成會是最有效率的,我卻只是把它擺著、積著,壓根兒不想去碰。甚至明明答應了對方隔天一早要交報告,卻還是心想:“先睡下,半夜再起來把報告完成。”然後因為夢見報告而驚醒。

即便不願面對,心裡還是很清楚,那件事情還在等著自己去完成。而且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日復一日地拖延也將使被承諾的人對我們產生不信任。在那段時期裡,我非常厭惡這樣拖延、違反承諾的自己,那往往會讓我的心情不太美麗。

我常開玩笑地跟負責收報告的老師說:“該交報告卻還沒完成的時候,我就常常夢見你。”這種夢,其實會讓人又驚嚇又尷尬。有意思的是,報告一交出去,那位老師就會從我夢中消失。這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呀!心裡的負擔有多重,可想而知。

孩子,你想做噩夢嗎?還是乖乖把事情做完吧!

“遇到困難的數學,讓我來試著分析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該如何求助、如何解決問題?”

“或許我對數學興趣不大,但是它能讓我具備一些基本的思考邏輯、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自行定義價值

只要能找到每件事情對自己的價值,就會讓我們有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因此,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從他以前主動著手的事情開始,告訴我們這件事對他的價值、意義在哪裡。從中瞭解能吸引他去做的動機,並思考是否能將這些動機複製在他不想面對的事情上。

當孩子抱怨“我就是找不到意義在哪裡!”時,別忘了提醒他重新賦予眼前每件事情的意義。再次強調,一件事情的意義是由我們自己去定義的。

關於事情是否有其價值,其實是很主觀的想法。如果眼前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逃避不了的,那麼改變自己的想法將是關鍵。

·避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我自己過去也常常犯拖延大忌。有些報告或記錄,明知當下馬上完成會是最有效率的,我卻只是把它擺著、積著,壓根兒不想去碰。甚至明明答應了對方隔天一早要交報告,卻還是心想:“先睡下,半夜再起來把報告完成。”然後因為夢見報告而驚醒。

即便不願面對,心裡還是很清楚,那件事情還在等著自己去完成。而且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日復一日地拖延也將使被承諾的人對我們產生不信任。在那段時期裡,我非常厭惡這樣拖延、違反承諾的自己,那往往會讓我的心情不太美麗。

我常開玩笑地跟負責收報告的老師說:“該交報告卻還沒完成的時候,我就常常夢見你。”這種夢,其實會讓人又驚嚇又尷尬。有意思的是,報告一交出去,那位老師就會從我夢中消失。這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呀!心裡的負擔有多重,可想而知。

孩子,你想做噩夢嗎?還是乖乖把事情做完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