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为什么所谓的经验和人脉,在变化面前居然一文不值

為什麼所謂的經驗和人脈, 在變化面前居然一文不值

1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比普通人更高一些?按說是,因為他管過企業,跟各種人打交道,輕車熟路。

下面這個故事是關於孫振耀的。 9年前,這個人是惠普全球副總裁、惠普中國區總裁。 幾十億的生意,管著幾千個人,算厲害吧。

51歲,孫振耀從惠普退休。

從這個職位上退下來,只要不吸毒不賭博,錢肯定是一輩子都花不完的。

57歲,不安分的孫振耀創辦了致行教育科技公司。

他選了一個最好的方向—專業化職業培訓。

這就像一個退隱的武林高手,跟你講講絕世武功。

從任何角度看,這都是一個包賺不賠的項目。

關鍵是,這明明是個靠臉就能活的人,非要靠才華。

但老天對一個人不會一直太好。

2012年9月24號,新公司揭幕前一天,從不會因為工作影響睡眠的孫振耀失眠了(真的很小公舉啊!!)。

開始的半年裡,孫振耀都處在極度焦灼的狀態(真的特別小公舉啊!!)

雪上加霜的是最初的5個創業夥伴走了3個(呃,說好的管過幾千個人呢?)。

對於自信滿滿、從無敗績的孫振耀來說,自我否定曾帶給他無法平靜的心理波動(又啟動小公舉模式)。

最艱難的時刻,他甚至想把募集的錢加利息退給股東,解散公司(呃,這個,這個……)

壓力之下,他選擇了休假,回到高雄陪伴母親(繼續小公舉模式……)

以上這所有的故事都是真的!!!

那個呼風喚雨的孫振耀,看起來承受挫折的能力還不如一個90後……

2

像孫振耀一樣,我不少朋友最近辭職出來創業。

天時、地利、人和華麗麗地占全了,不出半年,華麗麗地失敗了。

幾十萬投資打了水漂,連個聲音都沒有。

這不科學啊,前面幾十年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那些所謂的經驗和人脈,為什麼一錢不值?

原因很複雜,有期待的問題,有心態的問題,有視野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這個時代變了,沒有誰可以躺在昨天的歷史上睡大覺。

3

我有個叔叔,80年代的大學生,畢業被分配到電視臺。 在那個年代,進電視臺簡直就是全家榮光。

30多年的老記者,最近看人家都做自媒體,也要轉型。

好啊,我第一個舉手贊同。

“咱們找資源,找關係,我認識ⅹⅹ,我們把這邊的資源賣給那邊,轉個手就能賺錢!”

我越聽越不對勁。 如果還是30年前倒騰資源的思路,那我勸他還是不要出來創業了。

時代變了,有人說變成了最壞的時代,但不能否認的是,一些簡單的價值觀在這個時代越來越清晰。

比如,更多人靠手藝而不是靠依附在一個地方養活自己;比如,更多人可以站著掙錢,沒有背景、沒有學歷也能揚眉吐氣地活著;比如即便有人歷史顯赫,創業時,大家差不多也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4

前兩天跟一個投資人聊天,我說,未來5年,一定會湧現出一批身懷絕技的自由職業者。

他們不是我們常規定義的打工族或者SOHO一族,他們會一些乍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技能,他們會用一種完全獨立的方法推廣自己,他們不必被束縛,可以遊走在世界上任何有網路的地方。

這些人是學校培養的嗎?不是。 他們可能就是花兩年時間學了一個技能,就可以亂拳打死老師傅,顛覆一個行業。

我知道有個做PPT培訓的,他自己2013年才開始學PPT,從門外漢到公司年收入5000萬,用了不過3年。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闡述了應對變化的策略。 在他看來,變化和不確定性是社會發展的常態,因為不確定,所以,個人面對未來時是非常脆弱的。

但“脆弱”的反義詞不是“不脆弱”,而是“反脆弱”。

什麼意思呢?應對不確定性(脆弱),不是逃避,而是要提高自身應對變化的能力。

自己硬朗才是應對不確定性最好的準備。

心理硬朗,知識硬朗,能力硬朗,才能在未來的時代暢遊,對年輕人如此,對不服老的過來人也是一樣。

而之前那些經驗和人脈,只不過在過去的確定性中有用,在這個變化的時代面前,其實一文不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