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硬币的另一面

硬幣的另一面

2009年7月13日,《時代》第二頁刊登了一篇名為《給羅伯特·清崎的十個問題》的文章。 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在當前混亂的經濟形勢下,是否存在創立新公司的機會?”

當我聽到這個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你在開玩笑嗎?!”我給出的回答是:

“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機!真正的企業家都是在糟糕的時代湧現出來的。 真正的企業家並不在意市場的好壞,他們創造的是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流程。 所以,如果有人說,天啊,現在都沒什麼機會了。 ’那只能說明他是個失敗者。 ”

對於現在的經濟,你肯定已經聽了太多負面消息。

想聽個好消息嗎?那我告訴你:所有的壞消息都是好消息。 就像我在《時代》上所說的一樣:經濟衰退期才是創業的最佳時期!每當經濟發展腳步放緩時,人們的創業精神就會像冬夜裡剛加過柴的爐火一樣燒得更旺。

提問:微軟和迪士尼都是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的大型企業。 但除此以外,這兩個商業帝國還有什麼共同點?

回答:它們都創立於經濟蕭條期。

其實在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中出現的企業,有一大半都是在經濟蕭條期創立的。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因為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變得更有創造性。 他們能夠從安樂窩裡走出來,主動去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這才是最為經典的美國傳統創業精神。

當時局困難時,總會有堅強的人站出來。

首先,當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時,市場上新的機會往往已經孕育成熟。 五年前,當房價飛速飆升、信用卡無處不在時,沒有人在餓肚子,人們不愁吃穿,大家都很有安全感,很少會有人擔心他們老闆在資金方面的穩定性,更不會有人害怕自己會被老闆解雇。

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裁員無處不在。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誠惶誠恐。 成千上萬的人都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要重新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意識到如果他們對自己未來沒有把握的話,就必須拿出第二套方案了。 今天,人們比以前更迫切需要找到其他經濟來源,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強,他們對新的賺錢途徑持有一種更為開放的態度。

其實這些變化早在經濟危機之前就出現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後,人們掌控自己未來的主動性變得越來越強。 2007年美國商會在一篇題為《21世紀美國的工作、創業與機遇》的報告中寫道:上百萬的美國人開始擁抱創業精神,自己做生意。

我並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認識一位元經濟學家,他名叫保羅·贊恩.·皮澤爾。

保羅是個神奇的人物:他是花旗銀行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他離開銀行界後通過自主創業賺了一大筆錢;此外,他還是好幾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作者,預言了存款與貸款危機的發生;他還擔任過兩屆總統的經濟顧問。 這樣的人物說出來的話,我們必須得好好聽一聽。

保羅曾經談過人們對職業道路價值認識上出現的180度大轉變,即從以前的以公司員工制度為基礎的傳統結構轉變為對創業的高度認同。

保羅說:“20世紀下半葉的傳統智慧就是上學,獲得良好的教育,然後去一家大公司工作。 自主創業往往被認為是個極具風險的想法,雖然也令人欽佩,但是太冒險了,甚至給人一種瘋狂的感覺。 而今天人們對這兩種道路的認識恰恰相反。 ”

保羅說得很對。 在我前面提到的美國商會報告中,還指出了一個蓋洛普民意測驗的結果。 該調查顯示:有6%的美國人更願意成為自己的老闆。 另一個由弗雷斯諾市 Decipher調查公司做的民意測驗顯示:有72%的美國成年人希望自主創業,而不是為了一份工作賣命;與此同時,有67%的人會“經常”或“不停地”考慮辭職。

人們腦子裡想的不再只是養家糊口,還考慮生活的品質。 他們認識到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擁有更大的控制權。 他們要和家人有更多的交流時間,擁有更多自由,能夠在家裡工作,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Decipher公司的調查還顯示:有84%的受調查者認為,如果他們擁有自己的公司,他們工作起來會更有幹勁。 不難發現,人們自主創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自己工作起來更有激情”。

在20世紀的工作理念中,給別人打工是過上長久、幸福而充實的生活的必經之路。 而現在我們不難看出,這種理念已經土崩瓦解。

就業的神話

我們大多數人都被周圍的環境洗腦,以致我們都認為被別人雇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根本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以說,就業其實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在農業時代,大多數人都可以看做是小企業家。雖然他們都是在國王土地上工作的農民,但他們並沒有被國王雇用。他們不是從國王那領薪水。恰恰相反,為了獲得土地的使用權,他們還要向國王繳稅,所以說農業時代的農民本質上是小企業家。他們有的是屠夫,有的是麵包師,有的是做燭臺的,他們一代接一代做著同樣的手藝,以致他們的家族都擁有了同樣的姓氏。村裡的鐵匠都姓史密斯,開麵包店的就姓貝克,裁縫就姓泰勒,而修桶的就叫庫伯。

對於雇傭者的需求是在工業時代才出現的。為了滿足這需求,政府採用普魯士體制承擔起為大眾提供教育的任務。可以說,直到今天,整個西方的教育體系仍然是在模仿普魯士體系。

你們知道65歲退休的理念是從哪來的嗎?那我現在告訴你,這一理念是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于1889年提出來的實際上,根據俾斯麥最初的設想,退休年齡應該設在70歲當然,這不是重點。俾斯麥承諾:所有臣民在65歲退休後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養老金。其實這對普魯士政府並不是個多大的負擔,因為在當時普魯士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而今天八九十歲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在下一代,我們的聯邦政府很可能會因為為了實現俾斯麥立下的承諾而破產。

仔細研究一下普魯士教育制度背後的哲學思想,你會發現: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創造大量的戰士和員工,也就是那些服從命令的人。簡言之,普魯士體制就是用來生產員工的。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美國,人們把IBM和通用汽車等公司的“終身雇傭”制度看成是獲得穩定工作的最優選擇。但即便是在IBM公司,那所謂能讓人衣食無憂的公司雇傭制度在1985年達到頂峰以後,就開始不斷地走下坡路。

還記得那句話嗎?“通用公司走向哪裡,我們的國家就走向哪裡。”

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通用汽車公司就陷入了絕境。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也窮途末路了?我想不是,窮途末路的並不是國家,而是關於公司雇傭制度的神話,以及它所宣稱的工作40年就可以安度一生的計畫。

創業熱情

我並不是說雇傭制度不好。我想說的是,打工其實只是諸多獲得收入方式中的一種,而且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一種包括讀者你在內的許多人都開始意識到:只有通過創業,才能讓你得到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東西。

順便說一句,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到了這一點。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穆罕默德·尤努斯?不管怎樣,挪威奧斯陸諾貝爾獎委員會是聽說過他的,還在2006年授予了他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為第三世界的創業者們創造了小額信用貸款的概念。他曾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家,只是許多人都沒有機會發現這一點。”

現在人們創業的熱情特別高,因為經濟的冬天往往意味著創業的春天。在經濟蕭條期可以湧現出大量的企業家。當個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時代來臨時,我們就會尋找其他的盈利途徑。當我們知道我們不能依靠自己的雇主時,我們就開始依靠自己。我們開始考慮走出安樂窩,通過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養家糊口。

有一份美聯儲的調查顯示:創業者的家庭淨資產是普通雇員的五倍。這意味著創業者從經濟危機中安然無恙地走出來的幾率是普通雇員的五倍。而且危機往往會讓他們變得更強大,因為他們為自己創造了繁榮的經濟,而不是依靠外部的經濟環境。

最近,另一個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選民都認為創業是解決當前經濟危機的關鍵。該調查的執行理事說:“歷史反復證明,新的公司和創業精神是改變經濟疲軟態勢的最佳方式。”

這真不是開玩笑。

也許這些“大多數美國選民”真會採取一些創業行動,這的確有可能。但現在,我最希望看到的還是你的創業行動,我希望看到你們來推動我們的經濟走出低谷。

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在經濟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是對一些創業者來說,特別是對於那些能夠接受我在下面幾章將講到的新事物的創業者來說,現在是機會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時代。我甚至可以說,沒有哪個時代比現在更適合創業!

我一直強調,當時局變得艱難,真正強悍的人才可以站出來。如果這句話是真理的話,那麼我們只剩下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你願意變得強悍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是:你將站出來做什麼?第一個問題我是沒法幫你回答的,但是第二個問題我深有研究,回答這個問題也正是我寫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根本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以說,就業其實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在農業時代,大多數人都可以看做是小企業家。雖然他們都是在國王土地上工作的農民,但他們並沒有被國王雇用。他們不是從國王那領薪水。恰恰相反,為了獲得土地的使用權,他們還要向國王繳稅,所以說農業時代的農民本質上是小企業家。他們有的是屠夫,有的是麵包師,有的是做燭臺的,他們一代接一代做著同樣的手藝,以致他們的家族都擁有了同樣的姓氏。村裡的鐵匠都姓史密斯,開麵包店的就姓貝克,裁縫就姓泰勒,而修桶的就叫庫伯。

對於雇傭者的需求是在工業時代才出現的。為了滿足這需求,政府採用普魯士體制承擔起為大眾提供教育的任務。可以說,直到今天,整個西方的教育體系仍然是在模仿普魯士體系。

你們知道65歲退休的理念是從哪來的嗎?那我現在告訴你,這一理念是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于1889年提出來的實際上,根據俾斯麥最初的設想,退休年齡應該設在70歲當然,這不是重點。俾斯麥承諾:所有臣民在65歲退休後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養老金。其實這對普魯士政府並不是個多大的負擔,因為在當時普魯士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而今天八九十歲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在下一代,我們的聯邦政府很可能會因為為了實現俾斯麥立下的承諾而破產。

仔細研究一下普魯士教育制度背後的哲學思想,你會發現: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創造大量的戰士和員工,也就是那些服從命令的人。簡言之,普魯士體制就是用來生產員工的。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美國,人們把IBM和通用汽車等公司的“終身雇傭”制度看成是獲得穩定工作的最優選擇。但即便是在IBM公司,那所謂能讓人衣食無憂的公司雇傭制度在1985年達到頂峰以後,就開始不斷地走下坡路。

還記得那句話嗎?“通用公司走向哪裡,我們的國家就走向哪裡。”

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通用汽車公司就陷入了絕境。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也窮途末路了?我想不是,窮途末路的並不是國家,而是關於公司雇傭制度的神話,以及它所宣稱的工作40年就可以安度一生的計畫。

創業熱情

我並不是說雇傭制度不好。我想說的是,打工其實只是諸多獲得收入方式中的一種,而且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一種包括讀者你在內的許多人都開始意識到:只有通過創業,才能讓你得到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東西。

順便說一句,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到了這一點。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穆罕默德·尤努斯?不管怎樣,挪威奧斯陸諾貝爾獎委員會是聽說過他的,還在2006年授予了他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為第三世界的創業者們創造了小額信用貸款的概念。他曾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家,只是許多人都沒有機會發現這一點。”

現在人們創業的熱情特別高,因為經濟的冬天往往意味著創業的春天。在經濟蕭條期可以湧現出大量的企業家。當個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時代來臨時,我們就會尋找其他的盈利途徑。當我們知道我們不能依靠自己的雇主時,我們就開始依靠自己。我們開始考慮走出安樂窩,通過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養家糊口。

有一份美聯儲的調查顯示:創業者的家庭淨資產是普通雇員的五倍。這意味著創業者從經濟危機中安然無恙地走出來的幾率是普通雇員的五倍。而且危機往往會讓他們變得更強大,因為他們為自己創造了繁榮的經濟,而不是依靠外部的經濟環境。

最近,另一個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選民都認為創業是解決當前經濟危機的關鍵。該調查的執行理事說:“歷史反復證明,新的公司和創業精神是改變經濟疲軟態勢的最佳方式。”

這真不是開玩笑。

也許這些“大多數美國選民”真會採取一些創業行動,這的確有可能。但現在,我最希望看到的還是你的創業行動,我希望看到你們來推動我們的經濟走出低谷。

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在經濟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是對一些創業者來說,特別是對於那些能夠接受我在下面幾章將講到的新事物的創業者來說,現在是機會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時代。我甚至可以說,沒有哪個時代比現在更適合創業!

我一直強調,當時局變得艱難,真正強悍的人才可以站出來。如果這句話是真理的話,那麼我們只剩下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你願意變得強悍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是:你將站出來做什麼?第一個問題我是沒法幫你回答的,但是第二個問題我深有研究,回答這個問題也正是我寫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