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伊朗曝国产四代机?实际40年山寨美军二代机,“枭龙”来接盘?

8月21日, 伊朗舉辦展示了該國“首架自主設計制造的戰斗機”, 這架飛機被命名為“科薩爾”。 伊朗從國土、經濟、人口等影響力上, 是當之無愧的中東地區大國, 然而在尖端的軍工行業特別是航空工業上, 伊朗今天的成就雖然是本國的一大步, 但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很遙遠。 而且這一差距將很可能永遠無法縮短。

很多網友看到伊朗這架所謂的“首架自主設計制造的第四代戰斗機”, 很快就會想到伊朗前兩年推出的“雷電”和Qahar-313戰機, 為什么后面誕生的“科薩爾”, 反倒成為首架國產戰機呢?原來2004年曝光的“雷電”戰斗機,

實際是在美國舊有的F-5戰機上進行的改裝, 而2013年曝光的Qahar-313, 外形奇特被稱為隱身戰機, 但根本就飛不上天, 因此只有大部分部件國產化的“科薩爾”, 才能稱得上伊朗國產第一戰機。

不過實際來看, 伊朗的航空工業, 用一句話概括就行:40年山寨美軍F-5二代機。 凡是在F-5基礎上改裝、山寨, 基本上最終都能取得成果;凡是伊朗自己來基本上都要遭到慘敗。 伊朗戰斗機生產, 實際仍然處于戰斗機大修和改裝階段, 而且只能在F-5這個平臺上“薅羊毛”。 無論伊朗愿不愿意承認, 該國的航空工業的基礎, 都是來源于40多年前美國支援。

伊朗在巴列維時期,特別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依靠巨額石油收入大量地與發達國家進行各種形式的軍事。 其中美國是伊朗軍事合作的重點,

伊朗不但進口了F-14、F-5、F-4、C-130等大量美軍先進戰機, 而且依靠美國建立航空工業, 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與以色列航空工業相匹敵的飛機研制、生產體系,最終生產出適合于伊朗自己、甚至于整個中東地區特定需要的各種飛機,使伊朗成為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軍事強國。

1970年9月,美國諾斯洛普公司與伊朗軍事工業組織(MIO)共同投資成立了伊朗飛機工業公司(IACI)。 到1979年初,伊朗開始具有生產普通飛機、直升機、先進的計算機尖端設備、光電產品和地對空導彈的能力。 至于戰機制造能力, 當時的巴列維政權清醒的認識到, 建立國產戰機制造業難度太大, 首先是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維修能力,才能逐漸擺脫對美國技術人員和零備件的依賴,而飛機大修能力正是實現這個理想的一個重要環節。

現在, 伊朗已經建成了包含導彈火箭、坦克、槍炮、彈藥等不同門類的軍事工業, 但在軍用航空上發展還很孱弱。 從“雷電”到“科薩爾”, 伊朗的戰斗機生產, 依然在F-5這種二代機的水平上徘徊。 這一切都來源于40年前伊朗在修理F-5戰機上的豐富經驗。 美國國防部在美伊蜜月期曾研判, 對于F-5飛機, 大多數維修任務可由伊朗人自己承擔, 其飛行率接近90%, 大修能力頗具雛形。

中國網友千萬不要瞧不起飛機維修, 包括中國在內, 其航空工業都是從維修開始的, 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不要說建立航空工業, 就連維修能力都不具備, 只能送到美俄歐中等原產國家。

從這一點說, 伊朗在美國重重封鎖下, 還能維持現在的航空能力還是很不簡單的。 山寨二代機F-5, 這成績在中東可不丟人。

然而伊朗的尷尬之處也在這里, 航空工業已經建設了將近50年, 后退太可惜, 但是前進困難更大。 伊朗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航空工業發展上始終面臨技術人員短缺、市場規模小、工業基礎薄弱、軍費有限這四大弊端。 武器裝備“造不如買”這在中國是一個被嚴厲批評的“禍國殃民”的主意, 然而在伊朗等發展中國家, “造不如買”是一個相當合理的選項。 心高氣盛的伊朗, 早在1990年就想生產替代F-5的戰機, 但調查后才發現:生產出先進的噴氣式戰斗機,至少需要80種主要資源和設備。 其中有14種只可從美歐獲得,其它的即便國產也要比從西方進口成本更高!

因此, 伊朗推出“雷電”、Qahar-313、“科薩爾”等戰機, 除了宣揚愛國主義精神, 更多的是輔助作用。 “雷電”基本上是基于伊朗剩下的17架左右的F-5戰機改裝, 勉強湊夠1個中隊。 “科薩爾”是山寨F-5, 勉強當教練機。 在后F-14時代, 伊朗最現實的選擇是采購俄羅斯中國的戰斗機。 目前伊朗正在和俄羅斯洽談引進蘇-30戰斗機。 此外中國如果通過出口輕型戰機的技術, 或許也能在伊朗開辟出新的市場。 畢竟FC-1“梟龍”進軍伊朗的傳聞, 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而FC-1“梟龍”也是技術上替代F-5等伊朗空軍輕型戰機型號的最合理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