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消費金融平臺成下一個監管重地:信息不透明、套路貸、審核不嚴等

請輸入描述

捷信、馬上金融等平臺被頻頻投訴 記者調查:資訊不透明、套路貸、審核不嚴等問題凸顯

IT時報記者 吳雨欣 見習記者 李蘊坤

需要錢的地方就有江湖, 亂象也隨之顯現。

對囊中羞澀的人來說, 這樣的廣告一定令你心動:“0首付、0利息”“分期付款, 月付99起”“分期購車, 輕鬆無憂”……通過分期付款, 不僅能上培訓班, 還能買手機、摩托車、家電等消費品, 用較低的成本撬動消費, 看起來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2018年一季度,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9.7%, 對經濟的貢獻率從去年的58.8%提升至77.8%,

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要的動力, 消費金融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 火熱的市場背後亦存在一系列隱憂, 《IT時報》記者調查發現, 火爆的消費金融市場背後, 隱形收費、資訊不透明、征信混亂等等亂象皆有,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成為套現的工具。

亂象調查

業務員 “指導”大學生分期貸

線下商戶和業務員一起“設套”

去年剛剛上大學的石鵬(化名)一直想買手機, 今年3月, 當他路過揚州市一家手機店時, 被門口“0首付0利息, 比網上還便宜”的廣告詞吸引進店, 在挑選了一部小米MIX 2後, 為他辦理分期的捷信分期業務員才告訴他, 首付還是有的, 需要400元, 尾款分10期付款, 每月還款359元, 石鵬同意了。 等到實際還款時, 石鵬才發現自己要還382元,

“多了22.39元, 名為靈活保障服務費, 再仔細一算才發現, 我的小米MIX 2總價是4220元, 但官網同樣的機型和配置只要2999元。 所謂的0首付0利息在哪裡?價格比網上優惠在哪裡?”石鵬覺得自己被廣告騙了。

石鵬告訴《IT時報》記者, 因為自己是學生, 第一次辦理分期時並沒有通過, 捷信的業務員讓他換了一張銀行卡重新申請, 並要求他向核實的客服人員隱瞞了自己的學生身份。 自“校園貸”被禁之後, 向大學生提供分期貸款是監管方嚴格管控的領域。

河南的李喬則被線下商戶和馬上金融的業務員一起“坑”了。 去年, 他在一家電動車行買了一輛組裝電動車, 標價是2498元, 車行老闆說, 只要付1498元就行, 剩餘的1000元, 只要李喬在車身上貼一年廣告就可以抵掉。

本以為是好事, 可在李喬拿出身份證和銀行卡後, 駐店的馬上金融業務員卻立馬給他辦理了馬上分期業務, 給車行發放了貸款4255元。

李喬發現不對勁並提出質疑後, 業務員卻說這只是走流程, 每期的還款會由車行來還。 開始的四個月, 車行確實在還款, 2017年12月車行關門, 還款自然也沒了下文, 李喬身為貸款人, 開始被催收, 征信也受到了影響, “客服在電話回訪時承認是業務員違規操作, 借款4255元, 月供493.32元, 分12期一共要還5919.84元, 車行只還了4期, 現在我已經幫車行墊付了第5期貸款。 ”如果繼續還下去, 最終, 李喬要為這輛電動車支付5444.56元。

2017年被譽為消費金融的風口, 由於線上P2P、現金貸監管趨嚴, 線下有實際消費場景的消費分期金融,

因為能夠滿足未能獲得銀行服務的長尾市場使用者的金融需求, 生意變得日益紅火。 然而, 投訴也接踵而至。 記者在網路上搜索“消費金融、投訴”, 相關投訴網貼不計其數, 有的消費者稱自己在不知情下“被分期”, 期間業務員未向消費者出示借款協議、消費者未接到任何確認或回訪電話、也未進行任何簽名;有的消費者在還款時才發現, 突然多出很多非必需收費服務, 如壽險計畫、靈活還款服務等;還有的消費者一開始說的是分期12期, 後來卻莫名變成24期、36期。

線下分期淪為套現工具

“線下分期成本高, 風險也大。 ”一位消費金融平臺從業人士告訴《IT時報》, 推廣線下分期的成本有商戶傭金、銷售傭金, 銷售代表難管理, 進而滋生了套現。

今年 5月, 依然在繼續還款的小戴在多個管道投訴捷信, 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被騙套現”。 2017年12月20日, 因為急需用錢, 小戴撥打了小廣告上的貸款仲介電話, 卻被仲介從溫州市帶去里安市的一家電動車店辦理了捷信分期, “我說我是辦貸款不是辦分期, 業務員說貸款都是這麼操作的, 後來才知道這種方式叫套現。 ”

通過“分期購買”一輛摩托車, 捷信業務員為小戴辦理了8000元的貸款, 仲介收取1200元仲介費, 業務員收取2000元押金, 小戴實際只拿到4800元, 業務員解釋說只要小戴按時還款4期, 就可將押金退回。 今年5月, 小戴還滿4期後, 希望要回押金, 卻發現電動車店已經關門, 仲介和捷信的業務員也都把他電話拉黑。

在小戴的捷信App裡顯示, 這款“被購買”摩托車總價12800元,首付4800元,貸款本金為8000元,小戴需每月還款518.65元,共還24個月,這意味著小戴最終需要還12447.6元,可他實際只到手4800元,相當於259.3%的年利率。

不管是線上QQ群還是線下小廣告,“套現”都是高頻詞,不少線下分期店甚至淪為非法套現的“樂園”,就連花唄也不勝其擾。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幫別人套現並且收取手續費屬於犯罪行為,套現者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花唄也在打擊一切套現行為,參與套現的商家一經發現立刻終止合作,參與套現的用戶將被終生取消花唄的使用資格,甚至會影響用戶使用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捷信則回應《IT時報》記者,關於套現,平臺也是受害者,對此深惡痛絕,平臺會嚴加管理,發現一個處理一個。

記者暗訪

身份證資訊錯誤一樣能貸款

進入線下的消費金融平臺果真“陷阱重重”嗎?《IT時報》記者決定做一次“小白鼠”。

5月20日,記者來到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的一家迪信通,店內分期的標語遍地開花,從大門到展櫃內每一部手機的支架上,“0首付、0利息”的宣傳隨處可見。據現場的捷信業務員描述,僅3000元以下的手機可以享受0首付待遇,但仍需支付部分利息。

記者提出要購買一部128G的華為榮耀V10,店內標價為3300元,業務員稱首付為20%,分12期償還,一年後支付的總額大約貴出四五百元,非常合算。更划算的是,如果消費者在3個月內結清所有貸款,總費用只比原價多出200塊,但要購買每月15元的靈活還款服務包。按照貸款流程,消費者只需出示身份證和儲蓄卡即可,“捷信和各大銀行都有合作,只要身份證查下來你的征信報告沒有問題,哪怕儲蓄卡裡沒有錢也能貸得下來。”

按此計算,如果要購買這部手機,記者需要首付660元,但此時業務員又改口稱,自己等級較高,可以幫記者降低額度,記者只要付500元首付即可,剩餘2800元可做貸款。

但這些資訊都是業務員口頭說明,並沒有提供一份真正的合同樣本給記者。隨後,業務員讓記者填寫了一份包括個人、家屬、緊急連絡人、公司等資訊的消費金融申請表,便開始在iPad上辦理貸款申請,除了中途給記者看過一次錄入了商品總價、貸款每月還款額和分期期數等數位的介面,再沒有和記者核實過其他個人資訊。

隨後記者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顯示“將驗證碼提供給捷信銷售代表,表明您已閱讀並確認授權書”,但業務員僅僅向記者索要驗證碼,並未給記者看過任何授權書,而且在業務員為記者拍照並完成後續資訊錄入後,整個貸款流程便結束了。直到此時,記者才看到了一份完整的個人貸款申請合同。

漏洞百出的貸款申請表

當記者認真審閱這份合同時,發現其中存在諸多虛假資訊。

首先是商品,記者訂購的是榮耀V10,但表格上的商品型號一欄卻寫著華為Nova 2s。其次,在借款人基本資訊中,記者的教育程度一欄填寫的是高中,身份證簽發機關則是珠海市公安局金灣分局,這些內容都與事實不符,但業務員在填寫過程中沒有和記者確認過上述資訊。

業務員稱當記者將短信驗證碼回饋給他時,合同就已生效,可在這個所謂的生效時刻,合同尚未填寫完畢,事實上,當業務員在填寫個人資訊、購買商品、貸款利率等在內的大部分內容時,雖然記者就在旁邊,但業務員沒有與記者做任何核實。

根據記者最後才拿到的這份合同說明,2800元的尾款分12期償還,每月還款281.29元,月貸款利率1.750%,月客戶服務費1.250%,折算年化綜合息費率36%。記者諮詢客服後得知,還款採用等額本息方式,實際最終還款3375.48元。

5月30日下午,記者以資訊錯誤為由向捷信客服申請終止合同,被告知自己的合同狀態顯示為等待簽署狀態,貸款還沒有生效。客服表示,既然申請人還未簽字,10天后合同將自動取消,但倘若業務員使用申請人發送的驗證碼進行確認簽署操作,就可以令合同生效。如果取消合同,需要記者直接聯繫辦理合同的業務員。但是,當記者致電捷信業務員要求撤銷合同時,業務員又將記者踢給了客服,並拒接記者電話。

5月30日晚,記者收到短信,“貸款申請已失效”。

《IT時報》記者另外還走訪了地處上海市西南郊的松江區新橋鎮,一條街上的綠源電動車、愛瑪電動車、雅迪電動車等店鋪都有分期購車服務,雖然門店的宣傳廣告上都寫著“0首付,0利息”,但多位店老闆告訴《IT時報》記者,購買金額在1000元以下才能0首付0利息。“分期公司不是做慈善,當然要收利息賺錢,1000元以下沒有利息,也無首付,但電瓶車沒有1000元以下的。”“我先把電瓶車價錢抬高,然後帶你去分期,也能給你做到0首付0利息。”“這些宣傳只是先吸引你們進店,你們選好了車再談首付利息具體是多少。”上述店老闆給記者分析了各種“奧妙”。

深度閱讀

高收益覆蓋高風險

從野蠻生長到強監管推動下的合規發展,P2P、現金貸轉型的主流道路是大額分期、線上分期商場、線下消費金融等。

“相較線上模式,線下場景的很多操作流程、細節並不那麼公開透明,所以貓膩亂象實屬正常,也的確比較難去監管和約束,一般只能通過實地暗訪、突擊抽查等方式來瞭解其中存在的問題。”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告訴《IT時報》記者,消費金融場景主要集中在客流量大、相對容易標準化的消費場景,比如傢俱家電、3C產品等,但是線下場景需要較多的人力介入,運營偏重。

一張身份證、一張銀行卡就能申請消費分期屬於行業發展早期的粗放型模式,通過高收益覆蓋高風險,平臺對於風控的環節比較弱甚至是缺失的,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監管要求細化嚴格,這種模式一定會在市場上逐漸消失,而線上線下也並非完全割裂,可以利用線上的技術和資訊化説明線下服務更加標準化和透明化。“這樣既便於業務的拓展和管理,也利於行業的有效監管。”石鵬峰說。

對於上述案例中出現的問題,捷信的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捷信在中國有幾萬名銷售人員,23萬個POS點,公司也在通過抽查、暗訪的方式儘量避免個別人員的違規行為。“我們與商戶間有嚴格的合同條款,對於辦單人員也有約束規範,發現違規絕不留情。”在捷信官網也確有0首付0利息的“006”產品,該產品的貸款金額為1000元,首付最低0元起、0費率、分6期還款。另在適用於手機類、個人電腦、家用家電、摩托車等品類的“捷信隨心貸”商品貸產品價目表上,記者也看到從1000到10000元的價目表,從11期到24期不等,折算年化綜合息費率均在36%。

36%是條紅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 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 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收到記者反映後,捷信連夜展開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小戴收到了業務員退還的3000元(押金+利息補償),他準備趕快將貸款一次性還掉,“以後再也不做這樣的事了”。

對於馬上金融是否與車行有合作關係及馬上金融的風控、征信等問題,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回復。

根據21CN聚投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投訴量爆發式增長,全年共計2.7萬件,占投訴總量的32.4%,成為2017年第一大被投訴行業,而解決率僅37.3%,行業排名倒數第3。

記者觀察

站好風口,不要被“吹歪”

5月28日,上海銀監局開出罰單:中銀消費金融因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被上海銀監局予以警告,並罰款138.68萬元。去年以來,監管機構加大了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力度,多家公司被處罰,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便因分別違反《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被人民銀行罰款39萬元和10萬元。

消費金融公司是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長尾使用者,解用戶燃眉之急本是好事。很多創業型公司,也將自己創業的領域鎖定在這片藍海。有報告指出,預計到2020年消費信貸總市場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8%。如果住房按揭等中長期消費貸款需求占比維持穩定不變,按短期消費信貸占總消費信貸比例保持在21%-22%區間內,預計2020年短期消費信貸將接近10萬億元。

萬億的市場自然受資本青睞,2017年底以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增資,先是捷信獲批註冊資本從70億元增至80億元,之後招聯獲批增資至28.6億元,中郵也獲批註冊資本由10億元變更為30億元。4月26日,馬上金融發佈公告,計畫增資20.04億元,增資後馬上金融的註冊資本為40億元。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有些平臺在和商戶合作時,將目光盯在獲得更多客戶和更多收入上,對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消費者成為這個鏈條最弱的一環。

一位不願具名的消費金融平臺從業人士對記者暗訪時資訊填錯卻能申請分期貸款的經歷並不驚訝,據他透露,只要能憑藉身份證及銀行卡評估客戶的真實性、還款能力即可,這兩項條件沒有問題,其他資訊錯誤也無可厚非。對於分期貸款中的“隱形收費”,上述人士指出,隱形費用都有不同的服務主體,比如,金融機構只收取利息,服務費則給地推公司。這些會在合同中表明,但更多時候,業務員不介紹,用戶也不知道要看條款細節。

隨著市場漸熱,投訴、維權不可避免會出現,當這些人群越聚越多時,消費金融也很可能像校園貸、現金貸一樣,監管由點到面逐步從嚴,“暴利”將一去不復返。

這款“被購買”摩托車總價12800元,首付4800元,貸款本金為8000元,小戴需每月還款518.65元,共還24個月,這意味著小戴最終需要還12447.6元,可他實際只到手4800元,相當於259.3%的年利率。

不管是線上QQ群還是線下小廣告,“套現”都是高頻詞,不少線下分期店甚至淪為非法套現的“樂園”,就連花唄也不勝其擾。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幫別人套現並且收取手續費屬於犯罪行為,套現者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花唄也在打擊一切套現行為,參與套現的商家一經發現立刻終止合作,參與套現的用戶將被終生取消花唄的使用資格,甚至會影響用戶使用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捷信則回應《IT時報》記者,關於套現,平臺也是受害者,對此深惡痛絕,平臺會嚴加管理,發現一個處理一個。

記者暗訪

身份證資訊錯誤一樣能貸款

進入線下的消費金融平臺果真“陷阱重重”嗎?《IT時報》記者決定做一次“小白鼠”。

5月20日,記者來到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的一家迪信通,店內分期的標語遍地開花,從大門到展櫃內每一部手機的支架上,“0首付、0利息”的宣傳隨處可見。據現場的捷信業務員描述,僅3000元以下的手機可以享受0首付待遇,但仍需支付部分利息。

記者提出要購買一部128G的華為榮耀V10,店內標價為3300元,業務員稱首付為20%,分12期償還,一年後支付的總額大約貴出四五百元,非常合算。更划算的是,如果消費者在3個月內結清所有貸款,總費用只比原價多出200塊,但要購買每月15元的靈活還款服務包。按照貸款流程,消費者只需出示身份證和儲蓄卡即可,“捷信和各大銀行都有合作,只要身份證查下來你的征信報告沒有問題,哪怕儲蓄卡裡沒有錢也能貸得下來。”

按此計算,如果要購買這部手機,記者需要首付660元,但此時業務員又改口稱,自己等級較高,可以幫記者降低額度,記者只要付500元首付即可,剩餘2800元可做貸款。

但這些資訊都是業務員口頭說明,並沒有提供一份真正的合同樣本給記者。隨後,業務員讓記者填寫了一份包括個人、家屬、緊急連絡人、公司等資訊的消費金融申請表,便開始在iPad上辦理貸款申請,除了中途給記者看過一次錄入了商品總價、貸款每月還款額和分期期數等數位的介面,再沒有和記者核實過其他個人資訊。

隨後記者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顯示“將驗證碼提供給捷信銷售代表,表明您已閱讀並確認授權書”,但業務員僅僅向記者索要驗證碼,並未給記者看過任何授權書,而且在業務員為記者拍照並完成後續資訊錄入後,整個貸款流程便結束了。直到此時,記者才看到了一份完整的個人貸款申請合同。

漏洞百出的貸款申請表

當記者認真審閱這份合同時,發現其中存在諸多虛假資訊。

首先是商品,記者訂購的是榮耀V10,但表格上的商品型號一欄卻寫著華為Nova 2s。其次,在借款人基本資訊中,記者的教育程度一欄填寫的是高中,身份證簽發機關則是珠海市公安局金灣分局,這些內容都與事實不符,但業務員在填寫過程中沒有和記者確認過上述資訊。

業務員稱當記者將短信驗證碼回饋給他時,合同就已生效,可在這個所謂的生效時刻,合同尚未填寫完畢,事實上,當業務員在填寫個人資訊、購買商品、貸款利率等在內的大部分內容時,雖然記者就在旁邊,但業務員沒有與記者做任何核實。

根據記者最後才拿到的這份合同說明,2800元的尾款分12期償還,每月還款281.29元,月貸款利率1.750%,月客戶服務費1.250%,折算年化綜合息費率36%。記者諮詢客服後得知,還款採用等額本息方式,實際最終還款3375.48元。

5月30日下午,記者以資訊錯誤為由向捷信客服申請終止合同,被告知自己的合同狀態顯示為等待簽署狀態,貸款還沒有生效。客服表示,既然申請人還未簽字,10天后合同將自動取消,但倘若業務員使用申請人發送的驗證碼進行確認簽署操作,就可以令合同生效。如果取消合同,需要記者直接聯繫辦理合同的業務員。但是,當記者致電捷信業務員要求撤銷合同時,業務員又將記者踢給了客服,並拒接記者電話。

5月30日晚,記者收到短信,“貸款申請已失效”。

《IT時報》記者另外還走訪了地處上海市西南郊的松江區新橋鎮,一條街上的綠源電動車、愛瑪電動車、雅迪電動車等店鋪都有分期購車服務,雖然門店的宣傳廣告上都寫著“0首付,0利息”,但多位店老闆告訴《IT時報》記者,購買金額在1000元以下才能0首付0利息。“分期公司不是做慈善,當然要收利息賺錢,1000元以下沒有利息,也無首付,但電瓶車沒有1000元以下的。”“我先把電瓶車價錢抬高,然後帶你去分期,也能給你做到0首付0利息。”“這些宣傳只是先吸引你們進店,你們選好了車再談首付利息具體是多少。”上述店老闆給記者分析了各種“奧妙”。

深度閱讀

高收益覆蓋高風險

從野蠻生長到強監管推動下的合規發展,P2P、現金貸轉型的主流道路是大額分期、線上分期商場、線下消費金融等。

“相較線上模式,線下場景的很多操作流程、細節並不那麼公開透明,所以貓膩亂象實屬正常,也的確比較難去監管和約束,一般只能通過實地暗訪、突擊抽查等方式來瞭解其中存在的問題。”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告訴《IT時報》記者,消費金融場景主要集中在客流量大、相對容易標準化的消費場景,比如傢俱家電、3C產品等,但是線下場景需要較多的人力介入,運營偏重。

一張身份證、一張銀行卡就能申請消費分期屬於行業發展早期的粗放型模式,通過高收益覆蓋高風險,平臺對於風控的環節比較弱甚至是缺失的,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監管要求細化嚴格,這種模式一定會在市場上逐漸消失,而線上線下也並非完全割裂,可以利用線上的技術和資訊化説明線下服務更加標準化和透明化。“這樣既便於業務的拓展和管理,也利於行業的有效監管。”石鵬峰說。

對於上述案例中出現的問題,捷信的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捷信在中國有幾萬名銷售人員,23萬個POS點,公司也在通過抽查、暗訪的方式儘量避免個別人員的違規行為。“我們與商戶間有嚴格的合同條款,對於辦單人員也有約束規範,發現違規絕不留情。”在捷信官網也確有0首付0利息的“006”產品,該產品的貸款金額為1000元,首付最低0元起、0費率、分6期還款。另在適用於手機類、個人電腦、家用家電、摩托車等品類的“捷信隨心貸”商品貸產品價目表上,記者也看到從1000到10000元的價目表,從11期到24期不等,折算年化綜合息費率均在36%。

36%是條紅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 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 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收到記者反映後,捷信連夜展開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小戴收到了業務員退還的3000元(押金+利息補償),他準備趕快將貸款一次性還掉,“以後再也不做這樣的事了”。

對於馬上金融是否與車行有合作關係及馬上金融的風控、征信等問題,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回復。

根據21CN聚投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投訴量爆發式增長,全年共計2.7萬件,占投訴總量的32.4%,成為2017年第一大被投訴行業,而解決率僅37.3%,行業排名倒數第3。

記者觀察

站好風口,不要被“吹歪”

5月28日,上海銀監局開出罰單:中銀消費金融因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被上海銀監局予以警告,並罰款138.68萬元。去年以來,監管機構加大了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力度,多家公司被處罰,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便因分別違反《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被人民銀行罰款39萬元和10萬元。

消費金融公司是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長尾使用者,解用戶燃眉之急本是好事。很多創業型公司,也將自己創業的領域鎖定在這片藍海。有報告指出,預計到2020年消費信貸總市場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8%。如果住房按揭等中長期消費貸款需求占比維持穩定不變,按短期消費信貸占總消費信貸比例保持在21%-22%區間內,預計2020年短期消費信貸將接近10萬億元。

萬億的市場自然受資本青睞,2017年底以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增資,先是捷信獲批註冊資本從70億元增至80億元,之後招聯獲批增資至28.6億元,中郵也獲批註冊資本由10億元變更為30億元。4月26日,馬上金融發佈公告,計畫增資20.04億元,增資後馬上金融的註冊資本為40億元。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有些平臺在和商戶合作時,將目光盯在獲得更多客戶和更多收入上,對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消費者成為這個鏈條最弱的一環。

一位不願具名的消費金融平臺從業人士對記者暗訪時資訊填錯卻能申請分期貸款的經歷並不驚訝,據他透露,只要能憑藉身份證及銀行卡評估客戶的真實性、還款能力即可,這兩項條件沒有問題,其他資訊錯誤也無可厚非。對於分期貸款中的“隱形收費”,上述人士指出,隱形費用都有不同的服務主體,比如,金融機構只收取利息,服務費則給地推公司。這些會在合同中表明,但更多時候,業務員不介紹,用戶也不知道要看條款細節。

隨著市場漸熱,投訴、維權不可避免會出現,當這些人群越聚越多時,消費金融也很可能像校園貸、現金貸一樣,監管由點到面逐步從嚴,“暴利”將一去不復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