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国天才神童,10岁考上大学,让父母在北京买房,16岁读博,现在过得如何?

自古以來大家都對于天賦異稟的人都具有極高的興趣, 畢竟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之人, 而神童似乎不用太多努力就能輕易達到常人不及的成就, 因此神童也成為從未衰弱的話題, 像甘羅十二歲官拜宰相、司馬光砸缸救人、駱賓王6歲寫《詠鵝》等, 這些故事都廣為流傳, 然而事實說明小時天賦極高卻未必真的都能成為人中龍鳳, 無論是古時被父親利用未能讀書的方仲永, 還是現代的因被學校勸退而被母親詛咒去死的魏永康, 這些曾經備受矚目的神童最終淪為普通人甚至更慘,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天才神童張炘煬也是未能如愿成為他想要的“人上人”。

張炘煬的天才體現在讀書之上, 他接連跳級, 10歲時就參加高考, 考上了天津工程師范學院, 13歲考上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16歲考上了博士, 從而成為了中國最小的博士。

而他的快速跳級主要在于他異于常人的學習能力, 兩歲半就能在三個月內認識一千多個漢字, 六年的小學教育他只用了兩年就完成, 平靜的度過初一初二后, 在初三回家自學了半年便直接跳級去了高三, 過快的求學之路也給他帶來了弊端, 大學之后的知識體系對于邏輯思維各方面是有所要求的, 善于考試的張炘煬在碩士研究生的前三個學期難以適應學習研究, 成績不理想,

到后面才慢慢趕上。

張炘煬的博士生導師曾說, 張炘煬讀博期間選擇的三門課程任務繁忙, 再加上他必須完成的助教工作讓他有點疲于奔命, 而他對于創新型學術研究的能力明顯要弱于其他博士生。

這位最年輕博士的爭議在于, 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似乎讓這位天才與社會脫離, 張炘煬認為成功的標準就是擁有北京戶口、有房, 還有一份好的工作。 其實這樣看來并無對錯, 每個人的成功標準不同, 然而他所要的房子卻是需要父母來負擔的。 張炘煬在讀研期間, 要求父母在北京給他買房, 要是父母不買房, 他就不準備答辯不考博士。 張炘煬的家庭條件一般, 父母一個是街道的干部, 一個是教師, 北京的房價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水平,

對這樣的一個家庭而言是難以負擔的。

張炘煬的父親將自己的夢想加在他的身上, 希望他來完成自己上學的遺憾, 久而久之父親的夢想成為他的夢想, 他所承擔的壓力讓他的一些想法變得比較偏激, 對于挫折接受較低, 也曾有過輕生的想法, 這種違反生長天性的教育方式如何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而今年已經23歲的張炘煬現狀如何呢?近幾年很少有關于他的消息, 也沒聽說過他在學術上有什么成就, 現在應該也是無異于與普通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