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宋朝积贫积弱是因为缺马吗?“弼马温”欧阳修第一个不服气

說起宋朝, 這是一個很糾結的王朝, 它的經濟繁榮讓后人向往不已, 軍事上卻一塌糊涂。 它擁有遼、金、西夏十倍的人力、百倍的物力, 卻在對外作戰中頻頻失利, 本就狹小的領土不斷縮水, 一直收縮到淮河一線, 崖山一戰, 魂斷珠江, 漢人江山首次完全喪于異族之手。

后人把宋朝積貧積弱的原因歸咎于缺馬。 在這種論調下,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70%、宋朝步兵戰力最強等言論甚囂塵上, 軟弱的宋朝搖身一變化為遠邁漢唐的“鐵血強宋”。 眾所周知, 宋朝崇文鄙武, 趙家子孫想方設法抑制武將權力, 武人地位低下,

開疆拓土之功, 遠遠不及登科及第。 在這種治國思想下, 把軍事軟弱的原因歸咎于缺馬, 是極為荒唐的。

事實證明, 宋朝根本不缺產馬地。 石敬瑭雖然割讓了燕云十六州, 使宋朝失去了一處重要的產馬地, 但是, 中原王朝傳統的產馬地并非燕云地區一處, 河煌、河套、河東、寧夏平原皆盛產良馬。 漢王朝北擊匈奴, 靠的就是河湟地區出產的河曲馬;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水源充足, 水草肥美, 都是天然的馬場, 可惜由于宋朝錯誤的民族政策, 導致黨項人自立, 使得宋朝一次性失去了三處優良馬場。

于是, 宋朝陷入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中:戰斗力低下, 導致頻繁失地;失去了馬場, 導致戰馬稀缺, 又限制了軍隊戰斗力, 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不斷地喪師失地。

宋朝建國之初并不缺馬, 高梁河之戰, 宋太宗一次性就集結了四萬匹軍馬;宋真宗時期, 全國有軍馬二十萬匹, 宰相向敏中甚至上書:國馬倍于先朝, 建議將十三歲以上的軍馬估值出賣。

相比之下, 漢朝立國之初, 皇帝出巡都湊不齊四匹毛色一樣的馬駕車, 后來漢武帝大力發展馬政, 引進西域馬改良馬種, 終于培養出可以與匈奴一戰的強大騎兵;唐朝初年僅有戰馬五千匹, 經過苦心經營隴右馬場, 到高宗年間, 全國軍馬數量達到了七十萬匹。 唐朝靠著開局五千匹戰馬, 北擊突厥, 東征高麗, 滅十余國, 打出一個四夷賓服、八方來朝的輝煌盛唐。

而且, 即便宋朝失去了燕云、河湟、寧夏平原等全部產馬地,

河東馬場也足夠供應軍需。 汾河兩岸的岢嵐、石樓等地, 山勢高寒, 水草豐茂, 非常適宜養馬, 歐陽修就曾擔任群馬使, 主持河東馬政。 然而, 大宋官員愛吃羊肉, 為了口腹之欲, 居然把這個僅剩的馬場用來放了羊。 于是乎, 就有了宋朝缺馬這個荒誕的借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