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941年夏,苏军根本没准备好与世界上最有经验的德军作战

原著 :[美] 戴維·M. 格蘭茨

譯者:孫渤

1941年的紅軍正在努力克服國內變化和國外作戰不利帶來的后果, 蘇聯內部的變化直接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后期紅軍領導層的全面改組。 1937年到1941年, 蘇聯最優秀的軍事人才都從軍隊里消失了, 他們當中一些遠見卓識的人當時正在致力于把紅軍從一支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的軍隊, 建設成一支有能力也有意愿利用20世紀科技成果的現代化軍隊。 于是, 1941年6月的蘇聯高級指揮員隊伍里, 有相當一部分人只是濫竽充數, 還有些人則依賴于投機、溜須拍馬或是私人關系。

指揮人員隊伍不整、行事畏首畏尾,

再加上缺少工作能力和經驗, 在某種程度上導致蘇聯軍隊在1939年9月占領波蘭東部, 以及稍后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表現欠佳。 在此期間, 軍隊當時的領導又撤銷了自己前任所做的多項改革措施(例如, 在1939年秋季解散坦克軍)。 法國軍隊1940年5月和6月的土崩瓦解, 讓全世界重溫了德國人1939年9月在波蘭講授過的運動戰課程, 這讓蘇聯人進一步感到震驚, 后來他們痛心疾首地指出:“法西斯德國采用的是我們更早提出的大縱深戰役法。 德國人抄襲蘇聯軍事理論的思想成就, 并非常成功地把它們用于對波蘭和西方的戰爭。 ”1940年的實際情況是, 德國人仍在積極推行下一步的軍事改革, 蘇聯人的軍事改革卻已經衰退。

蘇聯元帥S.K. 鐵木辛哥視察西部特別軍區在1940 年進行的演習時, 向部隊講話

蘇聯人對德國裝甲兵在1940年法國戰局中的精彩表現深感震驚, 他們意識到自己在1939年秋季解散原有的5個坦克軍已鑄成大錯, 于是1940年中期又狂熱地努力彌補這一錯誤。

為提高紅軍的機械化作戰能力, 1940年7月6日, 國防人民委員部下令組建9個新型機械化軍, 并從1941年2月和3月開始另外再組建20個軍。 新型機械化軍的規模比以前的坦克軍更大, 按照編制, 每個機械化軍下轄兩個坦克師、一個摩托化師、一個摩托車團、一個通信營、一個摩托化工程兵營, 一個航空兵大隊和一些小型保障分隊。 軍下屬的坦克師有兩個坦克團、一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反坦克炮兵營、一個高射炮兵營、一個通信營、一個偵察營、一個舟橋營和一些小型保障分隊,

兵力為11343人(1941年為10940人), 共裝備60門火炮和迫擊炮、375輛坦克(其中有63輛KV重型坦克和210輛T-34中型坦克)。 摩托化師下轄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坦克團和一個炮兵團, 另外還有一些與坦克師類似的保障分隊, 共計11650人、98門火炮和迫擊炮、275輛輕型坦克和49輛裝甲車。

機械化軍的配置圖 1941年6月22日

每個新型機械化軍的編制實力共有36080人、1031輛坦克(包括126輛新式KV和420輛新式T-34坦克)、358門火炮和迫擊炮、268輛裝甲車、5165臺車輛和352臺拖拉機。 這些新型的軍是紅軍的裝甲核心, 蘇聯人也正確地認識到它們是在現代戰爭中取得進攻或防御勝利的關鍵。 這些機械化軍的編制實力遠遠強于自己同期的德國對手。

蘇聯希望在1942年夏季之前建成自己龐大的新型裝甲機械化兵團。 盡管他們一再急切地努力加快這個計劃, 但到1941年6月22日, 這些軍中的大多數還是嚴重缺乏兵員、設備和后勤保障, 指戰員們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未經訓練。 第一批組建的九個軍駐扎在各邊境軍區, 相對比較完整, 即便這些軍也同樣存在著重大的戰備缺陷, 包括兵員短缺、單兵和部隊訓練極差、保障設備(特別是無線電臺)數量不夠、后勤系統嚴重不足。 盡管存在上述缺陷, 但是這九個軍中已有兩個(第1和第6)軍的坦克數量超出編制數量(盡管不是新式的), 也有兩個軍(第4和第6)的新式坦克數量超過編制要求的75%。 其余的二十個軍幾乎沒有做好任何作戰準備,

只有編制數量53%的坦克。 新式KV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特別供不應求, 截至6月22日只有1861輛列裝。 在這個總數中, 有1475輛不平均地分給西部邊境軍區中的各軍。 這些軍平均只得到了他們所需重型坦克數量的19%, 中型坦克數量的11.2%。 另外, 還需要16500輛新式坦克, 才能為所有機械化軍補齊裝備, 國防人民委員部預計工業部門大約需要至少三年時間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在此期間, 這些軍基本上都會裝備少量舊式BT和T-26輕型坦克。 蘇聯指揮員們一心以為很快會有新式坦克替換舊的, 于是聽憑許多舊式坦克損壞而不加修理。 截至1941年6月15日, 舊式坦克中有29%需要大修, 有44%需要中修或小修。

新型機械化軍一共缺少39%的車輛、44%的拖拉機(用于牽引火炮)、17%的摩托車(用于偵察)。 總體來說,各軍普通戰士的滿員率分別為22%~40%,初級指揮人員為16%~50%。有經驗的中上級指揮人員和參謀人員的短缺情況甚至更加明顯。西部邊境軍區各軍6月22日的人員滿員率為75%,裝備滿編率為53%。西部各軍區機械化軍中的半數,只裝備了所需坦克數量的50%,現代化坦克在各軍的分布數量也不平均。

20 世紀30 年代后期一次演習中的蘇聯坦克

許多軍還缺少參謀處的各種科和保障部門,后勤機關薄弱,彈藥供應不足,也幾乎沒有指揮員有在機械化戰爭中維持軍隊后勤的經驗。例如,機械化第15、第16、第19和第22軍的參謀處都缺少作戰科和情報科。機械化第9軍司令員 K. K. 羅科索夫斯基少將的報告表明,1941年4月28日,該軍直屬部隊的工程兵人數只達到編制規定的3%(應有165人,實有5人),物資保障技術人員達到22%(應有489人,實有110人)。

除了人員和裝備數量不夠以外,這些軍的前身是騎兵軍和師,許多新指戰員都不了解裝甲作戰的基本知識。即使匆忙組織過一些補習班,這個問題也仍未解決。另外,因為新式的KV和T-34坦克需要保密,所以使用它們訓練有一定限制,于是到6月22日,這些軍只有20%的人員曾經與這些坦克一起參加過演練。

當時,新舊型號的蘇聯坦克除了數量更多之外,性能也明顯優于當時自己的德國對手。然而,蘇聯人糟糕的訓練和低劣的后勤保障,抵消了他們在數量和技術方面的優勢,蘇聯坦克也常出現汽車技術和驅動系統的故障(發動機和變速器)。許多檔案文獻表明,戰爭前夕,許多蘇聯舊式坦克都被允許在損壞后不再修理,蘇聯的新坦克又往往都沒有校準過火炮,因而無法開火。而且,許多坦克乘員組沒有接受過必要的駕駛員和乘員培訓。上述問題,再加上德軍進攻時達成的突然性,足以抵消蘇聯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的任何優勢。德國的許多戰斗報告可以證實這一事實。最后,德軍優秀的訓練、組織和后勤抵消了蘇聯的這些優勢。德國人是如此成功和自負,以至于他們直到1941年秋季才完全領會蘇聯新式裝甲車輛的優點,并開始制定對策。大量紅軍和德國的作戰報告可以證實機械化軍的糟糕狀態。

德國人從各個地段發出的報告都同時顯示出蘇聯人缺少燃料和彈藥,也多次報告蘇聯坦克乘員組不會駕駛和操縱自己的裝甲車輛。從蘇聯坦克第41師和其他師捕獲的戰俘,供認蘇聯坦克駕駛員沒有接受過必要的駕駛訓練,他們的指揮員要么是對地形完全陌生,要么是不知道在沼澤地區離開道路意味著什么。于是,整個營眼睜睜地陷進泥濘和沼澤里。蘇聯機械化第8軍軍長里亞貝舍夫少將所做的報告,證實KV和T-34坦克駕駛員只經過三到五個小時的駕駛訓練。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德國第三十八軍的步兵在沒有坦克支援的情況下,不僅能擊退機械化第12軍在立陶宛的反沖擊,還能發起反擊。第二十和第八軍在格羅德諾以南,面對機械化第6和第11軍(在紙面上)的強大實力,也能達成同樣的戰果。

因此,1941年6月22日,在蘇聯各邊境軍區以及整個武裝力量結構中的所有機械化軍都沒有做好準備。這些軍缺少25%的戰士,甚至還缺少更大數量的指揮干部和軍士。人員的訓練很差,特別是在1941年新組建那些軍的人員。這些軍的裝備實力,特別是坦克的實力,平均只達到編制要求的53%,同時大多數坦克是較舊的型號,需要修理或翻新。除了這些問題以外,這些軍配置得不合理,他們的任務也不明確。

蘇聯龐大的機械化軍隊確實具有相當大的作戰潛力。然而,這樣的潛力還需要幾個月,乃至一整年才能變成現實。隨后的作戰過程和各軍指揮人員的報告清楚表明,在1941年夏季,這些軍根本沒有準備好與世界上最有經驗的軍隊作戰。

本文摘自《泥足巨人: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聯軍隊》

總體來說,各軍普通戰士的滿員率分別為22%~40%,初級指揮人員為16%~50%。有經驗的中上級指揮人員和參謀人員的短缺情況甚至更加明顯。西部邊境軍區各軍6月22日的人員滿員率為75%,裝備滿編率為53%。西部各軍區機械化軍中的半數,只裝備了所需坦克數量的50%,現代化坦克在各軍的分布數量也不平均。

20 世紀30 年代后期一次演習中的蘇聯坦克

許多軍還缺少參謀處的各種科和保障部門,后勤機關薄弱,彈藥供應不足,也幾乎沒有指揮員有在機械化戰爭中維持軍隊后勤的經驗。例如,機械化第15、第16、第19和第22軍的參謀處都缺少作戰科和情報科。機械化第9軍司令員 K. K. 羅科索夫斯基少將的報告表明,1941年4月28日,該軍直屬部隊的工程兵人數只達到編制規定的3%(應有165人,實有5人),物資保障技術人員達到22%(應有489人,實有110人)。

除了人員和裝備數量不夠以外,這些軍的前身是騎兵軍和師,許多新指戰員都不了解裝甲作戰的基本知識。即使匆忙組織過一些補習班,這個問題也仍未解決。另外,因為新式的KV和T-34坦克需要保密,所以使用它們訓練有一定限制,于是到6月22日,這些軍只有20%的人員曾經與這些坦克一起參加過演練。

當時,新舊型號的蘇聯坦克除了數量更多之外,性能也明顯優于當時自己的德國對手。然而,蘇聯人糟糕的訓練和低劣的后勤保障,抵消了他們在數量和技術方面的優勢,蘇聯坦克也常出現汽車技術和驅動系統的故障(發動機和變速器)。許多檔案文獻表明,戰爭前夕,許多蘇聯舊式坦克都被允許在損壞后不再修理,蘇聯的新坦克又往往都沒有校準過火炮,因而無法開火。而且,許多坦克乘員組沒有接受過必要的駕駛員和乘員培訓。上述問題,再加上德軍進攻時達成的突然性,足以抵消蘇聯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的任何優勢。德國的許多戰斗報告可以證實這一事實。最后,德軍優秀的訓練、組織和后勤抵消了蘇聯的這些優勢。德國人是如此成功和自負,以至于他們直到1941年秋季才完全領會蘇聯新式裝甲車輛的優點,并開始制定對策。大量紅軍和德國的作戰報告可以證實機械化軍的糟糕狀態。

德國人從各個地段發出的報告都同時顯示出蘇聯人缺少燃料和彈藥,也多次報告蘇聯坦克乘員組不會駕駛和操縱自己的裝甲車輛。從蘇聯坦克第41師和其他師捕獲的戰俘,供認蘇聯坦克駕駛員沒有接受過必要的駕駛訓練,他們的指揮員要么是對地形完全陌生,要么是不知道在沼澤地區離開道路意味著什么。于是,整個營眼睜睜地陷進泥濘和沼澤里。蘇聯機械化第8軍軍長里亞貝舍夫少將所做的報告,證實KV和T-34坦克駕駛員只經過三到五個小時的駕駛訓練。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德國第三十八軍的步兵在沒有坦克支援的情況下,不僅能擊退機械化第12軍在立陶宛的反沖擊,還能發起反擊。第二十和第八軍在格羅德諾以南,面對機械化第6和第11軍(在紙面上)的強大實力,也能達成同樣的戰果。

因此,1941年6月22日,在蘇聯各邊境軍區以及整個武裝力量結構中的所有機械化軍都沒有做好準備。這些軍缺少25%的戰士,甚至還缺少更大數量的指揮干部和軍士。人員的訓練很差,特別是在1941年新組建那些軍的人員。這些軍的裝備實力,特別是坦克的實力,平均只達到編制要求的53%,同時大多數坦克是較舊的型號,需要修理或翻新。除了這些問題以外,這些軍配置得不合理,他們的任務也不明確。

蘇聯龐大的機械化軍隊確實具有相當大的作戰潛力。然而,這樣的潛力還需要幾個月,乃至一整年才能變成現實。隨后的作戰過程和各軍指揮人員的報告清楚表明,在1941年夏季,這些軍根本沒有準備好與世界上最有經驗的軍隊作戰。

本文摘自《泥足巨人: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聯軍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