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諸葛亮的一大敗筆!導致此後的蜀國滅亡!

中國有句老話, 叫, “沒有金剛鑽, 不攬瓷器活”, 話雖老, 但道理卻深刻。

東漢末年, 蜀漢政權雖有“天府之國”的蜀中地區的富庶, 有劉備的英明, 有諸葛亮的智慧, 有關、張、趙、馬、黃等的勇武, 可是, 在他們身後, 他們親手所締造的政權還是很快滅亡了, 諸葛亮終其一生所追求的“興複漢室”的宏偉目標, 只成了一種精神的寄託。 雖然失敗的原因很多, 但這一目標最終未能實現, 其根本原因是目標與實力不相匹配。

經過外戚專權、宣官亂政和黃巾起義的打擊後, 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 事實上形成了軍閥制據的局面。

雖說“春秋無義戰”, 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爭城奪池, 所發動的連綿不斷的戰爭, 給老百姓帶來極其巨大的災難與痛苦, 但是, 曹操經官渡之戰擊敗袁紹, 成為當時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 再加上此人胸懷文韜武略, 智慧出眾, 事實上由他所領導的曹魏集團來統一天下, 結束分裂局面, 已是民心所向, 大勢所趨。

諸葛亮將自己的目標設定為“統一中原, 興複漢室”, 選擇了沒落貴族劉備, 並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跨有荊、益”, 可是, 相對於曹操統一了黃河以北的大半個中國, 劉備集團只是偏安一隅的小軍閥而已。 二者實力相差懸殊。 北有曹魏, 東有孫吳, 南方夷越又經常發動叛亂, 蜀漢三面受敵, 成了“眾矢之的”。 魏、蜀、吳三國之中, 蜀漢最為弱小,

後又失去荊州, “遺恨失吞吳”, 劉備東征大軍為陸遜所破, 荊襄未複而巴蜀強兵良將盡失。 諸葛亮主持國政後, 休兵息民不到兩年, 即南渡汾水, 兩年後, 開始北伐。 讓我們用組數字來比較一下當時貌、到、吳三國的實力:曹魏統轄地區有九州, 包括、冀、兗、青、並、徐、豫、雍、涼及司隸區, 人口430萬。 吳國統轄揚、荊、文三州, 總戶數五十二萬戶, 人口230萬, 蜀漢只統有益州, 總戶數三十八萬戶, 人口94萬左右, 以每戶抽一壯丁計算, 蜀漢總軍力不過三十八萬, 還要防衛東戰線、京城、南中以及全國各區的安全, 能動用在北伐上的軍力可想而知。 而魏明帝派出迎戰的先發部隊, 就多達二十萬, 後備軍團更高達三十余萬。 益州雖為“天府之國”, 但想以一州之力而“統一中原,
光復漢室”, 諸葛亮可真敢“知其不可而為之”啊!

蜀漢本身弱小, 就應休養生息, 諸葛亮卻六次北伐, 征討曹魏, 這無疑是以卵擊石, 自尋死路。 與其說是為實現宏偉目標而奮鬥不息, 不如說違背民心、自不量力。 諸葛充不衡量實力而興師動眾, 去實現“光復漢室”這一目標的舉動, 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敗筆。 這也加快了蜀漢集團後期的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