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全重15.8吨,口径203毫米,一枚炮弹打穿四米混凝土墙,炸毁一座楼,巷战无敌

火炮向來被稱為“陸戰之王”, 是地面戰斗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無論是對付裝甲目標還是步兵, 火炮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經常能夠扭轉戰局。 蘇聯的歷史雖然短暫, 從1922-1991年不過69年時間, 但蘇聯人確實是火炮方面的行家, 特別是重型火炮方面, 更是從斯大林時代就可以了。

1926年, 蘇軍展開了一項關于大口徑火炮改造計劃的項目, 要求研制一款口徑達203毫米的攻堅火炮。 這項計劃的起源正是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 由于他特別鐘愛戰列艦上的大口徑火炮, 因此希望陸軍也能配備類似火炮, 最終經過修改,

蘇聯炮兵總局確定了203毫米攻堅火炮的研制計劃, 并命名為“15172工程”。

15172工程最終被命名為“B4榴彈炮”, 1928年完成了圖紙設計, 1930年第一門B4誕生, 1931年列裝蘇軍, 由于當時技術尚不成熟, 且產量不高, 所以B4早期只配備給了蘇軍統帥部直接領導的炮兵部隊和集團軍下轄的炮兵營。

來看一看B4的數據, 口徑203毫米, 總重量高達15.8噸。 由于體型太過龐大, 蘇聯設計師不得不給其配備了重型履帶式拖拉機的底盤, 使其時速可以達到15km/h, 順帶還能克服冰雪融化后較為泥濘的地面(蘇聯冬天時間較長)。

B4的炮彈有很多種, 最基本的重達300公斤, 每5枚203毫米炮彈裝一個集裝箱, 每一輛特制裝彈車可攜帶2個集裝箱。 除此之外, 還有殺傷力較強的高爆彈和專門對付工事的混凝土爆破彈。

有人可能會問了, 德國還有600毫米口徑的卡爾重炮和800毫米口徑的多拉重炮。 德國這兩款重炮的威力確實很強, 但它們太重了, 只能使用列車運送, 這就導致靈活性遠不如履帶式的B4。 另一方面, 德國資源緊缺, 兩款重炮的產量還不到十位數, 而后期蘇聯加大了B4的產量, 產量超過千門, 使其不再是少數精銳部隊專屬品, 每個炮兵旅都可以裝備1-2門。

1945年4月, 柏林戰役爆發, 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龐大的一場巷戰, 蘇聯為此調集了超過100門B4榴彈炮。 一般來說, 蘇軍針對不同口徑火炮的戰術是不同的, 迫擊炮的攻擊目標是屋頂, 中小口徑火炮的攻擊目標是中高層的窗戶, 而向B4這樣的大口徑火炮, 目標則是建筑物的低層,

某重炮兵團的一門B4, 就直接用一枚炮彈擊穿了四米厚的混凝土墻, 然后在內部爆炸, 摧毀了整棟樓房, 將躲在內部的德軍一個排全部干掉。

每一門B4榴彈炮的周圍, 都有多門中小口徑火炮, 以及數千步兵的保護, 德軍幾乎攻擊不到B4, 威力巨大卻又十分安全, 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 B4堪稱巷戰無敵。

B4最輝煌的戰績發生于4月30日, 為了拿下德國國會大廈, 朱可夫調集了89門B4, 其他火炮數百門。 30分鐘的集中炮擊后, 國會大廈變得千瘡百孔, 原本被德軍堵住的所有通道被炸開, 甚至墻體上還有數個大洞, 蘇軍與德軍之間再無屏障可言, 數百人沖進國會大廈內展開瘋狂的近戰, 并最終拿下了這座大廈。

其實B4也有很多缺點,

許多是設計初期就留下的, 但它的戰績確實很輝煌, 因此一直到1949年, 蘇聯一直都在生產B4。 1950年, 以B4為基礎而研發的2B1自行迫榴炮誕生, 口徑達到了恐怖的300毫米, 取代了B4的主力位置。 60年代, B4開始逐漸退役, 如今僅能在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館等少數地方能看到這門宏偉之作了。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