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上海試點社區醫院看皮膚病,有專家、醫聯體還有“神器”

通過一款“神器”, 大醫院先進的醫療診斷技術“瞬間”即可輻射到基層醫院。

6月4日,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獲悉, 在由該院牽頭建立的“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 正在嘗試運用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端診療工具, 首個試點的社區醫院為長寧區北新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只要把通過皮膚鏡獲取的患者圖片、症狀描述等上傳到手機上的一款應用程式裡, 就能立即得到輔助診斷結果, 如果想進一步尋求專家診斷建議, 還能通過人工智慧‘連線’華山醫院皮膚科。 ”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的成員單位、上海市長寧區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蔡民強表示。

像這樣的基層醫療機構, 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共有200多家, 未來諸多社區都將受益這項遠端診療技術。 與此同時, 遠端診療工具的研發也在繼續, 不久即將覆蓋更多病種。

全科醫生蔡民強正在幫一名皮膚腫瘤患者診斷病情。 本文圖片均來自 華山醫院供圖

在基層醫院可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斷

大多全科醫生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皮膚腫瘤並不熟悉, 這是基層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的現實。

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徐峰表示, 中國皮膚病人群巨大, 2017年全國就有2.4億人次就診, 而基層醫院皮膚病患者中老年患者佔據多數。

“在基層醫療機構,

‘缺醫’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少藥’也是, 有些疾病就算基層醫生‘認識’, 也往往沒有更有效的治療藥物與醫療器械, 患者最終還是得去大醫院才能解決問題。 ”全科醫生蔡民強說, 得益于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建設, 他有幸在華山醫院進行了專科培訓, 也把專科技術帶去了基層。

家住新涇鎮的李阿姨首次嘗試到了這一科技帶來的便利。 脖子上總是被衣服摩擦到的那顆痣切還是不切, 帶著這樣的糾結, 李阿姨到家門口的社區衛生中心走了一趟, 沒想到得到了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給出的診斷建議。

澎湃新聞記者在蔡醫生的門診中看到, 他用掌上型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 然後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式(App)中,

程式立即給出了良惡性判斷及輔助診斷的疾病名稱。 隨後, 他在應用程式的頁面裡繼續輸入患者的主訴、臨床表現等文字資訊, 按下提交按鈕, 十幾分鐘後, 頁面上出現了來自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給出的診斷建議。

“患者去大醫院的熱門科室, 排半天隊, 醫生就看兩分鐘, 分級診療就是要幫助患者解決這樣的苦惱。 ”蔡民強直言。

依託互聯網資訊科技, 通過一台手機、一個app軟體應用和一個掌上型皮膚鏡,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就將其在皮膚科領域先進的醫療診斷技術輻射到了社區醫院。

如今, 在基層門診中運用人工智慧遠端診療工具, 患者可以得到基層醫生的診斷, 人工智慧給出的輔助診斷結果,

如果基層醫生仍舊“吃不准”或者患者還有疑慮, 那麼通過系統內的遠端協作模組, 就能得到華山醫院專家團隊的診斷建議。

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表示, 人工智慧在皮膚腫瘤的識別方面能夠揮重要的作用, 如根據疾病的形態、皮膚鏡下模式和顏色識別基底細胞癌, 鑒別良性色素痣和惡性黑色素瘤, 指導臨床醫生確定活檢部位, 對皮損進行跟蹤隨訪等。 皮膚鏡作為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手段, 能夠用於觀察肉眼難以發現的結構及其變化, 從而提高醫生對於皮膚腫瘤的識別。

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何方表示, 以前患者看皮膚病不願意來基層醫療機構, 我們藥房也沒有相關藥物。 今後, 我們的全科醫生會看皮膚病了,

患者不斷增多了, 我們也會有針對性地擴展藥物採購。

將覆蓋更多病種

像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基層醫療機構, 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共有200多家, 涵蓋29個省、直轄市100多家三級醫院。

2018年3月, 由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專案及優麥科技共同研發的首款黃色人種皮膚腫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優智AI在北京成功發佈。 該系統目前在皮膚腫瘤良惡性識別率可達85.2%, 皮膚腫瘤疾病識別率為66.7%。 徐金華介紹, 華山醫院皮膚科此次上線應用的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端診療工具, 是優智AI產品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

華山醫院方面透露, 下一步, 將在會皮膚科專科醫聯體內推廣“新涇經驗”, 與此同時, 這款人工智慧遠端診療工具的研發也在繼續,不久即將覆蓋更多病種。

而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專案發起人、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崔勇教授同時表示,隨著專案的推進,皮膚影像的全國性協作網已經建立,目前協作醫院數量已達600家,接收了40萬組高品質圖片資料,其中超過一半為皮膚鏡資料。

“只有把三甲醫院優勢學科助力基層的模式跑通,才能更好地將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落到實處。”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期待,互聯網、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廣泛、深入的應用,能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更多群眾身邊,真正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

診斷流程圖

這款人工智慧遠端診療工具的研發也在繼續,不久即將覆蓋更多病種。

而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專案發起人、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崔勇教授同時表示,隨著專案的推進,皮膚影像的全國性協作網已經建立,目前協作醫院數量已達600家,接收了40萬組高品質圖片資料,其中超過一半為皮膚鏡資料。

“只有把三甲醫院優勢學科助力基層的模式跑通,才能更好地將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落到實處。”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期待,互聯網、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廣泛、深入的應用,能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更多群眾身邊,真正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

診斷流程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