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大炮一响,世界安静!击穿10层15厘米的坦克炮,究竟是何神器?

作者:蒼山論劍鄔老師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 抄襲必究

8月12日的《加油向未來》第一次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國產穿甲彈的發射過程。 連續穿透10塊均質鋼板靶帶來的震撼, 絕不亞于世界杯上的各種帽子戲法。

軍迷論壇微博上紛紛炸開了鍋, 紛紛驚嘆國產穿甲彈能力之強。 甚至還有人直接將國產穿甲彈的穿甲能力進行了簡單的數字加減, 進而得出國產穿甲能力已經超過150厘米(15厘米乘以10塊鋼板), 這顯然大錯特錯了!

對此, 需要提醒的是, 10塊15厘米的鋼板疊起來放置和等間距(有一定間距)放置的效果差別是很大的。

打個比方, 你用一支筆戳10層A4紙, 很顯然, 10層緊緊疊放在一起的A4紙, 你是很難戳破的。 但是, 如果你把10張A4紙以1厘米的間距放置, 那要戳破10張A4紙就很輕松了!

至于大家糾結是不是每塊都是15厘米, 這個其實并不重要。 況且, 各國穿甲彈的穿深數據都是嚴格保密的, 它對戰爭的勝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么, 如果國產穿甲彈通過10塊靶板展示的不是彈藥穿甲能力的話, 那究竟想展示什么呢?

其實, 這只是展示彈藥的穿甲過程

從視頻可以看出, 彈孔從小到大, 從單個到多個, 從集中到分散體現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穿甲三部曲開坑侵徹—沖塞

說得形象一點就是合金彈芯邊穿甲邊破碎。 在穿透裝甲后破碎的彈體仍具有后效威力,

同時在內部形成高溫高壓達到殺傷和破壞的目的。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塊靶板上還是輪廓清晰, 尾翼特征顯著的單個彈孔, 后來彈孔逐漸變大, 再后來由一個大孔和數個小孔組成, 最后變為密集地多個相似小孔。

真正用以試驗彈藥穿甲威力的, 其實是視頻后半部分的傾斜裝甲鋼靶。 它較為真實地模擬了敵方裝甲目標的裝甲厚度和傾斜程度。 一般法線角在60-65度。 (對靶板所處平面做垂線, 垂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法線角)這種方法既能檢驗彈藥的侵徹威力又能檢驗其以4-5倍音速在目標上穩定著彈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 從外觀看視頻中這門炮沒有加裝熱護套、56倍身管口徑比長度、中段具有抽煙裝置、采用側向開閂4大特點,

說明它是一門83式或83A式105毫米線膛坦克炮

這型坦克炮具有純正的英國血統, 系上世紀70年代從奧地利引進由英國皇家兵工廠特許生產的L7坦克炮的國產適應改進型。 加上特有的5對負重輪, 可以判斷參加試驗的是一輛只保留了行駛和射擊功能的59-2式中型坦克。 這型坦克在我軍歷史上裝備特別有限。 因為除了它配備了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05毫米坦克炮外, 還裝備了當年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裝以色列跳頻電臺。

105毫米坦克炮及其改進型, 在上個世紀末面對來自北方的鋼鐵洪流和東南威脅之時,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給陸軍狠狠地吃了一顆定心丸。 現在, 隨著第三代主戰坦克逐漸成為陸上突擊的主體,

它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但L7給中國留下的是西方坦克炮生產中身管自緊、全膛鍍鉻的先進工藝。 我們把這些技術應用在125毫米坦克炮上后, 其性能足以全面超過俄制125毫米坦克炮, 加上我們更為先進的彈藥技術, 國產坦克火力已躋身世界一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