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朋友圈的科普消息,还能相信多少?别让父母成为朋友圈的造谣者

“人體缺鹽有致命風險”, “海帶是塑料加工制成”。 看著這一個個標題, 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 仔細想想, 就能記起, 這不正是此前在微信朋友圈中經常可見的“科普文”么?這些文章大多是由“父母”那一輩的人轉發, 意在提醒自己這些晚輩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 可, 這些一看之下就能發現端倪的謠言, 為什么會被許多“父母”輩的人深信不疑, 甚至“參與傳謠”?是因為文章中許多看似“科學”的論證嗎?

朋友圈中出現了一些貌似科學的“關懷式”的文章的現象發生在近幾年里, 一些心懷著不可告人之事的人專門將目光轉向了那些對養生極為感興趣或身患疾病急于一直的中老年群體,

打著為群眾科普, 傳播正確健康生活方式的幌子, 在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發布所謂的“科普文”以及一些新型醫療服務設施。 直白一點說, 這就是一種謠言。 這些謠言大多都是以健康養生為借口, 向人們各種吹噓其保健方法或者是某種治療方式, 本質上就是道聽途說、添油加醋的謠言。 而他們的主要目的不難看出, 就是為了誤導消費者, 最終達到推銷其偽劣產品。 縱觀近幾年出現的謠言可總結出三種造假方式:一是捏造數據、制造恐慌;二是修改文獻、張冠李戴;最后則是套用醫學理論, 以假亂真。

為什么謠言在近幾年愈發囂張, 不斷被傳播,

甚至到了一種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能輕易的看到的地步?究其原因, 還是因為網絡技術的發展, 再加上智能手機越來越高的普及度, 與此同時跟不上發展的網絡相關公約條款, 使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成為了謠言的藏污納垢之所。

所以, 對于此我們一定要提高防騙意識, 不要成為壞人傳播謠言的工具。 要想徹底的遏制這種謠言紛飛的亂象, 除了要轉變“父母”的觀念, 還要在監管上加大力度。 特別是執法部門, 做好自媒體平臺對文章的發布加強審核的督促, 以此讓謠言無所遁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