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踝關節扭傷知多少?

踝關節扭傷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高強度的運動當中。 但是跟我們平常想像有些不同的是:根據統計發現, 超過一半的踝關節扭傷是我們下肢在呈現股骨外翻, 脛骨內旋以及踝關節背屈位下發生的。

扭傷常常發生在內翻位?

從踝關節解剖結構來看, 儘管踝關節內外側都有非常多的韌帶, 但相比之下我們的踝關節內側有更加強韌的三角韌帶支援, 因此受傷的往往是我們比較脆弱的前距腓韌帶、後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


高位扭傷?低位扭傷?

顧名思義, 我們根據扭傷的部位把踝關節扭傷分成低位元扭傷和高位扭傷。

低位扭傷發生在我們的前距腓韌帶、後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 高位扭傷發生在前中後脛腓韌帶、脛腓骨間膜、骨膜。


如何簡單的自我判斷損傷程度?

首先我們要排除是否有骨折的發生:

(1)休息5~10分鐘觀察是否能夠承重(下肢骨折發生往往不能承重)

(2)扭傷側走兩個步幅, 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走3步(若能行走骨折發生的概率相對也比較低 )

(3)輕輕敲打內外踝上6公分、第五蹠骨、足舟骨(骨折發生常伴有刺痛感)

2.其次篩查韌帶損傷狀況:

(1)前距腓韌帶測試:在足趾屈位做內翻測試看有無明顯鬆動

(2)後距腓韌帶測試: 在足背屈位做內翻測試看有無明顯鬆動

(3)跟腓韌帶測試:在足中立位做內翻測試看有無明顯鬆動

3.根據不同的腫脹情況, 我們也可以簡單做個判斷:

(1)扭傷後一小時內迅速出血腫脹(相對情況較差)

(2)扭傷後24小時內慢慢出血腫脹(相對情況較好)

以上這些都是簡單的自我判斷踝關節扭傷程度的方法, 但是往往很多情況並不是我們預期的那樣簡單。 為進一步確認, 還是建議在扭傷後, 做相關的影像學診斷確診。


扭傷之後怎麼辦?

1:當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停止運動, 冰敷(建議冰水混合物冰敷6min左右即可)


2:貼紮:消腫貼法


3:加壓:建議扭傷一周後腫脹仍未消除的情況下使用


4:手法治療:對於關節錯位的個案建議在一周後進行手法復位


5.康復訓練:踝關節本體感覺、靈活性、力量等訓練

臀大肌訓練是我們在踝關節扭傷訓練當中常常會被忽略的一塊肌肉!臀肌對於我們的腳踝扭傷的預防與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腳踝崴傷的瞬間我們下肢的生物力學的力線也瞬間改變, 使得我們股骨處於外翻位, 脛骨處於內旋位。 此時如果我們的臀肌能夠迅速出力, 就能及時抑制股骨外翻從而限制脛骨內旋, 減少損失程度甚至避免扭傷的發生。 因此臀大肌的訓練是我們腳踝扭傷的後期康復中的重中之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