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明朝时,他不远万里偷回一新物种,我国人口立刻呈爆炸性增长

中國自古以來就屬于大國, 但是因為古時候醫療條件和環境設施的問題, 中國古代的人口并不是很多。 不過在清王朝出現后僅150年, 人口就突破了3億大關, 這是為什么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 明朝末年時期政局動蕩, 天下大亂, 各地都相應的爆發了起義, 導致人口銳減。 當年滿清入關時, 全國的人口才不足1個億。 不足1億的人口是如何在短短的150年里翻了兩翻呢?

眾所周知, 戰爭是一個國家人數快速減少的主要原因。 清王朝入關后, 結束了戰爭, 這也是人數增長的重要原因。 除了停止戰爭,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

生活條件改善了, 平民有糧食吃了。 這里指的糧食并不是平日里的谷物, 而是一種產量很大的新物種。

它就是紅薯。 紅薯學名番薯, 又叫地瓜、甘薯、金薯等。 明朝時期傳入中國, 原產于美洲, 它是由航海家哥倫布帶出美洲并傳播向全世界的。

康熙五十一年時, 康熙帝下旨“永不加賦”。 這一政策的實施, 意味著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再也不用為人丁征稅的政策所壓迫, 人口得以快速的發展。 隨著人口的發展, 農作物也要跟得上人口發展的速度。 這時, 產量大, 易勞作的紅薯就成為了第一選擇。

在康熙的推動下, 紅薯在全國范圍內大肆的種植。 到雍正即位時, 紅薯就已經成為當時老百姓的重要口糧了。 所以說, 紅薯相當于養活了清王朝,

而在150年里人口的暴漲和紅薯也是脫不了關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