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被美军打成筛子也不换冲锋枪!揭秘日军迷恋三八大盖真实原因

作者:汐汐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 抄襲必究

激烈的二戰中, 各國研制了各式各樣的新型武器, 其間出現多種沖鋒槍名槍, 比如德國MP38/41型、英國的斯登式、美國的湯普森、蘇聯的PPS沖鋒槍等。 在這些國家中, 使用沖鋒槍最多的當數蘇軍, PPS沖鋒槍生產數量高達600多萬支, 并裝備到了很多國家, 包括中國也仿制了該型槍。

而日軍整天扛著三八大蓋霸道橫行, 在中國戰場使用的武器還有投擲筒、機槍、步兵山炮等組合, 卻很少使用沖鋒槍。 這是為什么呢?

1.追求精度射擊, 熱衷白刃戰

日本地域狹小, 人口基數也少, 想實現其大陸政策,

完成對外侵略擴張, 對士兵素質的要求就變得十分苛刻嚴厲。 他們通過嚴苛的訓練, 確保單兵的作戰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 尤其值得一真正的是他們的精度射擊訓練。

早在19世紀末日俄戰爭時, 俄軍用的是老式滑膛槍(有效射程600米), 日本使用來復槍(有效射程800米)。 此戰日軍大敗俄軍, 并且出現了很多神槍手, 這就使得步槍在日軍武器體系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1905年他們制成的三八式步槍, 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

二戰中硫磺島元山機場戰役, 日軍第145聯隊利用洞穴、隧道等有利地形進行精度射擊。 在美軍擁有戰斗機和坦克掩護的情況下, 仍與美軍步兵周旋一個月之久。 美軍步兵被精確擊倒后, 坦克不敢單獨向前,

因為易被反坦克爆破手襲擊, 所以美軍久攻不下。

而沖鋒槍射速快, 火力壓制強, 但有效射程為50米左右, 只適合近戰。 對于近戰, 日軍更熱衷于白刃戰, 一支三八大蓋加上刺刀能制造成一米六, 美國人稱其為“會發子彈的長矛”。 日本人認為, 用刺刀近身肉搏更能體現武士道精神, 故而重視拼刺。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能見到中國軍隊與日軍用刺刀血拼, 正是基于這一背景。

2.資源匱乏, 資金有限

(圖注:百式沖鋒槍的早期和末期)

日本限于島國環境, 雖發展工業, 但與歐洲國家相比相差甚遠。 二戰期間, 他們雖然很少使用沖鋒槍, 但不代表沒有使用。 1935年研制、1940年服役的百式沖鋒槍是日本在二戰中唯一研發的沖鋒槍, 主要投用于海軍空降部隊和坦克兵,

產量共3萬支左右。 經過戰爭的考驗過后, 日軍認為沖鋒槍不適用于他們, 直至戰爭結束, 沖鋒槍的使用都很少很少。

沖鋒槍的制造成本高, 各個國家都在采用新技術進行變革, 降低輕武器和子彈的成本, 日本錯過了變革的有效時機。 一只百式沖鋒槍需200美元, MP40也只有20美元, 而英國的斯登式沖鋒槍僅需9美元。 一支百式沖鋒槍的成本能夠制造5支步槍, 對于熱衷精確射擊的他們來說, 當然會感到浪費至極。

子彈消耗也是問題。 沖鋒槍一分鐘幾百上千發子彈都是常事, 對于缺乏資源的日本來說, 制造子彈是一大難題。 德軍一年可造20多億發子彈, 日軍則是4.5億發, 《東史郎日記》中曾這樣寫道:“子彈像金幣般值錢”。

3.自吹自擂, 狂妄自大

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 日本主要負責亞洲戰場, 面對軍事實力落后的亞洲諸國, 日本自信心爆棚。

在與中國軍民交戰過程中, 雖然我兵力多, 但空中支援和火力掩護極其薄弱, 用的武器大多是漢陽造、老掉牙的獵槍等, 甚至有的隊伍只有刀、矛之類的冷兵器, 有的武器只能從敵人手中繳獲。 日軍在戰爭中步步推進, 這極大地增強日本的野心。 加上周邊國家逐漸被侵略, 也毫無反擊之力, 使得日軍認為拿著一把三八大蓋就能橫掃天下, 根本不需要沖鋒槍。

4.后勤累贅, 攜帶不便

沖鋒槍耗彈量大, 且與步槍子彈不通用, 這對于后勤保障來說壓力巨大。 就拿日軍掃蕩我敵后根據地來說, 士兵攜帶大量的子彈、手榴彈等裝備物資,

而糧食則只能就地解決, 每到一村一戶就搜刮當地民眾。

這種長途跋涉, 對于日軍士兵當然是身心疲憊。 士兵還要攜帶各種物資, 各種子彈、武器都配備在身, 這豈不是要了他們的命, 鑒于此日軍才要求精簡不復雜的原則, 就連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都設計成6.5mm口徑, 與38式步槍通用, 為減少后勤壓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