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投降后,中国军队缴获了多少武器?日军狡猾耍起伎俩

文 | 白孟宸


裕仁的《終戰詔書》, 有天皇及其內閣要員的簽名

1945年8月15日, 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到9月2日, 在不包括中國東北的中國戰區內, 共有日軍1283237人。 這些部隊被編為1個司令部, 3個方面軍、10個軍, 1個戰車師團和2個飛機師團及36個師團。 而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 通過對日本移民尤其是開拓團進行動員, 在投降前擴編到75萬人, 裝備了3700門火炮、600輛坦克和150架作戰飛機。 因此, 當日本這部戰爭機器逐漸停下時, 在中國的土地上, 有超過200萬日軍手握近70個師團的裝備, 等待向中國軍隊移交防區和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 無論是遠處大西南的國軍, 還是正在華北、華中和華南攻城略地的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武裝, 都希望能夠盡快接收投降日軍的武器裝備, 壯大自己。 而如何憑借手中掌握的武器裝備甚至是知識和技巧, 換取自己的性命, 成為擺在所有投降日軍面前的最大問題。

對這同一個問題, 各地日軍采取了不同的選擇。 對于關東軍而言, 面對蘇聯紅軍展開的“八月風暴”, 首先考慮得就是盡快逃到關內或者海上去, 武器彈藥全部是逃命的累贅, 應首先予以丟棄。

因此, 我軍進入東北后, 很快組織大量人員和群眾一起, 進行“撿洋撈”和“挖窖”兩項活動。 所謂撿洋撈, 是指派出部隊到冰天雪地中搜尋日軍在潰敗后遺留的各種武器。

例如日后威震東北的日械九六式150毫米重榴彈炮, 就是東野炮兵部隊從冰封的興安嶺等地一點點刨出來的。 筆者曾看到一位老同志的回憶, 提到他為了挖炮, 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 發現火炮后又因為太興奮就去擁抱炮管, 結果在炮管上留下了兩個大大的血手印。

而“挖窖”, 顧名思義是指尋找日軍遺留的地下軍用倉庫。 這些倉庫中僅有一小部分被蘇聯紅軍接管。 在東北解放戰爭打響前后, 首先打出關外的八路軍是李運昌的冀熱察軍區部隊。 開國少將曾克林和唐凱這對好搭檔帶著隊伍很快獲得了蘇軍的支持, 開始接收投降日軍的裝備, 部隊很快由4000人擴充到上萬之眾。

多年后, 時任第16旅48團副團長的董占林回憶當年他們運輸武器時仍顯得意猶未盡:“我沒有多裝!就按著一個連9挺輕機槍, 一個營6挺重機槍的標準!”

但是, 東北關東軍的大部分武器, 蘇軍并沒有移交給挺近東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據后來統計, 蘇軍前后從投降日軍手中繳獲了70萬支步槍和超過1.2萬挺輕重機槍, 但是中共方面曾克林和88旅周保中僅從蘇聯方面接收了數萬支步槍和不到4000挺輕重機槍。 而同時期關內國軍接收了近70萬支步槍和30萬挺機槍。

平心而論, 日軍移交的這些武器裝備對國共兩方都有相當大的意義。 在日后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 東野特種兵縱隊邊戰斗邊學習邊擴編, 最終掌握了關東軍遺留的重炮。

到遼沈戰役時, 東野的150毫米重榴彈炮已經可以輕松擊毀國民黨軍賴以頑抗的高聳城墻。 而國軍方面, 到睢杞戰役時, 黃百韜第七兵團這樣的非嫡系重裝軍團仍然以日械重炮作為主戰裝備。


八路軍戰士正在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并繳獲了大批槍械

但是, 日軍在投降后, 仍然是“狡猾狡猾地”。 為了給中國軍隊接收武器制造困難, 日軍玩弄了很多伎倆。 首先就是將部分武器隱藏起來。 在解放戰爭中主管東北軍事工業的何長工曾在回憶里寫道:“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期間, 修建了許多地下倉庫, 里面儲存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這些倉庫非常秘密, 存放的彈藥和物資不靠墻不沾地, 保存非常好。 ”日軍在投降后,

卻沒有交代大部分倉庫的位置, 寧愿讓這些物資在地下逐漸腐朽。

而上海等關內的日軍, 同樣將大量武器私藏起來。 1945年中共華南局的王牌情報員華克之, 就曾策動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少將岡田, 將私藏的194挺機槍秘密移交給新四軍。 這批機槍在被移交前, 就埋在岡田住所的客廳下面。

而且, 日軍出于惡毒的目的, 同時也由于日本在戰敗前已經陷入油盡燈枯的窘境, 大部分日軍移交的重武器和技術兵器, 必須要經過大修, 更換大量關鍵部件才能使用。 例如在東北剿匪和錦州攻堅戰中屢立戰功的東野“功臣號”坦克, 就曾出現多次危險的戰場故障。

據日本研究者在20世紀70年代披露, 1945年日本投降時, 國軍在短時間內接收了1000多架飛機以及大批零部件。 而這批飛機和零部件的絕大多數并沒有熬到1947年。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而這批飛機和零部件的絕大多數并沒有熬到1947年。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